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該有怎樣的底色,才能映襯出色彩斑斕的圖景?一座城,該有怎樣的品格,才能讓市民們齊心協力、眾志成城?
“文明”,桂東的回答格外響亮。
在桂東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2016屆湖南省文明城市屆滿後,2022年桂東縣再次成功創建湖南省文明城市。榮譽的背後,是前行路上的一串串堅實的腳印。

幸福桂東一日遊 供圖 桂東縣文明辦
堅持全域推進
近年來,桂東縣圍繞“四城”(全國平安縣城、全省生態新城、全域康養山城、全民幸福小城)建設發展定位,堅持一張藍圖幹到底。該縣將鞏固省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向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邁進,納入“四城”建設總體規劃和“全民幸福小城”建設首要任務,實行“全民幸福小城”建設指揮部一月一調度,縣委常委會會議每季度一調度。
桂東縣文明城市創建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以36個網格化管理責任區域為基礎,各級各部門把創建作為“一把手”工程。縣領導督導網格,責任單位統籌事務,黨員幹部與社區聯點共建,志願者宣傳鞏文。在領導幹部帶頭下,市民實現了從“要我創”到“我要創”的轉變。
堅持“為人而創、為城而創、為桂東發展而創”,桂東縣實地調查成績連續3年提升,2024年達94.14分。近年來,槐村村、春風村、青竹村等村先後獲評“全國文明村”榮譽,屆期內縣級以上文明鄉鎮佔比100%,文明村佔比75%等。
煥新一座山城
“為民創城,把創建作為一項民心工程,融入城市發展之中。”這是桂東縣的回答。
桂東大道曾坑洼不平,標線不清,如今新鋪路面乾淨平坦,讓公交車司機鄧智英開車更舒心。近年來,桂東縣投入1500萬元,對桂東大道、維夏路等5條1.5公里市政道路及西街等巷道進行了提質改造。同時,陸續完成了縣城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改擴建工作,實現了老城區雨污分流,縣城污水管網覆蓋率超過95%;建成封閉式垃圾中轉站5座,建成區內垃圾容器化覆蓋率超過80%。

老舊小區改造一角 供圖 桂東縣文明辦
“路燈亮了,‘蜘蛛網’不見了,整個小區乾淨亮堂。”東城區老舊小區居民郭北勁的喜悅溢於言表。他所住的小區經歷了徹底改造:院內道路“白改黑”1000余平方米,鋪設管網1700米,樓梯間粉刷一新,還增設了智慧非機動車充電棚。這僅是桂東縣老舊小區改造的一個縮影。自2019年啟動以來,改造16個片區(107個小區)、涉及居民4487戶、家屬樓房359棟、總建築面積51.55萬平方米。
此外,桂東貫徹“交通先行”戰略,今年完成公路升級改造100余公里,新建景區公路20余公里,打通了民宿産業的“毛細血管”。文旅産業蓬勃發展,全縣現有民宿1025家,2025年上半年接待遊客人數和總花費均同比增長,老百姓腰包鼓了起來。
厚植文明素養
文明的至高境界,是內化於心的自覺行動。桂東這片土地,有著潤物細無聲的道德滋養,先後有5人被評為“中國好人”,13人被評為“湖南好人”。
9月7日,一輛開往漚江鎮的公交車上,一名初中生突發不適暈厥。司機在徵得全車乘客同意後,果斷改道直奔醫院。過程中,有乘客上前扶住孩子,有乘客撥打120提前聯繫,有乘客幫忙聯繫學校……一場自發的生命救援接力,在小小的車廂內溫暖上演。這偶然一幕,卻是桂東日常文明風尚的必然體現。
桂東縣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為陣地,組建“1+24+124”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伍,實現縣、鄉鎮、村全覆蓋。2025年開展“文明實踐我行動”主題活動1400余場次,受益群眾6.8萬餘人次,“千年鳥道護鳥飛”項目獲評全省“最佳志願服務項目”。

“麻雀節“ 現場 供圖 桂東縣文明辦
同時,桂東縣深入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2024年承辦湖南省未成年人“傳承紅色基因 向國旗敬禮”等活動,2025年承辦湖南省鄉村文化旅遊節等。每年常態化開展“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麻雀節”“端午節”“重陽敬老節”等民俗文化活動,豐富群眾精神生活。
“中國氧都 旅居桂東”,文明城市創建讓城市更有溫度,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斷攀升,一個文明和諧的桂東正大步前行。(文 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