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青少年與現場嘉賓合影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阮佳聞)當地時間10月4日,中德青少年交流音樂會暨 “唱歌學中文”夏令營彙報演出在德國埃森市音樂廳舉行。中德約80名青少年以歌聲為橋,展示語言學習成果,推動兩國文化交融,唱響友誼與未來。
在德國北威州埃森市音樂廳,悠揚的中文歌曲回蕩在大廳,中德青少年用歌聲交流心靈,用音樂講述友誼。 當天這場由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主辦、雲南大學和德國伯樂中文合唱團聯合承辦的音樂交流活動,匯聚了來自德國20多所學校的青少年學生和教師以及近20位雲南大學青少年學生藝術團的同學。 中國駐德國大使夫人史玲在致辭中指出,青少年是兩國關係的未來,中德友好的基礎在民間,希望也在青年之間的深度交流之中:“在這裡,我要特別對德國同學們説:希望通過你們的親身體驗,通過你們分享的每一個生動故事,能夠讓更多的德國年輕人與中國相遇、相識、相知。祝伯樂中文合唱團越辦越好,祝中德青少年交流照亮兩國關係更加美好的明天!”
音樂會的上半場圍繞今年夏天的“漢語橋”夏令營展開,德國同學們通過視頻回顧、現場演講、圖文展示等方式,分享了他們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從美食文化到民族風情,從課堂學習到合唱排練,處處透露出他們對中文學習的熱情和對中國文化的喜愛與認同。 其中,德國高中生、伯樂中文合唱團成員萊娜·克洛尼斯-詹森今年是首次前往中國,但她與中國的緣分其實有“家族淵源”:“唱歌是我們家一項非常重要的傳統。我外婆今年92歲了,她在1953年曾作為國家民間藝術團的一名歌劇演員去過中國。她給我講了很多關於那段經歷的故事。我一直希望有一天能自己去中國看看。我發現,唱中文歌真的能幫助我們慢慢融入中國文化。“
萊娜續寫了外婆的中國情緣
當天,萊娜的外婆也專程從柏林趕到埃森觀看演出,見證了外孫女“續寫”的中國緣分:“我有一種很奇妙的感覺,仿佛我的人生在外孫女身上圓滿了。我去北京的時候比她現在的年紀要大一歲。在她了解中國、有去中國的計劃之前,我就已經跟她講了很多,因為我們都覺得我的中國之行非常有趣。今天我的小外孫女唱中文歌那麼動聽,我為此感到自豪。”
萊娜與貝內特分享自己在中國的見聞
而今年剛剛進入大學的貝內特·米克爾斯同樣在夏令營中收穫頗豐。“這是一次非常棒的經歷,一切都讓我著迷。楚雄火把節尤其讓我印象深刻。在中國看到了很多新奇的事物,比如無人駕駛的汽車,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我一定會繼續唱中文歌,我也要再去中國。這真的是一次奇妙之旅,我希望更多人能像我一樣親身感受這個國家的美好。”
活動下半場是一場融合中西音樂風格的精彩演出。中德兩國青少年通過大合唱、小重唱、器樂演奏等多種形式, 演繹《茉莉花》、《七月火把節》、《讓我們蕩起雙槳》等具有兩國文化特色的音樂藝術作品,生動展現兩地青少年交流的動人故事。 伯樂中文合唱團主席奧拉伕·米爾曼認為:“這樣的音樂會搭建起了跨文化交流的橋梁。合唱團今年不僅結識了很多新朋友,也吸納了更多的新成員。這説明德國有很多青少年對中國、對漢語、對中國文化、對中國音樂充滿興趣。音樂是連接各國人民的通用語言,是跨越國界,將這些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輕人連接起來的基礎。”
正值中國傳統中秋節臨近,音樂會的最後,所有參與演出的中德青少年和現場嘉賓一起用中文送上節日祝福,將氣氛推向高潮:“中秋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