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山丹,既有“柴米油鹽”的市井熱鬧,也有“高山流水”的藝術風雅。8月2日,第三屆炒撥拉美食節熱氣騰騰開幕;8月16日,《祁連山》大型實景交響音樂會在祁連山國家公園山丹馬場槐溪小鎮深情奏響。短短半月之間,一場“接地氣”的民俗盛宴與一場“高格調”的藝術盛典交相輝映,共同書寫出“文化為魂、生態為基、産業為翼”的山丹新畫卷。
美食節現場
美食引流 城市煙火更濃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第三屆炒撥拉美食節,讓沉澱千年的鍋氣飄香在街頭巷尾。節日當天,山丹迎來超8.9萬人次客流,焉支巷子、美食長廊人聲鼎沸,炒撥拉攤位前排起長龍。周邊餐飲、住宿、交通、景區接待量集體“走高”,消費鏈條加速拉長,形成乘數效應。
更難能可貴的是,炒撥拉不僅是一鏊美食,更是一張城市名片。非遺美食與文創産品跨界融合,剪紙、烙畫等手工藝品隨香氣一同出圈,實現“文化+經濟”的雙向奔赴。通過全媒體傳播,美食節不僅拉動了“煙火經濟”,更讓“山丹炒撥拉”走向全國,成為城市文化的鮮活符號。
剪紙活動
樂聲繪景 生態情懷更深
如果説美食節點燃了山丹的“煙火氣”,那麼《祁連山》實景交響音樂會則奏響了“生態美”。舞臺設在馬場核心景區,天為幕、山作景,音樂與自然渾然一體。恢弘樂章中,雪峰的壯美、草原的遼闊、絲路的厚重,被音符次第描摹,觀眾在旋律中與祁連山對話,與綠色生態共鳴。
這不僅是一場視聽盛宴,更是一堂生動的生態教育。音樂會以高規格藝術形式向社會發出守護祁連山的號召,提升了公眾對生態保護的關注度與認同感。“保護祁連山”的理念借助音樂傳遍四方,形成強大輿論聲勢,也激發了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生態保護中來。藝術因生態而厚重,生態因藝術而鮮活。
音樂會現場
雙輪驅動 發展格局更穩
從煙火升騰的街巷,到樂聲流淌的山谷,山丹以美食與藝術“雙輪驅動”,讓文化傳承與生態保護同頻共振。數據顯示,美食節與音樂會累計吸引遊客超10萬人次,“文旅+商貿”深度融合,縣域消費活力持續釋放。
更重要的是,兩場活動並非孤立,而是山丹文旅融合戰略的縮影。一個凸顯人間煙火,一個彰顯生態情懷,共同構成“煙火氣與生態美相得益彰”的城市名片,塑造了山丹文旅發展的獨特氣質與廣闊前景。
山丹生態圖景
山丹答卷 文旅融合更進
文化是靈魂,生態是底色,産業是支撐。山丹正是憑藉這樣的“三位一體”,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美食節讓古老味道煥發新活力,交響樂會讓綠色理念深入人心,二者相得益彰,共同托舉起山丹高品質發展的新篇章。
從“味蕾的記憶”到“心靈的震撼”,從“柴米油鹽”到“高山流水”,八月的山丹以美食和音樂奏響了動人的和弦。未來,這樣的和弦還將不斷延續,匯聚成推動山丹文旅融合、經濟騰飛、生態文明建設的恢宏樂章。(文/圖 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