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至24日,由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長沙理工大學、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25全國交通與能源融合創新技術發展大會在長沙舉行。
會議以“交能融合創新 賦能強國建設”為主題,匯聚了來自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等政府主管部門,兩院院士,以及全國交通與能源領域頂尖科研院所、龍頭企業、金融機構的數百位領導、專家與業界精英,共同探討交通與能源兩大戰略性産業深度融合的創新路徑與未來方向。

大會現場 供圖 長沙理工大學
交能融合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舉措,是建設交通強國和能源強國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引擎。湖南作為中部交通樞紐,正積極打造高速公路能源融合發展的“湖南模式”,通過在高速公路沿線大規模開發分佈式光伏、建設“光儲充換放”一體化綜合能源站,不僅實現了交通基礎設施的綠色轉型,還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為全國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主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沙理工大學教授鄭健龍以《中國交能融合的發展與展望》為題,深刻分析了我國交能融合的發展現狀、特點、面臨問題與挑戰;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作《新能源汽車與新能源革命——能源交通融合發展技術展望》視頻演講;武漢理工大學教授袁成清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嚴新平作《水路交通能源融合的關鍵技術》主旨演講;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楊志超分享了《深耕交能融合實踐 助力交通強國建設——交能融合的中交實踐和方案》。
來自交通運輸部路網監測與應急處置中心、華為數字能源智慧充電網絡領域、國家開發銀行交通運輸業務部、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長沙理工大學、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創峰數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的專家學者也分別在主論壇作演講。
下午,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牽頭發起了“電動重卡低碳貨運走廊倡議”。倡議提出,將制定跨區域、跨品牌的統一標準,推廣“光儲充換放”一體化建設模式,並成立聯合體,共同打造高效、綠色、智慧的低碳貨運通道。這一倡議的啟動,標誌著我國電動重卡規模化應用進入協同推進的新階段。

倡議發起儀式 供圖 長沙理工大學
大會還正式發佈了《2025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報告》和《電動重卡兆瓦超充産業鏈與應用發展報告》。前者系統梳理了我國交能融合的政策、技術、産業與實踐全景,被譽為行業發展的“風向標”和“行動指南”。後者則聚焦電動重卡補能效率瓶頸,深入剖析了兆瓦超充技術的産業鏈生態與應用前景,為産業創新提供了重要參考。
同時,大會舉行了“2025年全國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創新發展典型案例”頒證儀式。山東高速綠色低碳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踐、中交道安高速全線交能融合光伏發電項目等50個優秀案例脫穎而出,涵蓋公路、水運、鐵路、航空等多種交通場景。這些案例在分佈式能源開發、智慧能源管理、多能互補系統構建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全國交能融合實踐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樣板”。
10月24日,6場分論壇同期舉辦。其中,長沙理工大學承辦了“交能融合理論與實踐”“交能融合技術創新與發展”兩場分論壇;其他論壇分別聚焦“交通與新能源創新融合發展”“源網載儲系統創新與産業發展”“公路沿線充換電生態”“交通與綠色燃料協同發展”等議題展開交流分享。(文 陸旭東 劉飄逸 李泰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