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給你一天時間,化身晶片設計工程師、藥品研發員、深海礦産勘探開發工程師,你會如何解鎖這些“硬核”職業?
9月23日至25日,湖南湘江新區2025年“全國科普月”主場活動——“未來少年”沉浸式科技職業體驗正式啟幕。一批新區青少年領到專屬“入職邀請函”,暫別課本,乘坐“科學巴士”,走進6家科技機構,在青年科學家帶領下,親手觸摸科技職業的溫度與力量,為成長埋下一顆“無限可能”的種子。

活動現場 供圖 湘江新區科學技術協會
這場職業體驗以“萌新入職-崗前充電-實習副本-轉正升級-結業通關”為成長主線,將企業探秘、微課堂精講、實踐協作、科學導師答疑等環節熔于一爐。
在聖湘生物公司,孩子們跟著導師解鎖病毒檢測的科技密碼;進芯科技的晶片工程師拿起晶片,為少年們拆解“沙粒變核心”的神奇蛻變;在達嘉維康,同學們驚嘆藥物從研發到投産的嚴謹鏈條;都正生物的“藥品闖關記”裏,大家讀懂了新藥上市前千萬次試驗的科學分量;萬為機器人的展廳中,智慧機器人與少年們的互動掀起陣陣歡呼;長沙礦冶院的“深海課堂”上,海底採礦車的運作原理,勾勒出深海探礦的壯闊圖景。
每場活動的“結業通關”環節,孩子們都圍繞課堂所學秀出自己的新創意:他們精心構思藥品的外形、口味與功能,讓良藥不再苦口;模擬科研工作者進行項目申報答辯,為爭取研發經費而展開思辨;回顧晶片的發展歷程,只為設計出屬於中國的獨特之“芯”。青年科學家導師通過提問、追問與點撥,引導孩子們將天馬行空的創意沉澱為更有深度的思考,讓稚嫩的作品投射出可期的未來。
“科技從不是實驗室裏的‘高冷學問’,而是融入日常的‘生活夥伴’,更是驅動社會向前的‘核心引擎’。”活動啟動儀式上,新區科協負責人表示。這場“未來少年”行動,正是要讓科學知識跳出書本“活”起來 —— 用沉浸式體驗點燃少年心中的 “科學火苗”,將職業教育前移、科技啟蒙前置,培養青少年科技興趣,播下科技報國的種子。
今年5月,湖南湘江“科學巴士”首次亮相,以“邊行車邊參觀、邊講解邊互動”的形式,帶領青年學子近距離接觸産業一線。
本次活動是“科學巴士”第二季,由湖南湘江新區管理委員會、長沙市科協指導,湘江新區科創局、教育局、科協聯合主辦。未來,新區將持續深耕科普教育創新,推動科技與文化、教育深度交融,讓更多少年在觸摸科技的過程中,勇敢追逐科學夢想,在成長路上寫就屬於自己的“未來答案”。(文 蘇益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