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論壇2025”成功舉辦 海內外專家齊聚南開大學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10-20 17:05:00

  10月19日,在南開大學建校106週年之際,由南開大學與韓國崔鐘賢學術院共同主辦,以“科技創新與未來城市:機遇與挑戰”為主題的“天津論壇2025”在津啟幕。來自英、美、德、澳、韓等17個國家(地區)的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機構和國際組織的300余名知名學者、各界代表齊聚天津,以更加國際和多元的視角,共同探索科技賦能城市發展的創新思路和有效路徑。

  天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旭,南開大學校長陳雨露,韓國崔鐘賢學術院院長金裕錫,聯合國駐華協調員常啟德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主持特邀報告。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梁琪主持開幕式。

“天津論壇2025”在津舉辦 海內外專家齊聚南開大學_fororder_圖片1

論壇現場

  在天津論壇上,王旭指出,論壇已成為天津聯通世界的重要學術平臺,正以開放姿態探索科技與城市融合的路徑,希望匯聚全球智慧為城市發展注入新活力。陳雨露強調,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帶來新課題,南開大學將持續支持城市發展,推動論壇邁向2.0時代,為中國式現代化與全球城市變革貢獻動能。金裕錫認為,城市是技術、治理與社會的交匯實驗室,呼籲通過對話構建協作框架,共同建設智慧、包容且可持續的未來城市。常啟德表示,天津論壇已發展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城市創新交流平臺,在可持續發展目標臨近之際,期待論壇為推動城市邁向更智慧、更有韌性的未來提供學術支撐。

“天津論壇2025”在津舉辦 海內外專家齊聚南開大學_fororder_圖片2

南開大學智庫研究成果集中發佈

  開幕式上,《中國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指數年度報告(2024)》《亞太區域經濟合作發展報告(2024年)》《中國政府發展研究報告2024》等10項具有南開特色的系列智庫研究成果集中發佈,從不同維度回應了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領域關鍵問題。

“天津論壇2025”在津舉辦 海內外專家齊聚南開大學_fororder_圖片4

特邀報告現場

  特邀報告環節,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政法學部主任、一級教授李培林以“城市更新、包容性與特大城市治理”為題帶來演講。德國環境署署長德克·梅森納分享了對“城市數字化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融合——潛力、風險與開放性問題”的思考。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南開大學榮譽教授皮埃爾·阿戈斯蒂尼(Pierre Agostini)介紹了“阿秒脈衝的産生、應用及未來”。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國際科學理事會會士、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主任郭華東闡述了“數字技術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美國建築師學會(AIA)成員、韓國弘益大學建築系教授俞炫準描繪了“會呼吸的未來城市”構想。

“天津論壇2025”在津舉辦 海內外專家齊聚南開大學_fororder_圖片3

高峰對話

  圍繞“智慧科技與未來城市發展”主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莫漢·芒納星河、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龔克、“雨果獎”得主郝景芳展開高峰對話,南開大學校友嚴曉寧主持。龔克指出,人工智能是改變産業、促進城市繁榮的關鍵技術,但必須與綠色能源、循環經濟和包容性模式結合,推動可持續與綠色轉型,構建“資源不再稀缺”的未來城市。郝景芳認為,人是未來城市的核心。科技時代更需重視心靈教育,從小培養孩子的內驅力與跨學科能力;青年應從求職者轉為創新者,學會借助AI實現突破。莫漢·芒納星河強調,應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推動可持續轉型,從個人與社區的和諧出發延伸至城市與全球。他讚賞中國在綠色發展與數字治理方面的探索,相信中國將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引領者。

  本屆論壇下設14場分論壇,融匯前沿技術與人文思考,涵蓋科技突破、社會治理與全球合作等領域。分論壇上,與會嘉賓圍繞“碳中和技術創新”“人工智能和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文化與社會發展”“深化亞太創新和可持續增長合作”等熱點問題和學術前沿,展開深入探討。

  據了解,天津論壇始於2015年,隔年舉辦一屆,至今已成功舉辦五屆。十年來,天津論壇聚焦“城市發展治理”這一課題,根植于天津的地緣優勢與發展潛力,依託南開大學作為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多學科優勢以及與崔鐘賢學術院的深度合作關係,在全球專家學者的參與和支持下,搭建起跨學科、跨國界學術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平臺,已經成為中外學術交流合作的重要載體與知名品牌。

  站在新十年的起點,南開大學將以智庫建設為抓手,進一步拓寬海內外合作渠道,在服務中國的基礎上,著眼全球治理的共同挑戰,推動産出解決世界重大議題的切實方案,為推動區域及全球進步與發展貢獻更加卓越的“天津智慧”與平臺力量。(文/圖 閆瑾 高雨桐 張馨予 攝影 宗琪琪 柳瑩)

編輯:袁藝航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