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開發區修復湖海塘生態提升城市品質
來源:浙江日報  |  2025-08-28 10:09:50

  原標題:金華開發區修復湖海塘生態提升城市品質 撫平疤痕成美景 人潮涌動百業興

金華開發區修復湖海塘生態提升城市品質_fororder_zjrb2025082800004v01b011

  金華開發區湖海塘公園全景。 金華開發區黨工委宣傳部供圖

  夏夜,金華開發區湖海塘公園成了歡樂的海洋。舞臺上,樂隊激情四射的歌聲劃破夜空,台下觀眾齊聲應和;不遠處,三人籃球賽、五人足球賽激戰正酣,引發陣陣歡呼;與之相鄰的音樂市集更是煙火氣升騰,孩子的歡笑聲、朋友的碰杯聲、攤主的吆喝聲,共同繪就一幅活力四射、其樂融融的夜生活圖景。

  眼前這般水清岸綠、人潮涌動的場景,曾經卻是另一番模樣,甚至一度因污染被稱為“城市傷疤”。

  上世紀80年代,湖海塘經歷過一段養殖業無序擴張的時期,導致湖水黑臭、魚蝦絕跡,水質一度跌至劣Ⅴ類。2013年起,金華開發區啟動湖海塘改造工程建設,關停500余家養殖場,實現全域禁養,清淤65.71萬立方米並建設截污納管系統,徹底切斷污染源。為重構湖海塘生態系統,金華開發區在湖底種上苦草、黑藻等水生植物,構建72萬平方米“水下森林”,引入蚌螺魚蝦形成生物鏈,配合水質凈化站每日最多處理10萬噸上游來水,最終實現水質穩定達到Ⅲ類。

  “2023年,湖海塘生態修復案例入選全省生態共富最佳實踐名單。如今,公園年吸引遊客超百萬人次,創造近千萬元收入,從‘生態負債’變成了‘生態資産’。”金華市生態環境局開發區分局生態科科長王輝説,在湖海塘,智慧化生態環境監管網絡24小時不間斷運行,黑臉琵鷺等珍稀物種重返棲息,區域生態系統趨於成熟。

  “有客人來,我都會帶他們來公園逛逛。”在湖海塘片區居民吳曉華眼裏,湖海塘既是生態地標,又是一座複合型城市客廳。4.6公里環湖綠道,串聯起智慧AI健身設備區、水上運動中心和濱水市集,水域不僅舉辦了全國電動沖浪板錦標賽、環湖馬拉松等賽事,更于2023年入選國家水上國民休閒運動中心試點。

  隨著湖海塘這顆“生態明珠”的擦亮,周邊區域發展也步入快車道。金華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給記者展開一張地圖:湖東片區打造“15分鐘生活圈”;湖西片區主打中央創新區(南區)規劃建設,規劃建設科創總部、長三角協同創新園等,打造浙中科創中軸線。仙源路湖底隧道建成後,還將實現“西岸科創研發、東岸品質生活”的區域聯動。

  生態優勢還加速轉化為産業動能。地處湖海塘西側的中央創新區(南區)錨定高端裝備製造、數字經濟、健康生物醫藥三大核心産業,吸引龍頭企業補鏈強鏈。金創綠谷項目作為區域科創核心,將建設集研發、總部、居住于一體的産業綜合體。區域內同步推進智慧城市、零碳社區等創新實踐,新建建築100%執行綠色標準,探索海綿城市建設與清潔能源應用。

  隨著産業佈局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新老市民在湖海塘片區實現“住有優居、業有優崗、樂有優境”。一個湖提升一座城的故事將更加精彩。

  夏夜,金華開發區湖海塘公園成了歡樂的海洋。舞臺上,樂隊激情四射的歌聲劃破夜空,台下觀眾齊聲應和;不遠處,三人籃球賽、五人足球賽激戰正酣,引發陣陣歡呼;與之相鄰的音樂市集更是煙火氣升騰,孩子的歡笑聲、朋友的碰杯聲、攤主的吆喝聲,共同繪就一幅活力四射、其樂融融的夜生活圖景。

  眼前這般水清岸綠、人潮涌動的場景,曾經卻是另一番模樣,甚至一度因污染被稱為“城市傷疤”。

  上世紀80年代,湖海塘經歷過一段養殖業無序擴張的時期,導致湖水黑臭、魚蝦絕跡,水質一度跌至劣Ⅴ類。2013年起,金華開發區啟動湖海塘改造工程建設,關停500余家養殖場,實現全域禁養,清淤65.71萬立方米並建設截污納管系統,徹底切斷污染源。為重構湖海塘生態系統,金華開發區在湖底種上苦草、黑藻等水生植物,構建72萬平方米“水下森林”,引入蚌螺魚蝦形成生物鏈,配合水質凈化站每日最多處理10萬噸上游來水,最終實現水質穩定達到Ⅲ類。

  “2023年,湖海塘生態修復案例入選全省生態共富最佳實踐名單。如今,公園年吸引遊客超百萬人次,創造近千萬元收入,從‘生態負債’變成了‘生態資産’。”金華市生態環境局開發區分局生態科科長王輝説,在湖海塘,智慧化生態環境監管網絡24小時不間斷運行,黑臉琵鷺等珍稀物種重返棲息,區域生態系統趨於成熟。

  “有客人來,我都會帶他們來公園逛逛。”在湖海塘片區居民吳曉華眼裏,湖海塘既是生態地標,又是一座複合型城市客廳。4.6公里環湖綠道,串聯起智慧AI健身設備區、水上運動中心和濱水市集,水域不僅舉辦了全國電動沖浪板錦標賽、環湖馬拉松等賽事,更于2023年入選國家水上國民休閒運動中心試點。

  隨著湖海塘這顆“生態明珠”的擦亮,周邊區域發展也步入快車道。金華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給記者展開一張地圖:湖東片區打造“15分鐘生活圈”;湖西片區主打中央創新區(南區)規劃建設,規劃建設科創總部、長三角協同創新園等,打造浙中科創中軸線。仙源路湖底隧道建成後,還將實現“西岸科創研發、東岸品質生活”的區域聯動。

  生態優勢還加速轉化為産業動能。地處湖海塘西側的中央創新區(南區)錨定高端裝備製造、數字經濟、健康生物醫藥三大核心産業,吸引龍頭企業補鏈強鏈。金創綠谷項目作為區域科創核心,將建設集研發、總部、居住于一體的産業綜合體。區域內同步推進智慧城市、零碳社區等創新實踐,新建建築100%執行綠色標準,探索海綿城市建設與清潔能源應用。

  隨著産業佈局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新老市民在湖海塘片區實現“住有優居、業有優崗、樂有優境”。一個湖提升一座城的故事將更加精彩。(浙江日報記者 沈超 共享聯盟·金華開發區 俞夏冰 徐敏)

編輯:閆寧鈺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