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集醫療、救援、培訓功能于一體,設有直升機平臺 我國首艘民間遠洋醫療救援船在台州下水

“平瀾號”成功下水。 本報記者 葉劍鋒 攝
23日上午10時28分左右,在台州臨海靈江畔的浙江宏盛造船有限公司碼頭,我國首艘民間遠洋醫療救援船“平瀾號”成功下水,船身上繪有象徵“善意與和平”的熊貓圖案。
該船續航能力可達15000公里,由台州船企歷時近兩年精心建造完成,是我國首艘集醫療、救援、培訓功能于一體的大型公益船舶,標誌著中國民間力量在國際人道主義援助領域邁出歷史性一步。
這艘民間遠洋醫療救援船由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與北京平瀾公益基金會共同發起建造,排水量達5000噸,總長100.15米,堪稱一座功能完備的“海上移動醫院”,配備包括檢驗、X光、B超、CT及手術室在內的完整醫療艙室,並設有直升機平臺。
“以前赴海外開展救援的人員、物資要通過飛機運送,現在依靠這艘遠洋救援船能裝載更齊全的醫療設備和救災裝備,我們能更好地開展援助。”北京平瀾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王珂介紹,該船具備裝載千余噸救災物資的能力,未來將赴東南亞、南太平洋、中東、非洲及拉丁美洲等地區,為當地民眾提供兒童先心病、婦女“兩癌”、老人白內障篩查與治療,還能開展山地、水域、地震等災害救援的培訓,還可隨時響應重大災害的救援與賑災。
作為我國首艘民間遠洋醫療救援船,“平瀾號”的建造過程如同“摸著石頭過河”。“這艘船需要綜合考慮醫療與救援結合、生活區域與防疫區域隔開等多種因素,比如將駕駛艙設計在船頭,就是非常獨特的設計。每層的空調系統都相互獨立,還保障了從直升機甲板到手術室等關鍵區域的動線流暢。”浙江宏盛造船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江志青介紹。(記者 楊群 葉劍鋒 共享聯盟·台州 孫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