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返鄉創業青年:世界再大,也要回家 定安小村的“國際社交圈”

次灘村航拍圖。資料圖

近日,挪威客人Nils(尼爾斯,右一)和Andreas正在體驗採摘橘紅。受訪者供圖

2023年,弗朗西斯科(左一)在次灘村採摘橘紅。受訪者供圖
“We miss you and China too! But soon we will be back!(我們也想念你和中國!不久之後我們還會再來!)”夏日週末,定安縣新竹鎮次灘村,鄉咖點之一次灘橘紅咖啡迎來了兩位來自挪威的客人,在此體驗採摘咖啡豆,品嘗定安鄉咖風味。一日體驗結束,當晚,橘紅咖啡的“80後”主理人、次灘村返鄉青年胡詩澤就收到了其中一位客人Andreas(安德烈亞斯)的熱情反饋,相約三個月後再在次灘村相遇。
次灘村,一個面積僅2800畝、人口僅720人的自然村,近年來已陸續吸引來自世界20個國家的客人來此旅行、研學或開展志願活動,村中的農副産品也被許多國際友人青睞,走向了北上廣等多所城市的米其林餐廳,正在成為一座國際化元素日益豐富的“國際村”。
世界再大也要回家
“其實,各種國際化元素的聚集,是自然而然在村子里落地生根的。”大約10年前,在經過多年的鄉村營造實踐後,胡詩澤放棄在上海外企的工作,選擇返鄉創業,創立定安新竹次灘觀光旅遊專業合作社,陸續打造橘紅和虎奶菇結合的林下經濟示範基地、“愛故鄉驛站”民宿、次灘村自然學堂等,還帶領村民一起做垃圾分類,引導村民利用吃剩的果皮、菜葉等廚余垃圾製作生態酵素等。
當時的他,雖有外企經歷、英語流利,但並未將返鄉創業這件事和國際化聯繫起來,他最關注的,還是如何推動鄉村一二三産業融合,以及如何吸引更多青年投入鄉村振興事業中來。但在2017年,兩件事改變了他。
這一年3月,他與全國各地的15個返鄉青年和合作社骨幹,到泰國清邁參訪鄉村建設和生態農業的狀況。在這裡的原始村落中,胡詩澤看到了不少返鄉創業的泰國當地青年,有人選擇在村裏的衛生所就職,有人選擇開設咖啡館,也有人和國際友人合作教育藝術項目……“我感受到的是,鄉村振興是一個世界青年關注的話題,返鄉創業已經是一個世界性的潮流,我也可以用鄉村去連結世界。”胡詩澤説。
更直接的變化是,第一批國際友人的到訪。作為返鄉創業代表,胡詩澤收到了全國多所大學的講座邀請,向各地青年講述自己的鄉村營造故事。同年,他受清華大學一場講座的邀請,就在這場講座上,來自印度的Balu(巴魯)和美國的Kassandra(卡珊德拉)被胡詩澤口中這個遙遠的鄉村吸引了。在朋友的牽線下,這一年,兩位國際友人到訪次灘村,作為次灘村自然學堂義工,在村裏待了兩個月,也開啟了國際友人來村做客的先例。
隨著海南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自貿港,胡詩澤感受到,身處海南的一片鄉土,與世界的聯繫越來越強了。“近三四年中,我們確立了自己的口號,‘世界再大,也要回家’。”胡詩澤説。
鄉咖飄香“國際村”
從第一批客人到來開始,世界客人慢慢在次灘村相會、聚集,截至目前,已經有美國、法國、加拿大、俄羅斯、挪威、瑞典等20個國家的國際友人來到次灘村參觀體驗,其中不乏牛津大學等國際知名學府學子。“有些是大學生,有些是數字遊民,而且國外比較流行gap year(間隔年),許多人也是利用gap year的時間,專門到村裏來,或是待上兩三天,或是待上幾個月。”胡詩澤説。
在這個過程中,村莊也與國際友人發生著奇妙的化學反應。2017年,作為南印度卡納塔克邦綠色森林學校創始人,巴魯在次灘村居住過程中,根據當地的資源情況,提出了用檳榔葉製作文創工藝品的想法,以“變廢為寶”的理念,為村子産業和生態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如今,以本地檳榔葉打造的挎包、精美禮盒,也成為國際友人喜愛購買的文創紀念品。
而在網絡世界,胡詩澤打造的農副産品小程式,從2020年起,就陸續吸引眾多在中國生活的國際友人購買體驗,許多人還是北上廣的米其林主廚。其中,既有次灘村生態種植的橘紅、虎奶菇等特色農副産品,也有定安粽子、瓊中綠橙、海南荔枝等定安乃至海南的優質農副産品。
上海一家米其林餐廳主廚、意大利人Francesco(弗朗西斯科)正是“忠實”消費者。“生態酵素種植,這種方式對土壤很友善,種出來的橘紅和虎奶菇品質很好!”弗朗西斯科説,2023年,他專程來到次灘村,從源頭了解自己青睞的農産品。
近年來,定安大力推動鄉咖特色産業發展,為胡詩澤推動“國際村”打造帶來了新機遇。“咖啡是世界硬通貨,以前很多國際友人來,都有喝咖啡的需求,他們對咖啡的認知度也更高,但是我們一直沒有著重打造。”胡詩澤説。
結合鄉咖産業帶來的新啟發,胡詩澤重新梳理髮展邏輯,整合資源打造“次灘橘紅咖啡”,進一步聚焦到橘紅和咖啡這兩個特色産業上,使次灘村的特色更加鮮明。“依託生態種植的理念,用生態酵素、生態堆肥種植咖啡豆,並聯合返鄉青年烘焙,打造‘橘紅咖啡’這一更具有辨識度的咖啡豆品牌。”胡詩澤説,咖啡豆剛推出,弗朗西斯科等常合作的米其林主廚,很快就開始陸續下單,在餐廳中使用。
就在今年春節期間,牛津大學研究生vivi(薇薇)騎行抵達次灘村,在這裡旅居多天,不僅品嘗了定安本土咖啡,還完整地體驗了咖啡豆的採摘、晾曬、烘焙流程等。返回校園後,她將這段經歷製作成PPT,在牛津大學的課堂上以及不同的國際場合,向更多人分享次灘村案例,還協助胡詩澤將次灘村的農副産品推介到上海各大社區。
“I’m truly honored to have this opportunity to interact with all of you.(我很榮幸有這次機會和大家交流。)”就在安德烈亞斯抵達當天,今年19歲的次灘村大學生胡詩雨帶著8歲的堂弟,也用英文和大家交流了起來。
“因為村裏經常有國際友人來,我也經常來橘紅咖啡店裏幫忙,所以耳濡目染,喜歡上了英語,也想通過學習國際貿易專業,做一個更有國際視野的自貿港青年。”胡詩雨説,他目前是江蘇淮陰工學院國際貿易專業大二學生。
“我們已經連續兩年堅持在村裏做英語角活動,每月一次,召集村裏的年輕人和小孩子一起參與,一起看英文電影、唱英文歌、用英語自我介紹等等,有時還會有國際友人一同參與指導。”胡詩澤説。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