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水市武山縣山丹鎮周莊現代設施農業産業園區的西瓜大棚裏,智慧感測器實時監測溫濕度、光照、土壤數據,為西瓜生長提供精準的環境調控。
“今年(2025年)種植西瓜1300畝,通過科學種植,我們的西瓜皮薄、味甜、口感佳,遠銷北京、上海等地,預計收益可達3900萬元。”周莊村村委會主任周廣榮介紹,通過東西協作科技幫扶,科技含量滿滿的西瓜成了當地群眾增收的“砝碼”。
産業園區大棚內的西瓜 供圖 武山縣委宣傳部
自2023年以來,天津市寶坻區累計投入240萬元用於科技幫扶,實施了藥食同源中藥飲品的研究與開發、櫻桃新品種引進及標準化建設、傳統香辣醬的關鍵工藝提升等科技項目。
在武山縣四門鎮櫻桃新品種引進及標準化建設項目中,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15萬元,推廣櫻桃新品種,對老果園進行提升改造,建設標準化櫻桃園20畝,帶動種植100畝。項目為食品公司投入資金10萬元,通過利用先進的工藝及設備,香辣醬産品的口感得到深層次提升,形成産品精深加工生産線,年加工香辣醬45噸,帶動工人數達到25人左右。
武山櫻桃 供圖 武山縣委宣傳部
四門鎮下灣村稻魚共生種養殖基地裏,池塘裏智慧化喂魚機正定時投放食物。2025年,天津寶坻與天水武山繼續攜手,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20萬元,在四門鎮下灣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引進中科3號、白雲鯽等鯽魚3萬尾,建成下灣村50畝示範養殖基地。下灣村成功舉辦中華垂釣大賽甘肅武山選拔賽暨甘肅省第二十屆、二十一屆釣魚錦標賽(武山站選拔賽),吸引了來自陜西、四川等省份的160多名垂釣高手同臺競技。“漁業+旅遊+消費”産業鏈被激活,為武山鄉村振興與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垂釣大賽現場 供圖 武山縣委宣傳部
在渭河川區,“馬鈴薯—油菜/香菜—蒜苗”一年三茬高效栽培讓每畝土地實現三季豐收,16類蔬菜30個産品獲得國家A級綠色食品認證,“武山韭菜”“武山蒜苗”“武山豆角”等地理標誌産品暢銷粵港澳大灣區。這種“良種+良法”的創新模式,讓武山蔬菜産業從“經驗種植”邁向“數字管理”。
武山韭菜標準化種植大棚 供圖 武山縣委宣傳部
從設施農業到精深加工,從技術引進到自主創新,武山縣通過東西部協作累計實施科技項目30項。如今,這裡不僅有年産值5.3億元的蔬菜加工集群,更有年育苗1500萬株的智慧農業平臺,正在將“五十億級”蔬菜全産業鏈的藍圖變為現實。
“武山縣將繼續深化津甘協作,以科技為引擎,推動各項産業向智慧化、品牌化、國際化邁進。”武山縣科技局局長鮑向東表示。(文 張鳳嬌 薛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