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鹽吹響教育強縣衝鋒號
來源:浙江日報  |  2025-09-09 09:56:02

  原標題: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海鹽吹響教育強縣衝鋒號

海鹽吹響教育強縣衝鋒號_fororder_zjrb2025090900006v02b003

  課後服務時段,海鹽濱海中學自行車隊學生正在訓練。 圖片由海鹽縣教育局提供

  九月的嘉興海鹽,教育改革發展的熱潮正澎湃涌動。9月8日,全縣教育強縣建設大會的召開與《海鹽縣加快建設教育強縣規劃綱要(2025—2035年)》的正式印發,如同一聲響亮的衝鋒號,宣告了這個沿海縣份對未來十年教育的宏偉構想與堅定決心。

  這份綱要並非空中樓閣,在其編制背後,是海鹽教育多年來的厚積薄發。該縣教育局成立6個專項調研組,深入基層尋計問策;文件廣泛徵求各方意見,數易其稿,最終經縣政府常務會議、縣委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這一嚴謹過程,確保了規劃既對標國家戰略,又深植海鹽土壤。

  海鹽的雄心,濃縮在一個清晰的建設教育強縣“三步走”戰略中:2027年見成效、2030年基本建成、2035年全面建成並邁向更高水準。其終極目標,是成為全國基礎教育的“引領區”“標杆區”和“示範區”。這意味著,海鹽志在為中國縣域教育提供一個可複製的高品質發展樣板。

  實現夢想需要路徑和抓手。海鹽規劃了系統性的“八大行動”,從立德樹人到數智賦能,勾勒出通往教育強縣的堅實階梯。實施立德樹人鑄魂育人行動,打造“原汁鹽味”大思政課品牌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抓手。在此基礎上,依託教育數字化改革,深入推進“五育融合”,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成長——目前,全縣已建成“課後優服”縣級課程資源共享平臺,集中優質資源拓展課後服務內涵,累計提供了2085門拓展課程,學生滿意度高達97%。

  基礎教育方面,海鹽正推動學前教育向高標準優質普惠邁進,義務教育向高水準優質均衡發展。截至目前,義務教育階段融合型、共建型教共體覆蓋率已達100%,有效促進了校際資源共享和整體提升。與此同時,職業教育將強化貫通融合,深化産教融合與普職融通,進一步增強服務發展能力。自2008年探索“1+X”教共體模式以來,27所農村學校與7所城區學校緊密結對,讓優質資源在城鄉間暢快流動。

  海鹽教育的超前佈局,體現在其對技術和人才的重視上。早在2022年,海鹽就上線了“人才週轉站”應用,全量歸集縣內4700余名教師信息,為科學管理和大數據決策打下基礎。作為全省首個實現全域開展同步課堂的縣,海鹽通過一根網線,讓城鄉孩子同上一堂課,打破了優質教學資源的空間壁壘。

  更深刻的變革在於“人”。海鹽實施的教師“全域流轉”改革,讓教師從“學校人”變為“系統人”。2024年,全縣交流輪崗教師佔符合條件教師總數的35%。城區教師到農村學校的經歷,成為評優晉職的重要依據。這一機制從根本上盤活了師資。一位校長感慨:“十年前啟動輪崗時,無論是師生還是課堂環境,區分度還是很明顯的;但是現在,農村的孩子一樣可以享受城裏的師資和課程,國際視野、科探精神、自信活力成為農村學校的尋常風景。”

  教育強縣的背後,是真金白銀的持續投入和普惠包容的教育情懷。海鹽每年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20%以上用於教育,“十四五”期間,總投入約45.3億元,新建、改擴建24所幼兒園、中小學校和職業學校,以硬體提升帶動辦學條件整體躍升。

  這些投入精準地惠及每一個群體。海鹽堅持隨遷子女在家長常住地入學率和在公辦學校就讀率均達100%,並讓優質教育資源同等惠及適齡殘疾兒童青少年。這種包容性,定義了海鹽教育的民生溫度。

  所有改革的成效,最終體現在孩子的成長和家長的認可上。百步小學六年級學生家長孔維光的故事是最好的注腳,“孩子3年前從老家轉到海鹽上學,剛開始害羞膽小,學習跟不上,現在自信勇敢、落落大方。他找到了歸屬感,我們做家長的也就放心了”。“歸屬感”三個字,恰恰是海鹽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最生動、最溫暖的成果。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從硬體均衡到內涵發展,海鹽用多年的實踐證明了久久為功的力量。獲評“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是一個里程碑,更是新的起點。隨著十年規劃綱要的落地,海鹽正以“走在前、作示範”的決心,為中國縣域教育的未來書寫一份精彩的“海鹽答卷”。(許鐘予)

  

編輯:閆寧鈺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