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城繽紛新“夜”態
來源:海南日報  |  2025-09-15 10:37:46

  原標題: 讓夜晚亮起來,人氣聚起來,消費火起來 椰城繽紛新“夜”態

椰城繽紛新“夜”態_fororder_25597845_hnrbtp1_1757868693168_s

  夜晚的海口灣吸引眾多市民遊客前來休閒遊玩。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天平 攝

  9月13日傍晚,暮色初臨,海口街頭巷尾的燈火次第亮起,漸漸瀰漫開熱帶城市特有的夜晚喧囂。

  自在灣的晚到WIND DOWN餐吧裏,市民用手機定格海面與燈光交織的瞬間;‌騎樓老街歷史文化街區,輝煌燈火將騎樓建築映照得宛若“水晶宮”;海大南門夜市炒粉攤位前,一盤熱氣騰騰的炒粉剛出鍋,旁邊的就餐區傳來食客的嗦粉聲……海口的夜晚如同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徐徐展開。

  當前,夜間經濟正逐漸成為彰顯城市活力的“晴雨錶”,成為推動城市品牌建設、産業融合與提振消費的重要引擎。

  海口把提振消費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圍繞夜食、夜購、夜遊、夜娛等,海口夜間消費業態持續“上新”,夜間消費場景不斷延展,“文旅+”帶來豐富夜間消費體驗的同時,也為“夜經濟”發展注入豐沛活力。

  向夜晚要時間:

  把“熱帶暮色”變成黃金檔

  “以前總覺得北方天黑得早,到了海口才發現,傍晚6時不是一天的結束,是‘夜生活’的開始。”來自河南的遊客王女士第一次逛海大南門夜市時,特意看了眼手機——晚上11時,黃阿姐的粉攤前仍排著五個人,隔壁的清補涼店老闆正彎腰補貨,“老闆説營業到淩晨,我突然好奇,海口人難道不用睡覺嗎?”

  王女士的疑問,藏著海口夜經濟的“時間密碼”。作為熱帶城市,海口夏季白天高溫漫長,市民形成了“晝伏夜出”的生活習慣:傍晚太陽落山後,才是“集體出動”的覓食時間;晚上正餐結束,海邊、商場裏的人流逐漸熱鬧;晚上11時,社區書店、清吧仍有客人駐足;直到次日淩晨3時,大排檔的燈還亮著,等候下夜班的食客。

  “在部分週末和節假日,我們會將餐飲娛樂業態的營業時間延長至夜間11時之後,滿足市民的夜間消費需求。”友誼·陽光城營運副總監劉麗君表示。

  橫向對比,海口的商圈幾乎是全國最晚打烊的那一批,比大多數城市普遍晚半小時左右。“這多出的‘黃金半小時’,看似不長,卻能接住家庭客群的餐後消費、年輕人的夜間社交需求。”劉麗君説。

  更細膩的時間挖掘,藏在城市的角落。在龍華區濱海新村的親愛的蘇書店,主理人蘇拉把營業時間推到淩晨後,“很多讀者喜歡深夜來,晚上11時是小高峰,有人抱著書能坐到淩晨。”她説,“希望能給忙碌的人們一個空間,讓他們能夠在晚上靜下來,感受一種不一樣的‘夜生活’。”

  順應自然節律,延伸消費時間——海口“向夜晚要時間”,不是簡單的“延時營業”,而是把暮色、夜色變成可感知的生活場景,讓每一段“夜時光”都有對應的消費載體,也讓城市的夜晚多了份煙火氣的從容。

  向夜晚要活力:

  用“新鮮玩法”激活夜基因

  “沒想到在火鍋店裏還能蹦迪!”上週末,95後遊客小林在海底撈海口日月廣場店體驗過後,發了條朋友圈。當晚10時20分許,店裏的DJ臺亮起燈光,電子樂混著火鍋香氣飄滿大廳,年輕人跟著節奏點頭,而另一邊的安靜就餐區裏,食客們則慢慢聊著天享用美食,互不打擾。

  這是海口首家夜宵主題海底撈,除了火鍋,還推出了燒烤、雞尾酒,更用“美食+音樂”重構夜間消費場景。“我們調研發現,海口年輕人的夜間社交需求強,所以想做個‘靈活’的空間。”該店店員説。

  首店經濟的注入,讓海口的夜多了份“新鮮感”。今年以來,海口引進徠卡、索康尼、野果Yeego等近50家國內外知名品牌的海南首店、海口首店,涵蓋高端零售、特色餐飲、文化體驗等領域。“首店不是簡單的‘新牌子’,而是能帶來新玩法、新體驗的‘新活力’。”海口市商務局消費促進科科長李偉説。

  新鮮玩法不止於此。今年海南歡樂節期間,海口交旅融合創新産品“蹦蹦巴士”首發,把“移動音樂廳”開進了夜色裏。

  從日月廣場出發,沿著濱海大道駛向世紀海角,全景車窗映著沿途的燈光秀,特邀彈唱歌手唱起《請到天涯海角來》時,全車人跟著合唱,有人還打開手機閃光燈當“熒光棒”。“既能看夜景,又能聽歌,比單純的觀光車有意思多了。”乘客陳女士説,她已經約了朋友下周再坐一次。

  從“夜宵主題店”到“移動音樂廳”,海口深挖年輕人的社交需求、遊客的體驗需求,用創新玩法激活城市的夜基因,讓夜晚不僅有“熱度”,更有“新意”。

  向夜晚要效益:

  讓夜色“流量”變成長效“留量”

  商務部發佈的《城市居民消費習慣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城市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大型商場18時至22時的消費額佔全天一半以上,夜間旅遊人均消費更是白天的3倍以上。這組數據,成了海口深挖夜經濟效益的“指南針”。

  “夜經濟不能只賺‘熱鬧錢’,要讓流量變成留量,讓人氣變成效益。”海口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説。

  據了解,2024年,海口出臺促進夜間經濟發展相關舉措,緊緊圍繞大力培育夜間經濟新業態和文化旅遊消費新商圈,提出7個方面的具體舉措,以業態融合延長消費鏈條,以場景創新提升消費體驗,並對夜經濟示範商圈、特色商業街區、特色夜市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20萬元的一次性資金獎勵。

  在騎樓老街,這樣的融合已見成效。

  在老街的一家非遺椰雕店,店主符師傅告訴記者,店裏夜間銷售額是白天的1.5倍,“遊客晚上逛老街,更有氛圍感,願意停下來了解椰雕文化,很多人會買個小擺件當伴手禮。”

  與此同時,騎樓老街還推出了多場“夜間非遺展演”,瓊劇、椰胡演奏等節目輪番上演,讓市民遊客在夜間感受非遺魅力。

  “很多遊客白天逛免稅城,晚上來騎樓老街看夜景、吃本地美食,住一晚再走,消費鏈條拉長了,效益自然就上來了。”海口騎樓老街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説。

  更長遠的效益,藏在城市品牌的提升裏。“以前提到海口,大家想到的是海灘椰林,現在越來越多人會説‘海口的夜很有意思’。”從事旅遊行業多年的張先生表示,他最近接到的訂單裏,有20%的遊客會主動要求“安排夜遊項目”。

  “夜經濟”正在成為海口的新名片,也逐漸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7.86億元,同比增長14.7%。

  海口市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海口將繼續圍繞“食、遊、購、娛、體、展、演”等業態推陳出新,不斷完善“夜經濟”的整體佈局,進一步提升並豐富市民遊客個性化、多樣化的體驗需求,為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動能。(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萃 見習記者 陳明艷)

編輯:閆寧鈺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