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分之外,“湘超”邵陽“梗”精彩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10-14 17:16:39

  秋意濃,戰火燃。湘超賽場的每一粒進球都牽動人心,但在邵陽,精彩早已衝破綠茵的邊界,超越冰冷的比分。這裡不只是一場足球賽,更是一場以城市為舞臺、以創意為腳本、以全民為“演員”的傳播大秀。

  從“ETC”車牌的妙趣橫生,到“寶哥哥”與“零妹妹”的深情對白;從“湘超渣男”的趣味標簽,到“票根遊邵陽”的文旅融合——邵陽以湘超為紙、以“梗”為墨,在社交媒體的沃土上,一筆一畫,寫就了一座中部城市的出圈故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湘超首秀開場前的甲胄、漢服蹴鞠表演  攝影 申興剛

  造“梗”破圈:小切口撬動大流量的傳播密碼

  體育的熱度,不止于賽場。邵陽的宣傳,在這個賽季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它不做賽事的復讀機,而做情感的翻譯官;不追求嚴肅的宏大敘事,而專注生活的輕巧共鳴。

  “ETC梗”的誕生,是洞察力與幽默感的完美結合。當賽事對陣的地域屬性引發討論,邵陽媒體靈光一閃,將這場“湘E對湘C”的比拼,巧妙定義為“ETC大戰”。這個源於生活、帶著油鹽醬醋味的幽默,瞬間擊穿球迷圈層,吹向市井街巷。朋友圈發文流行起“‘ETC’ 式”——足球專業話題,就此蛻變為全民參與的“快樂梗”,完成了一次從垂直領域到公共話題的漂亮破圈。

  而賽後的“書信體”“甜蜜互動”,更是將“梗”的敘事功能發揮到極致,“書信往來”,以文會友,化對手為知己,讓競技場不再是冰冷的勝負之地,而成為城市間友好往來的橋梁。從第三輪對陣株洲開始,邵陽與競技的對手,在社交媒體上化身為互撩的“CP”:邵陽以“寶哥哥”口吻“喊話”“株株寶貝”:“別被‘辣’到!”株洲俏皮回應:“賽場見!”一來一往間,硬邦邦的賽果預告,變成了全省追更的“情感連續劇”。

  “寶哥哥與零妹妹”的IP打造,則是將“古風梗”玩到了新高度。策劃團隊深挖邵陽“寶慶”、永州“零陵”的古稱底蘊,創造出一對輕古風、講方言的虛擬人物。沒有生硬地推介景點美食,而是通過一系列生活化、故事化的短視頻,將足球的激情、崀山的壯美、零陵的古韻、地道的美食巧妙編織。這組“文化梗”在抖音創下超200萬的瀏覽量,網友不僅看懂了,更被“種草”了:“想看球,更想去邵陽嗦粉、永州逛古城!”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湘超邵陽隊與大灣區湖南人隊友誼賽前街頭溫情標語 供圖 邵陽市委宣傳部 

  線上熱鬧非凡,線下溫情涌動。主場迎戰大灣區湖南人隊時,街頭標語暖人心扉:“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老字號“秋月・老邵陽”支起大鍋,為客隊球員和隨隊遊子送上熱氣騰騰的豬血丸子、粉蒸肉。大灣區湖南人隊教練兼隊長韓旭鋒嘗了一口,眼眶濕潤:“這是媽媽的味道……”這一刻,足球超越了競技,成了遊子歸鄉的“情感驛站”。

  “梗”中有魂:媒介敘事裏的“寶古佬”精神再生

  “梗”是形式,是外殼,其內核與生命線,依然是這座城市獨特的精神氣質。邵陽人常説的“寶古佬”精神——耐得煩、霸得蠻、有靈泛,通過一系列可傳播、可感知的賽場故事,完成了從抽象概念到具體印象的現代轉譯。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湘超首秀,唐于堯補時階段頭球絕殺 攝影 申興剛

  賽季首秀的“讀秒絕殺”,就是一個引爆社交媒體的“高光梗”。補時階段,1:1平局似乎已成定局。此時,邵陽隊獲角球機會,9號唐于堯一記頭槌,絕殺!這記壓哨進球,瞬間被鏡頭捕捉,被慢放重溫,被製作成G圖動圖,在各大平臺病毒式傳播。它已不只是一個進球,它成了一個“不屈”的視覺符號,為“霸得蠻”寫下了最熱血的時代注腳。

  少年門將何澤宇的“成長梗”,則是一場動人的“情緒直播”。從客場失誤丟球後的自責,到撲出關鍵球後的怒吼釋放,他的情感起伏被鏡頭完整記錄。隊友的鼓勵、加練的汗水、最終的自我正名,這一完整的敘事弧光,通過媒體報道和社交傳播,觸動了無數人內心最柔軟的部分。它讓“寶古佬”的“韌勁”,不再是歷史書裏的詞彙,而是一個16歲少年可感可知的青春故事。

  而邵陽球迷在客場的“堅守梗”,更是一組刷屏的“感人畫面”。在與永州隊的比賽中,1:4的比分定格,他人離場,唯有那一片橙色方陣巋然不動,“抬起頭,一起扛!”的吶喊通過直播信號傳遍四方。這不再是簡單的助威,而是一次通過媒介廣而告之的精神宣言:贏了一起狂,輸了一起扛!這種“共患難”的情感契約,通過現代傳播,被淬煉成邵陽最動人的城市表情。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1:4不敵永州隊後,高呼“一起扛”的邵陽球迷 供圖 邵陽市委宣傳部

  “梗”變實效:從流量到“留量”的發展引擎

  高明的傳播,絕非“賠錢賺吆喝”的虛火,而是能將線上聲量轉化為線下動能的發展智慧。邵陽深諳此道,通過一系列“創意嫁接”,讓“湘超梗”真正變成了激活城市的“金鑰匙”。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5D大屏前成為無票球迷觀賽首選 供圖 邵陽市委宣傳部

  為迎接湘超,邵陽對市體育中心進行全面改造:升級草坪、翻新觀眾座椅、5D大屏……更顯用心的是,在全市城鄉設立了33個“第二現場”,將觀賽熱情延伸到社區、商場甚至縣城公園。村民王建國感慨:“和街坊鄰居一起看球聊戰術,感覺自己也成了‘懂球的人’!”

  “第二現場”不僅聚集了人氣,更帶火了消費。比賽日,體育中心周邊的餐館、便利店等營業額翻番已成常態。據邵陽市商務局統計,每個比賽周,賽事及相關消費平均帶動約2000萬元,夜間經濟活躍度顯著提升35%。城市的“夜活力”被足球充分點燃。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第二現場人山人海 供圖 邵陽市委宣傳部

  “票根遊邵陽”就是一個將“賽事梗”轉化為“文旅券”的妙筆。憑一張湘超門票,即可免費遊覽崀山、南山牧場等景區,享受商超、酒店折扣。這一個小小的“權益梗”,巧妙地將球迷流量導入了旅遊消費場景,實現了“一場比賽”與“一座城”的資源貫通。數據顯示,中秋國慶假期,邵陽累計接待的外地遊客中,明確“為看湘超而來”者佔3.2%——這標誌著“足球+文旅”的融合傳播,已初見成效。

  而湘超賽場,更成為了招商引資的“超級媒介”。邵陽隊與大灣區湖南人隊的比賽,被精心策劃為一場“鄉情推介會”。賽前,邀請大灣區邵籍企業家參觀産業園,實地感受家鄉變化;賽中,熱烈的賽場氛圍、現代化的體育設施、市民的精神面貌,本身就是最生動的城市廣告。大灣區湖南人隊運營負責人黃澍感慨:“沒想到家鄉的産業鏈已經這麼完善,營商環境這麼好,回去後一定要帶更多鄉友回來尋找機會。”通過媒體報道,形成了強大的口碑傳播效應——一場球賽,成了最具説服力的招商“路演”。

  “梗”係鄉愁:一場球賽如何成為情感凝聚的超級符號

  國慶之夜,邵陽體育中心萬人齊唱《歌唱祖國》。74歲的秦爺爺內橙外藍身穿兩件球衣——“裏是邵陽的根,外是大灣區的情!”這個極具象徵意義的畫面,被鏡頭定格,在社交媒體廣泛傳播,成為一個關於“歸屬”的經典意象。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萬人齊唱《歌唱祖國》攝影 申興剛

  秦爺爺不是個例。湘超通過持續的內容輸出與情感連接,成功觸動了百萬邵陽遊子的鄉愁。在廣州,餐飲老闆劉軍每場組織老鄉看球,話題從生意、孩子變為邵陽隊的表現;在上海,90後周婷看完“寶哥哥與零妹妹”後請假回鄉,用Vlog記錄看球、遊崀山的經歷……這些由賽事衍生出的個體故事,通過人際傳播與社交分享,編織成一張強大的情感網絡,讓“湘超”成為了連接鄉誼的“精神紐帶”。

  社交媒體上,“邵陽隊絕殺”“寶古佬精神”等話題屢登本地熱搜。遊子的留言情真意切:“看湘超時想家了,想回去嗦碗粉,看場球。”這種超越足球的廣泛共鳴,標誌著湘超已從一個體育賽事,昇華為一個凝聚地域認同、喚醒鄉土情懷的“文化符號”。

  比賽終有輸贏,比分終有高低,但邵陽通過這場“傳播實驗”所收穫的,遠非勝負可以衡量。它沒有依賴短暫的“網紅標簽”,也未走“千城一面”的老路,而是憑藉一系列接地氣、有溫度、可傳播的“梗”,完成了一次成功的城市形象重塑與發展突圍。

  資江水奔涌不息,綠茵場故事待續。對邵陽而言,湘超是一個嶄新的起點。它證明了,在注意力經濟時代,一座城市可以通過智慧與創意,將一場體育賽事,昇華為展示形象的“窗口”、推動發展的“引擎”和連接情感的“紐帶”。這份深入肌理、超越比分的“邵陽答卷”,無疑為眾多尋求特色發展的城市,提供了一個以“梗”出圈、借傳播興城的生動範本。(文  莫傑)

編輯:周雨晴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