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倫週刊》15日的一篇文章關注到中國的消費增長。文章指出,在中國經濟轉向消費轉型的宏大敘事中,北京和上海等特大城市長期以來一直是關注的焦點。但事實上,一場更為靜謐的變革正在中國的三、四線城市,甚至是五線城市悄然發生。

《巴倫週刊》網站報道截圖
文章説,這些較小的城市可能是中國家庭支出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一些分析人士稱之為“無聲引擎”。一家諮詢公司的最新數據表明,中國內陸城市和三、四線城市在一些對消費驅動型增長至關重要的品類和渠道中表現優異。
文章認為,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中國持續減少對出口和投資的依賴,並一直在尋求內需引擎。那些較少被關注的小城市或許能提供一條更新鮮的增長途徑。
文章分析指出,這些城市的發展勢頭主要受以下幾個因素驅動。首先,數字商務和社交商務在內陸城市的滲透率依然強勁。其次,小城市較低的住房和生活成本,使得消費者有更多預算用於其他支出,例如電子産品、耐用品和國內旅行。此外,加速的“新型城鎮化”和實體物流升級,擴大了中小城市的消費渠道。
文章注意到,摩根士丹利的經濟學家在十年前就寫道:“我們預計中國三、四線城市的消費將大幅增長……它們可能成為推動中國整體消費市場的引擎。”當前的數據表明,這一論點開始結出果實。
文章説,對於企業和投資者而言,信息很明確:中國下一個消費前沿可能不在沿海大城市,而在內陸小市場。它們的增長故事提供了一個不同的視角:並非戲劇性的反彈,而是緩慢而穩定的增長,或許能對整體消費起到結構性支撐作用——“無聲引擎”或許不會轟鳴,但它可以持續運轉。
來源|總臺環球資訊
編譯|李琳
簽審|王昆鵬
監製|蔡耀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