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Hitch Open世界AI競速錦標賽總決賽在湖南張家界市收官,清華大學極限競速戰隊斬獲冠軍,湖南大學HIVE戰隊、吉林大學智翼人工智能戰隊(以下簡稱吉林大學戰隊)分獲亞、季軍。

清華大學極限競速戰隊斬獲冠軍 供圖 活動組委會
“Hitch Open不是一場單純的競速,它把中國的新能源産業優勢、頂尖高校科研實力、獨特自然文化場景融合在一起,用AI的語言、自然的情感,講述新時代的‘中國故事’。”智腦競速基金會理事長兼Hitch Open世界AI競速錦標賽全球執行主席唐敏勤所説的“融合”正在這場競技中得到淋漓盡致地展現。
以賽促學 競速“雲端實驗室”
總決賽當天,秋風裹挾著水汽,在天門山上鋪展開厚重的白霧,這對AI的感知系統是個巨大的考驗。吉林大學戰隊堅持參賽的心卻並未因天氣的“不利”而動搖。

吉林大學戰隊隊員正在調試賽車 供圖 活動組委會
與通常“一場定勝負”賽車決賽不同,本次比賽是“AI技術優化能力”的競技,而並非單純“速度”的比拼。由此,各個戰隊每日擁有1小時賽道使用權,在裁判委員會全程監督下完成賽道挑戰並記錄有效成績後,最終以10天賽程中的最佳成績排序。
當天最後出場的吉林大學戰隊,即使當天不參賽,也能憑藉此前25分58秒044的成績穩坐季軍席位。
“比賽的排名對於我們來説不是最重要的,從比賽中收穫到的經驗才是我們需要的。”這是領隊宋東鑒和隊員們早就達成的共識。“哪怕賽車也許會因為這樣的天氣在賽道上停擺,我們也一定要試試。”對於宋東鑒這樣的開發者而言,賽道上的每一次經歷都能夠為下一步研究提供重要的啟示。
正如吉林大學戰隊選擇參賽的重要因素——天門山99道彎的複雜地形,創造了大量日常道路極難出現卻決定系統安全性的極端工況。“這對於智慧駕駛研究而言是非常寶貴的實踐,是我們在實驗室裏所接觸不到的。”

天門山99道彎 供圖 活動組委會
“極限場景的數據在日常城市道路中幾乎無法生成,卻是訓練物理智慧大模型的稀缺資源。”在唐敏勤看來,當多感測器同時面臨挑戰時,AI必須實現多源信息融合與冗余決策,才能完成安全駕駛,這正是賽事對技術突破的核心價值所在。
16時20分,吉林大學戰隊的賽車正式出發。
24分鐘過後,賽車軋過終點線,收穫了24分21秒723的成績,超過此前晴好天氣下賽出的成績。
“我們的目標很簡單,安全優先,次次超越。”宋東鑒和成員們的心情也隨著成績的公佈雀躍起來。“回去要將這次收集的數據和經驗總結起來,為下一次‘超越’打基礎。”
以賽興産 鍛造“數字新引擎”
總決賽的進行,考驗著賽車的演算法能力,也牽動著觀賽觀眾的心。在天門洞下的實時轉播大屏前,不少遊客聚集在此,對沒有人類駕駛員的“速度與激情”感到新奇。
類似的場景自Hitch Open倣真復賽開始便屢見不鮮,大量遊客駐足圍觀,相關話題在社交媒體引發熱議。

比賽現場 攝影 李兵
自1999年飛機穿越天門洞起,天門山便屢屢見證人類挑戰極限的壯舉。而今,它作為Hitch Open的總決賽賽場,再次站在了聚光燈下,吸引著世界各地的目光,也就此規劃構建起“科技+山水”沉浸式文旅新生態。
“全球數字化浪潮加速的當下,科技和文旅的深度融合正成為推動旅遊業變革的核心動力。”在張家界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吳文海看來,Hitch Open將智慧駕駛,新能源技術以及世界級景觀深度融合,開創了賽道即景區,競速即體驗的智慧旅遊新模式,更讓張家界成為展示科技的窗口。
“只有在極限環境中‘跑得穩’,AI才能在日常道路上‘跑得安全’,這是民用自動駕駛安全落地的重要前提。”唐敏勤深知,“垂直落差大、環境複雜度高、信號條件嚴苛”的天門山公路,是自動駕駛難能可貴的實踐場景。“汽車廠商和供應鏈企業可將這裡的安全標準作為産品落地前的最高級驗證,我們也誠摯邀請所有車企、新能源上下游企業來到天門山檢驗自身智駕水準。”

天門山 供圖 活動組委會
隨著實車挑戰賽的推進,唐敏勤相信,天門山將進一步成為“智慧旅遊+科技産業”融合發展的典範。“要打造以天門山為核心,集賽事、科研、文旅于一體的示範工程。”在她看來,天門山不僅是一條極限公路,更是一條通往未來的“AI天路”。
未來,賽事數據將反哺于山地智慧接駁車與智慧文旅應用的研發,讓遊客在領略雲海壯闊的同時,親身感受AI決策之美,化身為一段“科技+山水”的全新體驗。
時光不朽,石英砂岩峰林穿過億萬年時光,正以開放姿態擁抱數字時代。(文 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