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湘非遺展示區,戲曲演員在留影。

大會開幕前,身著古裝的演員為嘉賓演奏樂曲。

湖湘非遺展示區,嘉賓近距離感受非遺技藝的魅力。 本版圖片均為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行 攝
11月2日至4日,第七屆中法文化論壇在長沙舉行。論壇以“多元共生與和諧共進——開闢中法文化交流新格局”為主題,邀請兩國政商學界精英、文化領域翹楚,在三湘大地續寫文明互鑒新篇章。
為期三天的活動裏,開幕式、主旨演講、市長圓桌對話等構築起核心交流脈絡;六大平行論壇聚焦文旅融合、科技賦能、藝術傳承等前沿議題;湖湘非遺展示、中法藝術家音樂會、夜遊星城等特色活動,以沉浸式體驗打破文化邊界,讓中法文明在湘江之濱深情共鳴。
以食會友、以樂會友、非遺上陣,上演多層次文化交流
“你好……謝謝!”11月3日,在第七屆中法文化論壇開幕式上,法國前總理、法國展望與創新基金會主席讓-皮埃爾·拉法蘭用中文向與會嘉賓打起了招呼,親切感拉滿。
中法文化論壇是由歐美同學會與法國展望與創新基金會于2016年共同發起,先後在北京、法國里昂、陜西西安、法國尼斯、江蘇蘇州、法國多維爾成功舉辦六屆,已成為兩國人文交流的重要高地。
“我想要一個‘小像’。”在開幕式外的湖湘非遺展示區,一位參會法國嘉賓看剪紙老師嫺熟的手法,迫不及待想要一張自己肖像的剪紙作品,不到兩分鐘,他便拿到了作品,欣賞完後,對剪紙老師的技藝連連豎起大拇指並高興地拍照留念。
展示區以“絲線”為脈絡,引導嘉賓依次走進長沙銅官窯、湘繡、長沙棕葉編、中國結等非遺精品展區,呈現出一幅文明共情的生動畫卷。
長沙臭豆腐遇上法國鵝肝,會讓你的味蕾有什麼樣的體驗?
11月2日,美食有“湘法”中法美食體驗周在長沙火宮殿啟動,作為第七屆中法文化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活動現場不僅準備了地道的長沙小吃、法式美饌與創意融合菜,還能欣賞長沙彈詞、湘劇、花鼓戲、皮影戲等非遺演出。
“我們不只是做菜,更是在做文化的翻譯官。”美食區負責人表示,讓臭豆腐與鵝肝對話,其實就是讓兩種生活方式彼此看見,讓觀眾切身感受中法文化的交融成果。
“音樂是一種世界語言,它能跨越一切國界與隔閡,直抵人心。”3日晚,中法藝術家交流音樂會在長沙音樂廳舉辦,法國著名女歌手李阿娜·佛麗為了這次音樂會,特意提前9天抵達長沙,她稱自己需要時間感受這座城市的脈搏,呼吸這裡的文化氣息,捕捉空氣中的音樂分子。
當晚的中法藝術家交流音樂會匯集了中法兩國的頂尖藝術家,他們以音樂為媒,上演了一場深刻而動人的文明對話。
長沙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部長劉匯介紹,本屆中法文化論壇開設了文化旅遊與城市發展、人工智能與文化創新、中法青年藝術家對話、藝術教育與人才交流等多個平行論壇,致力構建多維度、深層次的文化交流體系。
塞納河與湘江的故事百年前已開啟
論壇情定長沙,自有淵源。
百年前,毛澤東、蔡和森等在長沙創立新民學會,組織數百名湖湘青年遠赴法國勤工儉學,為兩國文化交流播下最早的種子。他們當年在蒙達爾紀市雷蒙特列街15號的重要活動舊址,如今已建成中法友好紀念館,靜靜訴説那段青春激蕩的歲月。
這份百年情誼,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今年6月,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吳桂英率長沙市代表團訪問法國,與讓-皮埃爾·拉法蘭就中法人文交流進行深入探討。
長沙縣和法國蒙達爾紀市是友好城市。今年春節,長沙縣一中首批學生赴蒙達爾紀森林中學交流,並住在了法國學生家中,沉浸式感受法國文化。隨後,來自法國蒙達爾紀等地的20位學生和老師也回訪長沙,他們入住中國家庭,走進長沙縣第一中學的課堂,探訪鄉村田野、非遺工坊,沉浸式體驗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不僅如此,長沙近年與法國在文化藝術、學術交流、經貿合作上的聯繫也日益頻繁。6月,“中法文化之春:講故事的藝術——洛朗·蒙塔洛個展”在美侖美術館開展;2025年第十二屆中法環境月長沙站系列活動暨“TerraFibra建築展”“寰宇萬物——中法環境月聯合特展”等多場展覽在長開展……
經貿交流上,今年前三季度,長沙對法經貿合作同比增長5.6%;中聯重科、鐵建重工等“長沙智造”積極參與法國基礎設施建設;佛吉亞、施耐德、聖戈班等法國企業持續在長沙深耕,與本土産業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福芳 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