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溪畔藥材香 湖南澧縣開出致富“良方”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9-26 17:47:52

  時至秋分,暑氣盡褪,秋風送爽,湖南常德澧縣迎來一年中頗為宜人的時節,藥農的心情也隨之舒暢。“這個時候採完石菖蒲,就可以開始種新一批石菖蒲苗了。”回鄉發展5年,該縣甘溪灘鎮農旅融合發展服務中心負責人、湖南海福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遊婕已對石菖蒲的習性瞭如指掌。

  甘溪灘鎮馬溪村,多山地、少耕地,曾讓農民犯難的山林,卻是不少中藥材的“天然樂園”。

馬踏溪畔藥材香 湖南澧縣開出致富“良方”_fororder_1

甘溪灘鎮馬溪村 受訪者供圖

  “我們就是看準了這一點,引導群眾‘靠山吃山’,發展中藥材種植。”遊婕的父親遊從柏曾在村裏當過農技員、村支書,經過多次多地考察調研後,種植中藥材幫助村民致富的想法在他心中逐漸成型。

  石菖蒲,成了村民們的首選之一。“石菖蒲與芷、蘭,都是澧水流域芳草文化的代表,我們這裡以前有很多野生石菖蒲。”遊婕回憶,2017年,在父親的推動下,馬溪村村集體和村民共同參與,馬踏溪中藥材特色産業園就此成型,農戶開始種植石菖蒲、枳殼、玉竹、葛根等藥材。

  村民的日子蒸蒸日上,一場洪災,卻使得鄉親們種植的2000多畝中藥材毀於一旦。“站在被洪水沖刷過的土地上,看著鄉親們絕望的眼神,我知道我必須做些什麼。”2020年,遊婕籌措300多萬元資金,第一時間回村支付了村民的務工工資和土地流轉費用,並決定返鄉創業。

  重返家鄉,遊婕面對的不僅是重建土地,更是重建信心。

馬踏溪畔藥材香 湖南澧縣開出致富“良方”_fororder_2

遊婕(左二)在種植基地上 受訪者供圖

  “村民積極性不高,生産效率也就低。”在遊婕看來,傳統的經營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新的發展需求。憑藉著在大學學習的管理專業知識,遊婕決定推行“農戶承包責任制”——村民享受投工分成或投資分紅的利益聯結機制。“讓村民變‘小老闆’,也就激發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識,生産效率顯著提升。”

  站穩腳跟後,遊婕開始為産業發展注入更新鮮的血液:通過與湖南省農科院、湖南農業大學、湖南省中醫藥大學、廣東省科學院生物與醫學工程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合作,從種植標準制定、加工專利研發、石菖蒲全草利用、産品精深開發等方向進行探索,構建石菖蒲領域的競爭優勢。

  “以前,傳統加工方式中烘乾溫度控制難,波動幅度較大,成品品質難以保證。”作為“新農人”,遊婕深知科技對農業發展的重要性。在高校教授的指導下,遊婕通過推出倣日照低溫烘烤技術,提升藥材品質。由此,當地的石蒲初加工産品以“雜質少、品相好、含藥量高”的特點著稱,備受市場青睞

  目前,産業園已經建成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5200畝,輻射馬溪、太青、田衝、豐年等10多個村,年産值可達3000萬元,有效促進當地群眾和村集體增收致富。“如今每畝年收益大概在1.5萬元,周邊農戶自發種植石菖蒲2000多畝。”

  2024年,澧縣縣委縣政府提出“打造以‘澧縣石菖蒲’為龍頭的全國道地藥材主産區”的工作目標,規劃3年時間,推動全縣石菖蒲種植面積達到3萬畝。

  遊婕的目標也隨之堅定:牽頭打造澧縣城區林下中藥材種植標準化示範區。“依託澧縣城區交通便利、林地資源集中的特點,規劃建設3000畝林下中藥材標準化示範區,融合種植示範、科研教育、生態觀光等多元功能。”

  作為全省20個中藥材種植基地示範縣之一,近年來,澧縣大力推動中藥材産業發展,中藥材種植面積6.9萬畝。澧縣現擁有中藥材經營主體101家,從業人員1.8萬人,年總産量2.35萬噸,總産值10.34億元,全産業鏈産值13億元,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産業之一。(文 李媛)

編輯:周雨晴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