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與湖南相隔萬里的北歐地區,傳統油氣開採中産生的“廢氣”正通過石油伴生氣發電機組被轉化為電量。7台發電機組每年轉化約5600萬度的發電量接入當地電網,正服務於當地的生産生活。
而這些高效清潔的發電設備,卻都有一顆“湖南心”——由湖南湘江新區企業力宇集團研發、生産、運維。
“在石油開採過程中,伴生氣會與原油一同從井口出來。”力宇集團技術人員介紹,以往,傳統油氣開採中處理伴生氣的方式是單純的燃燒處理。“放空燃燒”,不僅給環境帶來負面影響,也是對能源資源的極大浪費。“這個項目一年可節約標準煤1.79萬噸,減排二氧化碳6.57萬噸。”
在“雙碳”的時代命題之下,力宇集團的能源解決方案遠不止此。
天然氣、生物質氣、沼氣、高低濃瓦斯氣、工業煤氣……10余種燃氣發電領域,均有其産品的身影。目前,力宇機組總裝機容量已超過1200MW,年發電量約119億度,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399萬噸,創造節能效益約74億元。
其中,最讓企業發展中心部長李永自豪的,便是工業煤氣內燃發電機組。
工人正在調試設備 攝影 李媛
“燃氣中的可燃組分受工業生産過程與工藝影響波動很大,産能隨時升降,氣體成分會發生很大變化。”李永回憶,在工業廢氣回收和處理過程中,其中含有的大量粉塵和硫、氯、氨等物質,會給內燃機發電産品的零部件壽命、運行安全與穩定性造成極大的損害。“如何改善廢氣的潔凈度、穩定性和安全性是一個重要的技術難點。”
有了方向,難題攻克便也不顯得遙不可及。
“過去,我們的數字化能力更多停留在數據採集層面,不能直接為生産提供決策建議,也無法自動執行。”該企業總裁特助周拯介紹,目前,依託龐大實時數據積累與智慧演算法,構建起智慧響應體系,能夠實時監測進氣流量、燃氣中的粉塵與含硫量等多項參數。“感測器監測後,産品能夠自動調節氣門開度、自動補給油量,這些都不需要人為操作。”
由此,産品通過與鋼鐵冶煉工廠生産過程參數的實時耦合與敏捷控制,實現對燃氣量與質的同步控制,廢氣回收和處理則更為高效。
力宇集團生産的工業煤氣內燃發電機組 攝影 李媛
憑藉卓越的性能和先進的技術,發電機組産品得到廣泛認可,打破國內大功率燃氣內燃機發電産品長期被國外産品壟斷的局面。
30餘年來,在力宇集團團隊心中,創新是一直堅持的發展命題。使得力宇集團更加堅定科技賦能發展信念的時刻,是2023年6月——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在岳麓峰會上提出“把長沙打造成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兩個月後,“建設長沙全球研發中心城市”被列為湖南打造“三個高地”的標誌性工程之一。
自此,力宇對先進技術的追求,也加快了步伐。
2024年,力宇集團通過開發SCADA在線監測與智慧處理體系,使得全球各地的發電機組數據可以實時“飛”回長沙,運維人員在國內就能精準掌握設備狀態、遠程診斷調控。“以前一個12台機組規模的電站需要30人輪班值守,現在通過智慧系統,只需16人就能維持高效安全運轉。”周拯將其稱為發電機組的“大腦”。“維護更為便捷,人效大幅提升,越來越多海外客戶紛紛找上門。”
如今,力宇的內燃發電機組贏得了北歐、中東和東南亞等多個地區的市場青睞。2024年,該公司實現營收近5億元,其中,産品出口額達2.5億元。
坐落在湖南湘江新區的力宇科技産業園 供圖 力宇集團
近年來,湖南湘江新區憑藉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深厚積累,推動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環保性能強的産品和服務走出國門,奔赴全球能源綠色應用的第一線。“在推動産品出海的過程中,像通關流程優化和政策對接,新區實實在在為我們提供了便利。”在周拯看來,促使産品更快速、順暢走向全球市場的背後,少不了新區的支持。
目前,湖南湘江新區以“七大攻堅”行動為抓手,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數字政務建設、“千人幫千企”“送解憂”等,提升企業辦事效率,讓企業家能夠心無旁騖謀發展。
世界各地的“湖南力宇牌”發電機持續運轉,總裝基地的生産線同樣加速前行。眼下,又一批發電機組整裝待發,即將啟航——目的地,加拿大。(文 李媛 廖思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