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看不見的電廠”如何護航迎峰度夏,記者探訪——虛擬電廠,真的管用
8月以來,杭州高溫不退,電力持續承壓——8月25日12時38分,杭州全社會用電負荷達到2411萬千瓦,較去年最高負荷增長近200萬千瓦,相當於整個臨平地區的用電水準。這也是今年入夏以來杭州用電負荷第五次創歷史新高。
作為“資源小市”,杭州電網約80%電力依靠外來電輸送。當用電峰值暴增“一個區”的體量,杭州要怎樣應對這波“烤”驗?26日,記者探訪了杭州市虛擬電廠管理中心,這座“看不見的電廠”,正是削峰填谷保供電的好幫手。
“別看它叫虛擬電廠,但這並不是一個模擬系統,而是真正在運行的,能夠參與電網運行和電力市場的能源供給、協調管理系統。”指著數據跳動的大屏,虛擬電廠所在的杭州市電力負荷管理中心工作人員李青雪説。
通俗地説,虛擬電廠就是把散落在千企萬戶的“小能源”聚沙成塔,比如屋頂的太陽能板、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商場裏可調節的空調負荷、工業園區的大型儲能設備、互聯網企業的數據中心等,通過平臺的集中控制,將這些零散的資源聚合起來,就能像真正的發電廠一樣參與電網調度和市場交易。
“杭州整體用電分佈是不均的,用電多的地方可能資源少。虛擬電廠就像一個仲介,在電網需要的時候,把大家手裏的閒散電力收集起來,緩解局部用電熱點區域的電力負荷緊張。”李青雪説。比如在錢塘、蕭山、富陽等工業企業集中區域,電力部門會提前摸排重點企業用能需求,協調企業“集中檢修”,也就是在統一時間進行生産線檢修,聚合這部分的電力資源,讓渡給居民、醫院、學校、商業綜合體等使用。
“看不見的電廠”既能幫電網削峰填谷,還能讓用戶“賺外快”。今夏以來,面對持續的用電需求考驗,全省積極探索電力供需調節新模式,截至目前已成功組織8次電力市場化響應行動。由省電力調度控制中心提出需求,浙江電力交易中心發出交易公告,在規定時段組織交易,虛擬電廠通過響應獲取收益。“這8次響應,杭州虛擬電廠都參與了。”李青雪説。
“8次市場化電力響應,企業累計響應電量達73.08萬千瓦時,由此獲得的收益已超過0.8元/千瓦時。”國網(杭州)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虛擬電廠負責人趙穎介紹。杭州五星鋁業有限公司深度參與了此次系列響應,公司副總經理楊靜海表示:“在虛擬電廠運營商專業統籌下,我們提前優化儲能設備的充放電策略,既為保障社會整體電力供應盡了一份力,也為企業拓寬了收益渠道,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記者 張夢月 曹堅 通訊員 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