當地時間24日,加沙停火談判再生變,以色列和美國相繼宣佈,退出與哈馬斯的停火談判。就在外界認為加沙停火指日可待的時候,為何形勢急轉直下?這是在談判中施壓的慣用伎倆?還是以色列和美國找了個藉口,甩鍋談判失敗的責任?
召回團隊可能是戰術施壓 而非談判破裂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李子昕:雖然以色列和美國突然召回在多哈的談判團隊,還指責哈馬斯缺乏談判誠意,但結合當下情況,美以此舉更可能是談判施壓戰術與國內政治需求相結合,並不意味著加沙停火談判徹底破裂。
哈馬斯希望永久停火 以軍欲保留軍事主動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李子昕:哈馬斯和以色列在停火立場上有明顯分歧。哈馬斯堅持在協議中寫明,停火期滿若未達成永久停火協議,相關方要阻止一方恢復軍事行動,這其實是希望外部國際力量加大干預,實現長期停火;以色列則始終拒絕承諾永久停火,這是右翼執政聯盟的共同立場,也是內塔尼亞胡短期內難以突破的關鍵原則。此外,哈馬斯最新提案要求進一步釋放與2023年10月7日行動相關的巴方武裝人員,這樣的要求可能引發以色列反彈。總體而言,哈馬斯想借協定終結戰爭,以色列則要保留軍事主動權。
“以壓促談”是美以應對哈馬斯的慣用策略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李子昕:從美國角度看,公開指責哈馬斯缺乏誠意,是想把談判破裂的責任推給哈馬斯,塑造其阻撓和平的形象,以此施壓。回顧過往,以色列和哈馬斯停火談判中,向哈馬斯施壓迫使其軟化立場的戰術多次出現,“以退為進、以打促談”是美以應對哈馬斯的慣用策略。同時,當前以色列國內政治危機加劇,右翼執政聯盟破裂,內塔尼亞胡需鞏固執政聯盟團結,這促使他在談判策略上做出調整。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李子昕:當前停火談判尚未完全破裂,斡旋方仍在行動,美以談判團隊召回大概率是技術性暫停。當事方回應都為未來對話留了窗口,但各方堅持既定立場,談判仍處於僵局,達成最終協議還需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