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首“千年古都”,這個研修班為何備受關注?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9-19 19:41:11

  聚首“千年古都”,守護人類瑰寶。近日,文化遺産數字化保護主題研修班在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文化遺産數字化論壇期間成功開班。來自斯裡蘭卡、德國等26個國家和地區政府部門、駐華使領館和文博機構的40余名官員和專家學者齊聚陜西西安。

聚首“千年古都”,這個研修班為何備受關注?_fororder_7b24f4f7748b1ecd317e3ba42dd46a9d

  面對浩如煙海、極為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産,如何更好地保護、傳承、利用、交流互鑒,這是全人類面臨的時代命題。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研修院首次以文化遺産數字化保護為主題舉辦研修班恰逢其時,備受關注。

  從課程設置看,此次研修班立足當下,著眼未來,緊扣文化遺産數字化保護這一主題,全面展現全球文化遺産數字化保護前沿趨勢。從《顛覆性技術與遺産機構深度融合:潛力與思考》,到《數字科技推進文化遺産保護利用分析》,從《傳統村落數字化保護實踐:方法論、案例研究與在線呈現》,到《德累斯頓皇家瓷器收藏——數字平臺的構建之路》......授課老師講述的內容,不僅有高度、深度,還有案例剖析,給各國學員以啟迪。

聚首“千年古都”,這個研修班為何備受關注?_fororder_461f686a99a0b1bfbac7ce322eaee822

  文化遺産的傳承是跨越國界、聯結你我的共同事業。此次研修班的成功開班,絕非一次普通的行業培訓,而是一場凝聚共識、深化行動的盛事。具體來説,此次研修班開班具有多重意義。

  從技術層面看,樹立了遺産保護的新範式。保護傳承文化遺産,過去,我們常常是心有餘而“技”不足,如今,隨著互聯網普及、數字技術迭代、人工智能突破,全球文化遺産保護正迎來技術驅動下前所未有的機遇。

  文化遺産保護始終在與時間賽跑,人類致力於“延緩”文化遺産的物理消亡。而數字化技術則從根本上顛覆了這一范式,它致力於創造一份永不湮滅的數字“副本”,實現文明的數字永生。

  從敦煌的數字石窟讓遊客在千里之外如臨其境,到巴黎聖母院憑藉數字模型得以精準重建,這些案例都表明,數字化不再是輔助手段,而已成為保障文明遺産得以永續存世的基石。此次研修班的意義,在於將先進的數字技術加以系統化總結、標準化梳理並規模化推廣,為全球文化遺産保護樹立了新的技術標杆和操作指南。

  從文明層面看,構築了交流互鑒的新機制。在全球化進程遭遇逆風的當下,文化交流時而也會因政治經濟因素受阻。然而,文化遺産數字化保護卻提供了一個罕見的、高度去政治化的全球合作“最大公約數”。保護人類共同遺産的崇高使命,能夠超越地緣分歧,匯聚全球智慧。

  本次研修班為此構建了一個穩定而高效的新機制。它讓各國專家不再局限于孤軍奮戰,而是在同一個平臺上,共同研討如何用新技術賦能遺産保護。此次研修班,授課老師均為中外業界大咖,而學員則來自多個國家,大家奔著同一個目標而來。

聚首“千年古都”,這個研修班為何備受關注?_fororder_7bf78c920436fc8111a6c955b7848dd1

  這種基於共同技術和共同目標的合作,正在數字空間中悄然構建一個“文明數字共同體”。它昭示著:文明因數字而交融,技術因人文而溫暖。互聯網不僅是經濟動脈,更應成為連接人類過去與未來,促進全球理解與和平的文化橋梁。

  從國家擔當的層面看,中國展現了參與全球治理的新擔當,從“技術應用者”邁向“方案提供者”。“一是讓保護與利用相輔相成,守好文化遺産的根與魂;二是讓創新與傳統相互成就,賦予文化遺産保護新生命;三是讓當下與長遠相向而行,涵養文化遺産保護的韌與恒。”世界互聯網大會秘書長、大會數字研修院院長任賢良提出的三點期望,就是生動例證。

  中國是文化遺産大國,在文化遺産數字化保護領域,經過多年深耕,已經從早期的技術學習者,成長為全球矚目的創新者和引領者。同時,在世界互聯網治理和文明保護領域,中國正從一個積極的參與者,蛻變為一個重要的貢獻者和引領者。它展現了一個文明國度利用自身數字化産業優勢,回饋全球、貢獻人類共同事業的負責任大國形象。

  “以更生動的方式推動文化遺産數字化保護,促進不同文化的互鑒共榮”。可以確定,研修班播下的種子,將為人類保護文化遺産提供強大支撐。全球文化遺産保護正迎來技術驅動下前所未有的機遇,攜手共進,交流互鑒,未來可期。(秦川)

編輯:劉沐晨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