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紅毛丹“C位”選手
來源:海南日報  |  2025-08-08 10:39:42

  原標題:墾地融合推進紅毛丹種質資源開發工作 尋找紅毛丹“C位”選手

尋找紅毛丹“C位”選手  

  8月7日,立秋至,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保城鎮,連綿的紅毛丹林翻涌著碧綠波濤。走進位於這裡的省級紅毛丹種質資源圃,豐收的景象令人欣喜——沉甸甸的紅毛丹壓彎枝條,火紅的姿態如樹上焰火,蓬勃而熱烈。

  尋常果園追求豐産,這片資源圃則以保存及延續紅毛丹的豐富性與多樣性為使命。1960年,海南農墾系統保亭熱帶作物研究所從馬來西亞引進紅毛丹實生苗。一甲子以來,海南農墾科研人員始終呵護、保存著這些引種的實生樹,將這批種質資源良好地保存著,也完好地保存了其原本的性狀。

  432株不同性狀的紅毛丹種質資源在此安居,共棲共生,構成一幅鮮活的紅毛丹圖譜。如今,它們迎來新的時代使命——為當今市場尋找新的“C位”選手,“解鎖”紅毛丹新品的無限可能。

  一樹一檔

  建立紅毛丹基因“詞典”

  步入資源圃,432株不同性狀的紅毛丹樹錯落生長,雖然紛紛挂果,但定睛細看,卻發現它們性狀不同,姿態各異。

  “資源圃的首要目標是盡可能保證多種資源的存活。”海南省農墾科學院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海南農墾熱帶果蔬産業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崔志富解釋,這片土地的價值,在於其無與倫比的多樣性和基因資源。

  在這裡,記者看到了紅毛丹家族多姿多彩的面貌:它們枝葉不一,有的紅毛丹植株葉片舒展,呈現長橢圓形;有的葉片秀氣,呈現菱形;它們果型各異,有的果形圓潤、須毛短而稀疏,有的則更接近橢圓形、須毛長而細密;甚至連它們的味道也迥異,有的口感軟糯、滋味清甜、汁水四溢,有的咬起脆爽、甜中帶酸……

  資源圃裏,每一棵樹都挂著標牌,上面分別寫著020號、212號、289號等編號,這是為了更好地保存和研究這些珍貴種質資源,科研人員為每棵紅毛丹樹都定制了“身份編碼”和“專屬檔案”。

  這座資源圃,如同一本生長在大地上的紅毛丹“詞典”,其中的每個“詞條”都有著重要的科研價值。

  每一株樹都有自己的“個性”。“比如020號資源,它的果實呈橢圓形,口感更甜一些。”崔志富透露,雖然同是紅毛丹,但在研究者眼中,它們特點鮮明,葉片形態,表皮顏色、果實的滋味、口感甚至産量都大相徑庭,而它們在紅毛丹種業創新和産業發展中則發揮著同樣巨大的作用。

  即使是部分口感酸澀的資源,同樣是研究人員眼中的珍寶。“有的果實,雖然不好看、不好吃,但耐儲運、果核分離,是寶貴的基因資源。”崔志富説,正是它們的存在,證明了這本“詞典”的非凡價值,也為新品種創制奠定基因基礎。

  “依託資源圃,紅毛丹種質資源能夠得到充分利用。”海南省種子總站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集中收集、保護、鑒定和評價,不僅能防止珍貴品種因環境變化或人為因素而流失,還能為人們系統化開發紅毛丹資源找到抓手。

  近幾年,崔志富帶領研究團隊,將圃中紅毛丹種質資源精準評價,分別從葉片、莖枝、花果等方面開展生物學特性分析,建立完善的“一樹一檔”電子檔案,並將老化、樹勢弱的品種復壯、擴繁,避免種質基因流失。

  提質升級

  激活紅毛丹種子“晶片”

  “我要為13號選手投票,味道清甜、汁水四溢,而且果型大,果肉還非常爽口。”

  “28號簇形美觀,香味濃郁、口感清甜,很適合商品化做伴手禮,值得推廣……”

  日前,一群行業專家因“丹”而聚,共赴紅毛丹種質資源品鑒觀摩活動,為心儀的紅毛丹投上莊重的一票。活動現場,30籃成熟的紅毛丹在桌上整齊陳列,果香四溢、飽滿誘人。專家們將籃中的紅毛丹挨個品嘗後,手拿“大拇指”貼紙為自己喜歡的紅毛丹投上一票。

  “這些紅毛丹都來自資源圃。正逢果季,我們從上百個成熟的紅毛丹資源中初篩,選出30個資源參加品鑒活動,了解行業反饋。”海墾科學院集團工作人員楊秀坤介紹。

  專家們不僅從外觀上審視果形、色澤,還從品質上細究果肉甜度、質地、汁水多寡,層層篩選,最終從30籃紅毛丹中選出前五名。

  “保護不是終點,我們努力讓種質資源‘活’起來。”崔志富説,這座資源圃連接著過去、現在和未來。它不僅藏著紅毛丹甜蜜味道的演化歷史,更是孕育未來新品種的基因寶庫。

  過去,老一輩海南農墾科研人員依託這片紅毛丹資源圃及衍生資源共選育出12個優秀保研系列紅毛丹品種。其中保研7號仍是當今市場的主流品種。

  然而在競爭激烈的“水果江湖”,人們的舌尖需求總是多變,為當今市場尋找新的“C位”選手,也成為科研人員的重任。

  去年,崔志富入選海南省優稀水果産業技術體系紅毛丹品種選育與栽培崗崗位科學家,進一步促進墾地聯動“解鎖”紅毛丹新品的無限可能。

  目前,保亭農業服務中心與海墾科學院集團展開紅毛丹新品種選育合作,計劃在3年內,利用省級紅毛丹種質資源圃開展實生選育、雜交育種、體細胞突變和電子誘變育種等育種技術研究,構建紅毛丹育種體系,選育出高産穩産、離核性狀好、品質優良的品種,重點改良現有品種單一等問題。

  接二連三

  延伸紅毛丹産業鏈條

  近年來,隨著種業的重要性不斷被認識。保亭和海南農墾企業墾地協同,推進紅毛丹産業提質增效,將紅毛丹種質資源的保護和開發作為重要抓手,解決種業“卡脖子”難題。

  目前,海墾科學院集團還加強研發配套簡約化栽培、保花保果、産期調節等技術,並協同病蟲害崗位科學家共同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研發,構建紅毛丹綠色健康生産技術體系。

  “我們還加強了採後保鮮和綠色保鮮劑的研發工作。”崔志富介紹,從採摘、分揀、儲運等各環節加強入手,破解紅毛丹保鮮難、貨架期短的産業堵點。

  由紅毛丹牽引,産業“朋友圈”越來越大。

  今年,《紅毛丹種質資源描述規範》(DB46/T 705-2025)獲批發佈,將於9月1日起正式實施。海墾科學院集團熱帶水果科研團隊參與起草。

  “從1960年引進首批種質資源,到如今參與起草地方標準,幾代人接力跋涉,不斷描畫出紅毛丹的産業前景。”崔志富表示。

  如今,保亭正加快推動紅毛丹文創IP商業化落地,促進保亭特色文化資源向市場化、産業化方向轉化。借助省級紅毛丹種質資源圃,墾地聯動“接二連三”,讓農旅文深度融合。

  下一步,墾地融合將依託省級紅毛丹種質資源圃,聯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形成技術聯盟,加大紅毛丹種質資源引進力度,結合現代生物育種技術,選育出更加優異的紅毛丹品種,推動紅毛丹産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一顆顆紅艷的毛丹果,正點燃火紅的鄉村振興産業之路。(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鄧鈺)

編輯:甄鏡媛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