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董事會成員、制藥業務部門負責人斯特凡・厄爾裏希接受總臺記者專訪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阮佳聞)今年以來,隨著國家一系列推動生物醫藥高品質發展的政策接連落地,為中國的創新藥打開了更廣闊的國際市場。與此同時,國際藥企也在積極尋找中國合作夥伴。世界最大的化工及醫藥保健企業之一 德國拜耳集團就表示,將繼續加大在華合作投入,深度對接中國不斷壯大的生物醫藥創新領域。
今年7月,國家醫保局會同國家衛健委印發了《支持創新藥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通過交易平臺、政策機制和跨境服務支持中國創新藥拓展海外市場。這不僅推動國內創新成果出海,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際藥企主動靠近中國。
今年以來,中國藥企已完成多筆海外授權交易,合作規模不斷擴大,吸引了多家國際制藥企業參與,德國制藥巨頭拜耳就是其中之一。該公司近年來不斷擴大與中國學術機構及生物技術企業的合作,涉及癌症治療、基因和細胞療法等前沿領域。拜耳董事會成員、制藥業務部門負責人斯特凡・厄爾裏希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表示:“合作是各個層面創新的關鍵。我們與中國學術界合作已有多年,尤其與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合作,共同開展了100多個科研項目。最近我們也與中國企業達成了合作,比如與浦合醫藥在腫瘤治療方面的合作,還有與信念醫藥在細胞和基因治療方面的探索。展望未來,中國仍將是我們創新與合作的關鍵區域。我們與中國夥伴的合作已經不僅僅是面向本地市場,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戰略合作。中國科研成果正在走上更大的國際舞臺。”
拜耳認為,中國藥企和科研機構正在展現出越來越強的原始創新能力,不僅在國內市場具備競爭力,也正逐步走向國際前沿。有統計顯示,2024年中國藥企完成超90筆海外授權交易,總交易金額超500億美元。僅去年一年,中國藥企就參與了全球約三分之一的大型授權交易,成為全球醫藥合作格局變化的重要推手。這背後,不僅是中國醫藥市場活力與規模的吸引力,更是深層次地反映出中國醫藥研發品質的持續躍升。厄爾裏希告訴記者:“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醫藥市場之一,這本身就非常有吸引力。此外,我們看到中國不斷提升的高品質科研水準 轉化成了一個極具活力的生物科技生態系統。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中國已經營造出一個創新、積極、充滿發展潛力的環境。不管是監管政策,還是科研品質方面,都令人印象深刻。”
無論是市場潛力、還是科研基礎,中國創新藥的“走出去”正從政策願景變成現實行動,也正成為國際藥企爭相加碼的合作機遇。在全球生物醫藥産業鏈加速重構的背景下,一場跨國“攜手創新”的競合賽,正在中國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