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細微處的繡花管理。
小到升降樁的安裝,大到人行道的維修改造,7個微建設項目,精準解決市民日常生活難題;
這是家門口的幸福升級。
一塊石板、一盞路燈、一個停車位的修繕與建設期間,市民的出行環境、日常休閒,得到有效改善。
今年以來,湖南衡陽耒陽市積極探索“微建設”模式,用有限資金推進城市精準更新,以市民身邊的小變化,匯聚成耒陽城市品質的大提升。
老城區更新見成效
“以前晚上來南正街,人多燈少,有些地方光線不足。現在不僅換了石板路,還加裝了這麼多漂亮的燈飾,夜裏走在街上既安心又熱鬧,氛圍感直接拉滿。”夜色降臨,南正街煥發出不同於白天的夜精彩,市民李女士邊逛街邊感嘆。

南正街更換的石板路 攝影 李芳森
主街道已更換麻石板380平方米,新鋪的石板路與兩旁的傳統建築交相輝映;街頭巷尾共安裝照明燈飾710盞、庭園燈33盞,中桿燈兩基6盞,讓街區夜景煥然一新;安裝升降柱12個,代替石墩,安全系數提升……
南正街,耒陽市歷史文化核心街區,擁有150余家特色店舖,囊括老字號、非遺品牌、美食小吃等多種業態。今年上半年,南正街接待遊客約150萬人次,夜市經濟發展強勁。
一場“微建設”的持續推進,南正街的文旅氛圍和消費活力進一步提升。
“微建設,就是為群眾做一些實事。”耒陽市市政公用事業服務中心負責人,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表述,點明瞭微建設的意義所在。“路要好走,燈要亮。”
耒陽城區,歷史悠久,是湖南省城區面積最大、城市人口最多的縣級城市之一。城市管理,則是涉及約50萬人的日常生活。而耒陽城區歷史最長的主行道,建設于2000年初。
“大擴大建有難度,只能通過精細化維修和管理。”耒陽市市政公用事業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了自己的工作理念——下足繡花功夫,就要從根上著手,對於老百姓反映強烈的、影響正常生活的建設項目,急事急辦,滿足群眾訴求。
基於此,2025年4月,耒陽市啟動微建設,做細做實城市管理工作。
時至深秋,一場秋雨加快了時節的轉換,耒陽市神農路、金華路上,煥然一新的綠化帶,渲染出季節的顏色。這些修剪後的植物線條流暢、造型美觀,讓城市更具美感。
城市道路,不僅是交通動脈,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綠色窗口”。據耒陽市園林綠化事務中心介紹,該市已啟動城區道路、節點花壇綠化品質提升專項行動,對神農路、金華路進行提質改造,分別種下景觀樹近萬株。
通過綠化提靚、綠道貫通,這兩條道路變得更加美觀,城市形象也在綠影間提升。
舊問題妥善得解決
“這個停車場以前到處是破破爛爛的,停車也沒有秩序,每次來都很鬧心。”耒陽市沿江路張飛廣場,同樣的地點,市民的感受如今卻截然不同。“改造以後,這裡給我的印像是清晰、規範、整潔、漂亮,讓人一看就很順心。現在大家都很珍惜這個環境,自覺規範停車,不像以前那樣亂停亂放,出行也感覺方便很多。”
一座廣場的微更新,帶來的是群眾感受的大改善。

改造後的停車場 攝影 李芳森
廣場旁的免費停車場,全新鋪設的瀝青路面平整舒適,清晰規範的停車位標線一目了然,這處與市民日常出行、周邊商戶息息相關的公共空間,以煥然一新的面貌亮相在公眾面前。
雖是微更新,實際效應更是停車場基礎設施的全面優化:施工方採用瀝青重新鋪設全部路面,不僅解決了原有麻石板路面坑洼、積水等問題,還提升了路面耐磨性,保障車輛安全出行;同時,根據停車場實際空間佈局,重新施劃停車位86個,比“微更新”前多出了33個,極大提升了空間利用率。
微建設的意義不止于解決群眾日常生活的堵點與難點,更在於地方財政的精準、有效利用。
張飛廣場停車場、人行道修繕等項目,投資不足百萬元,卻有效改善了市民出行環境;灶市街街道84基路燈更新,更換電纜4400米,通過“舊桿新用”省出10余萬元。

南正街新增的智慧升降樁 攝影 李芳森
而全長400余米的南北正街,更換麻石板380平方米、補裝照明燈飾、設置智慧升降樁保障消防通道、規範攤位與停車區域,新增諮詢點與服務亭……不僅“舊桿新用”,原有完好的舊麻石板,也重新鋪設。
舊材新用,既節約成本,又延續了原有風貌,“裏子”“面子”兼顧,南北正街項目總成本控制在60余萬元。
縱觀耒陽市首批7個微建設項目,成本最高的沿江路人行道維修改造項目,也不到100萬元;最小的項目,投資不到10萬元。
把錢花在刀刃上,耒陽市用有限資金推進精準更新,走出一條“花錢少、見效快”的城市更新路徑。
新路燈照亮增收路
秋天的白天,一日日在縮短,夜晚也在一天天拉長。
“看來今晚要‘加班’咯!”雖過了晚飯時間,但徐勇軍家的土菜館,顧客仍在不斷增加。“以前不是這樣,天一黑,就不會有客人來了。”
提及生意好轉的原因,徐勇軍指了指店門口亮起的路燈。

車田路夜景 供圖 耒陽市融媒體中心
徐勇軍所在的灶市街街道聯平社區,是耒陽的“南大門”,來往的路人不少,本應是做生意的好地方。問題在於2016年通車的車田路,因歷史遺留問題,路燈從未維護,直至完全“失明”。
“我幹了20多年廚師,去年就想回家自己‘當老闆’,沒想到一到晚上就得收工。”對自己這一手好廚藝信心十足的徐勇軍,這次卻吃了虧。
今年5月份左右,耒陽市啟動車田路路燈改造項目,維修路燈26盞,新增路燈4盞。
路燈亮起來了,徐勇軍家的生意也好了起來。“現在晚上有了生意,客流量大了不少,基本上忙活到晚上十點多。”徐勇軍沒想到,家門口亮起的這盞路燈,成為自己增收致富路上的“指路明燈”。
“8月份開群眾代表大會時,大家都豎起大拇指誇獎。”聯平社區黨總支書記羅宇海的感觸也很深刻。“不僅方便了路邊的1500多名居民,也給進城、出城的群眾提供了便利。”
路燈的“復明”工程,耒陽遠不止于車田路。

施工人員對原有路燈進行燈具更換改造 供圖 耒陽市融媒體中心
國慶、中秋雙節小長假期間,耒陽市政公用事業服務中心針對城區部分路段路燈老化、亮度不足等問題,集中開展路燈升級改造工程,全力提升城市夜間照明品質。
在蔡倫南路,施工人員嚴格按照作業規範,對原有路燈進行燈具更換,共計更換新型高效路燈燈具 44 盞;在和諧花園段,新建路燈工程也同步推進,施工團隊克服假期施工中的各類協調難題,高效完成 20 基路燈的新建工作。
除城區主要路段外,107 國道(耒陽大道至擁軍路)的路燈改造工程同樣如火如荼地進行,在舊桿基礎上安裝太陽能路燈 59 盞;另一方面,根據道路實際照明需求,新建太陽能路燈 52 基。
夜幕降臨,一盞盞嶄新的LED路燈依次亮起,柔和的燈光灑在耒陽寬闊的路面上,與往來車輛的車燈交織成一條流光溢彩的紐帶,城市的面貌愈加清晰、繁華。(文 李芳森 盧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