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丨紅綠生“金” 大別山老區“煥”新景
來源:新華網  |  2025-07-30 11:08:51

      暑期來臨,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北浴鄉羅漢山村村民吳文藝的“賽英閣”農家樂又迎來了客流高峰,一批批研學隊伍和遊客來此品嘗農家菜,聆聽這位革命烈士的後代講述那段烽火連天的抗戰故事。

    “農家樂取名‘賽英閣’,是為了紀念我的奶奶朱賽英,當年,她擔任大中華抗日救國軍的偵察員和地下交通員,穿梭于敵後傳遞情報、掩護同志,最終不幸被捕,英勇犧牲……”説到動情處,這位64歲的老人聲音微微發顫。

       羅漢山村位於大別山區羅漢尖山北麓。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八軍、中共皖西特委利用羅漢尖跨湖北、安徽兩省特殊地理區位優勢,開闢羅漢尖革命根據地。1935年12月,大中華抗日救國軍在此成立。在這片紅色熱土上曾涌現出許多救護傷員、籌備軍需、送子參軍等英雄事跡。

       硝煙已逝,豐富的紅色資源如今成為當地寶貴的文旅資源。2021年,羅漢山紅色旅遊景區獲批成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兵工廠、山林醫院等多處革命遺址和秀麗的自然風光讓深山裏的老區聲名漸起。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丨紅綠生“金” 大別山老區“煥”新景_fororder_20250729e5830b2d799e415e86cb08a4e3d9bacc_202507294021cf9e9b3a42d1a8118d3349ce04c7

 研學隊伍在羅漢山村參觀。(受訪單位供圖)

  “在這裡,遊客可以重走紅軍路,吃上一頓‘憶苦思甜’的紅軍飯,在玫瑰花基地體驗勞動採摘。”北浴鄉副鄉長姚秋月説,紅色旅遊已成為羅漢山村的主導産業,2024年吸引遊客30余萬人次,為村集體直接增收20余萬元。

  一直生活在村裏的吳文藝也在家門口吃上了“旅遊飯”。2018年,他將自家三層樓的房屋改造為農家樂,迎接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遊客來了,家裏的土特産也有了銷路,經營農家樂和銷售土特産的年收入能達到10萬元左右。”吳文藝笑著説,如今村周圍已建設了10多家農家樂和民宿。

  從北浴鄉驅車20多分鐘,便可到達宿松縣陳漢鄉,這裡是1941年4月新四軍第五師和第七師的會師點——釣魚臺水庫中央樹林所在處。這次歷史性會師,打通了新四軍第五師和第七師的聯繫,在中國抗戰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丨紅綠生“金” 大別山老區“煥”新景_fororder_20250729e5830b2d799e415e86cb08a4e3d9bacc_20250729966da3ff65c543d8aac41e0754c28f6c

  位於宿松縣陳漢鄉的釣魚臺水庫中央樹林。新華社記者汪海月 攝

       如今憑藉著紅色故事和依山傍水的自然風光,陳漢鄉成為了不少遊客的“打卡”新選擇。

  “離開家鄉10多年了,沒想到昔日的荒山成了景點,深山裏的革命老區有了這麼多新變化。”從福建省福州市來到陳漢香榧谷旅遊基地遊玩的遊客朱萬紅感慨道。

  位於陳漢鄉廣福村的陳漢香榧谷依山而建,不僅種植著超千畝的香榧林,還有10多間造型獨特的民宿和兒童樂園、咖啡廳等配套設施,沿著山間小徑拾級而上,能一覽釣魚臺水庫全貌。自2024年初運營以來,截至目前,陳漢香榧谷已接待遊客30余萬人次,直接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30余萬元。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丨紅綠生“金” 大別山老區“煥”新景_fororder_20250729e5830b2d799e415e86cb08a4e3d9bacc_2025072905652e67d30e4cfcb8cf6afd10c1d444

  依山而建的陳漢香榧谷旅遊基地。新華社記者汪海月 攝

  “今年二期剛建成,我們計劃繼續擴建,依託現有資源開發森林康養、休閒露營等産業,打造鄉村發展的新名片。”廣福村黨總支書記鄭維介紹説。

  更多的旅遊項目正在這片紅色熱土上規劃和實施。8月底,一處戶外拓展基地將在羅漢山村正式投入使用。“我們計劃進一步豐富紅色研學的內容和路線,將羅漢山村的周邊村莊也串連起來,合力發展紅色旅遊,進一步擦亮紅色名片。”姚秋月説。(新華社記者汪海月)

編輯:閆寧鈺
製造大會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917150355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