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桂東縣“三辦”服務模式暖民心 群眾告別“兩頭跑”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9-24 17:09:07

  “以前辦個社保,要趕十幾公里山路回寨前鎮,一天就搭在路上了,萬一材料不對還得再跑。現在好了,村裏就能辦,省下的時間我能多打半天工!”在湖南桂東縣漚菜村北旺家園安置點,搬遷戶扶焱林拿著剛辦好的手續,笑容裏滿是輕鬆。他的感慨,道出了眾多易地搬遷群眾的心聲。

  近年來,桂東縣落實“屬地辦、幫代辦、共治辦”“三辦”服務模式,讓全縣18個易地搬遷安置點3600余戶群眾不再“兩頭跑”,實現家門口輕鬆辦事。

  “屬地辦”破題:安置點設“辦事窗口”,跑遠路成“老黃歷”

  扶焱林是易地搬遷戶,此前每年辦醫保、産業補貼等,都得回原戶籍地四都鎮辦理,耗時又費力。

  桂東屬山地地形,人們居住偏遠、分散,實行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後,像扶焱林這樣的搬遷戶,原戶籍地與安置點平均距離超30公里,最遠的達50公里。“辦事跑遠路”成了常態。

  針對這一狀況,桂東縣主動破題,由縣工作專班牽頭,縣發改局聯合民政、人社等部門梳理高頻民生事項,推出“屬地辦”服務,將社保、醫保、救助補貼等業務權限下沉至遷入地,在安置點設立便民服務窗口。

  “現在辦啥都方便,上個月我申請民政低保,就在安置點便民站填了張表,辦事員幫著上傳資料,當天就提交了。”漚菜村安置點居民鐘勸生説,如今,不出社區即可辦理相關業務,“跑遠路辦事”已經成了“老黃歷”。

  “幫代辦”:幹部多跑腿,群眾零跑路

湖南桂東縣“三辦”服務模式暖民心 群眾告別“兩頭跑”_fororder_圖片8

“幫代辦”上門為行動不便的群眾辦“低保” 供圖 大水村

  “方書記,讓你專門上門幫我辦低保,真是麻煩你了!”9月12日,在沙田周江安置點,80多歲的獨居老人郭喜蘭拉著大水村村支書方牧忠的手説。

  郭奶奶因行動不便,即便業務已能“屬地辦”,出門對她仍是難題。方牧忠走訪發現後,第二天便帶著申請表上門,收集材料、按程式為她辦理低保,並將辦好的證件交到老人手中。

  “‘屬地辦’解決了‘跑遠路’的問題,但高齡、殘疾、重病等特殊群體,連出門到便民點都難。”桂東縣政務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這樣的特殊群體,全縣各安置點“幫代辦”積極推行“上門服務”。村幹部、駐村工作隊隊員、志願者等,通過定期走訪,收集群眾需求,建立服務台賬,攜帶移動設備主動上門,將服務直接送到群眾床邊、桌邊。

  截至目前,全縣“幫代辦”隊伍已為該類群體辦理各類業務 1900余件,從社保卡激活到養老金認證,從住院報銷到殘疾證換領,真正實現了“幹部多跑腿,群眾零跑路”。

  “共治辦”:齊抓共管,安置點變身“安心家”

  “之前這護欄壞了,路過都提心吊膽,現在修好了,走在路上踏實多了!”漚江佳園安置點的居民看著新修復的路邊護欄,紛紛點讚。

  原來,縣財政局駐增口村工作隊隊長郭勁鋒在一次巡查中,發現了這一隱患,並迅速協調相關單位、人員,及時修復了護欄。

湖南桂東縣“三辦”服務模式暖民心 群眾告別“兩頭跑”_fororder_圖片9

恢復如新的漚江佳園路邊護欄 供圖 增口村

  這就是桂東探索的“共治模式”:在安置點成立小區管委會、便民服務站,推選樓棟長,形成“幹部巡查+群眾參與”的治理格局,及時響應和解決居民身邊的“小事、急事”。

  如今,安置點的路燈不亮了有人修,垃圾滿了有人清,哪家有困難有人解……人們的歸屬感和安全感顯著提升,安置點成了搬遷群眾的“安心家”。

  此外,桂東縣各安置點清晰公示政務事項清單,發放通俗易懂的“新家、新起點”辦事指南,並結合“送戲下鄉”等活動開展政策宣講,通過有獎競猜等方式發放宣傳資料4000余份,讓政策看得懂、用得上。

  從“兩頭跑”到“門口辦”,從“事難辦”到“上門辦”,桂東的“三辦”服務模式,不僅打破了易地搬遷辦事的壁壘,更讓政務服務有了溫度,讓搬遷群眾的幸福生活在家門口穩穩升級。(文 郭建東 吳建鋒)

編輯:李媛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