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唐文濤
雪峰山東麓,地處“衡邵乾旱走廊”的湖南邵陽市洞口縣高海拔村落,一度面臨“望天吃水”“望水興嘆”的困局。如今,305處供水工程穿山越嶺,將清泉送入千家萬戶,74.13萬農村群眾告別飲水難,穩穩托起“喝好水”的幸福。
民生承諾化甘甜
仲秋清晨的陽光,透過花古街道城南村向春菊家的玻璃窗,落在廚房的洗菜盆裏,水珠折射出五彩光斑。“去年春節用水高峰,江南水廠還分時段供水,渾濁的水沉澱後仍帶著雜質。”向春菊洗著菜,念叨起飲水的變化。
如今,又蘭水廠管網延伸工程讓半江水庫的優質水源“翻山越嶺”,與江南水廠管網“牽手”,將“喝好水”的民生承諾化為村民舌尖的甘甜,成為雪峰山下農村供水升級的生動縮影。

洞口縣江潭水廠全景
翻山越嶺引活水
由於地貌複雜,洞口縣28萬農村群眾一度面臨供水難題。如今,305處供水工程落地,正是“啃硬骨頭”的攻堅韌勁。
大屋瑤族鄉雲山村,群山環繞。89歲的方秀梅擰開水龍頭,水流清澈透亮。往年旱季,這裡全靠消防車每週送水,村民要走兩公里山路接水。如今,14.5公里管網穿林而過,5座新水池像明珠鑲嵌在山間,徹底終結了“望天吃水”的歷史。
楊林鎮峨峰村,地處“衡邵乾旱走廊”末端,海拔比楊林鎮集中供水工程高200多米。峨峰村通過建造高位水池,引入武岡市的優質清水,構建了跨區域合作的供水管理體系,惠及4113名群眾。
花園鎮馬家村,因海拔高、地形複雜,水源稀缺,4204名村民長年受乾旱斷水困擾。洞口縣工作專班跋山涉水反復勘測核算,尋找供水解決方案。2025年8月,又蘭水廠的優質水源通過6.4公里加壓管道穿山而來。施工隊頂著高溫酷暑,僅用17天完成管道鋪設,跑出了民生工程的“加速度”。
智慧服務潤民心
洞口縣以“水質提升、智慧升級、服務提質”為核心,推動農村供水從“安全”邁向“優質”。
在高沙鎮牛江村,村民賀銀菊感慨道:“以前井水燒開後會留下一層水垢,家裏人常犯結石,現在這水透亮,喝著更放心!”她家墻上貼著“洞口縣農村飲水安全保障明白卡”,上面不僅寫著農村飲水安全標準、常見問題處理辦法,還公示了縣鄉村三級監督電話。這樣的明白卡,全縣共發放17.5萬張。這背後,是洞口縣對水質安全的嚴格把控——縣農村飲水安全水質檢測中心引進先進設備,定期檢測水源水、出廠水,確保每一滴水都安全可靠。
如今,點開“洞口農村供水”小程式,繳費記錄、用水量一目了然,石江鎮江潭水廠提質改造後,主管網擴容,水壓穩了,智慧水錶取代了老舊機械錶。“以前水壓低,熱水器當擺設,現在能同時洗衣、洗澡。”村支書陳代水説道。
2025年以來,洞口縣籌措專項整治資金2537萬元,用於水廠應急工程、提質擴容、消毒設備。目前,農村供水總人口達74.13萬人,自來水普及率提升至95.1%,高出全省平均水準2.3個百分點,千人以上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率達71.52%。這意味著,絕大多數村民打開水龍頭,喝到的都是和城裏一樣穩定、乾淨的水。

洞口縣江潭水廠提質改造工程開閘送水
專業管護守清泉
“水管破了,打個電話,維修隊兩小時就到!”石江鎮馬口村村民王宏炳的點讚,源於洞口縣構建的“專業管護、監督考核、互幫互助”三位一體管護體系。
洞口縣農村供水有限責任公司組建4支專業管護隊,嚴格落實“1小時響應、24小時處置”機制,12個應急維修隊分片駐守各鄉鎮,確保供水故障“當日受理、當日清零”。2025年,洞口縣打響農村供水保障“突擊戰”,通過12345熱線、網上投訴平臺等渠道,建立動態臺賬,實行“一問題一台賬、一措施、一主體、一時限”閉環管理,推行“接訴即辦、辦結反饋”制度,目前受理的53件訴求辦結率與滿意率均達100%。
針對獨居老人、殘疾人等行動不便群體,洞口縣專門建立了缺水戶互助機制。再加上輿情三級處置機制,從“有人幫”到“快速修”,為飲水安全築起了多道“溫暖防線”。

縣農村供水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日常管護
當向春菊將洗好的青菜下鍋時,洞口縣農村供水管網裏,清泉仍在歡快地流淌。從脫貧攻堅“解渴突圍”到鄉村振興“品質升級”,305處供水工程如毛細血管般延伸在洞口大地,潤澤千家萬戶。
“供水安全是民生底線,也是工作紅線。每一公里管道都連著民心,每一立方米清水都裝著幸福。”洞口縣政協副主席、縣水利局局長謝伯戰的話,道出這口“幸福水”的本質——它是鐫刻在雪峰山麓的民生印記,也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