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年中經濟觀察|逆勢顯韌性,中國外貿何以穩中有進——中國經濟年中觀察之三
2025-07-19 07:59:15來源:新華社編輯:楊磊

  新華社北京7月18日電 題:逆勢顯韌性,中國外貿何以穩中有進——中國經濟年中觀察之三

  鄒多為、丁樂、熊彥莎

  面對風高浪急的外部環境,中國外貿走勢廣受關注。

  進出口規模站穩20萬億元臺階,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速較前5個月加快0.4個百分點至2.9%——海關總署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逆勢破局、韌性凸顯。

  站在年中看全年,更趨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下,我國外貿如何積蓄新動能、提升競爭力?記者深入廣東、福建、江蘇等外貿重鎮,透過一個個生産現場、一次次往來跟進、一張張産品訂單,感受我國外貿迎難而上的步伐,探尋逆風穩舵的密碼。

  優化迭代,以高品質創造新需求

  炎炎夏日,走進蘇州穿山甲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工廠,只見機械臂與工人默契配合,一台台機器人被迅速封裝、貼標、裝車,加速奔赴歐洲、北美、中東等多個訂單目的地。這些最新研發的智慧配送機器人可以自主導航、智慧避障,讓消費者足不出戶“坐等”收貨。

  “今年上半年,我們一共交付了5000多台機器人,生産訂單已經排到了年底。”公司董事長宋育剛介紹,為了保證産能跟上訂單增速,下半年公司將建立5G無人工廠,從製造到打包的全流程都將實現自動化。

  穿山甲機器人的應變求新並非個案。在深圳,經營大健康産品的跨境電商公司負責人黎尚操告訴記者,得益於新品推出,公司産品出口訂單量已連續3個月維持10%左右的增長。“海外用戶很看重産品新鮮感,下半年公司計劃投入更多精力用於産品研發,爭取每個月都推出一款新品。”

  從上半年的外貿數據不難看出,中國製造“含金量”優中有升:機電産品出口同比增長9.5%,佔出口總值的六成。其中與新質生産力密切相關的高端裝備增長超兩成,代表綠色低碳的“新三樣”産品增長12.7%。更多高科技屬性産品加速出海,向全球價值鏈高端邁進。

  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表示,總的看,上半年我國外貿平穩增長,底氣是完備的産業體系,動力是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的深度融合,本質上是以不斷的高品質供給適配國際市場需求。

  “産業穩步升級給我國外貿發展帶來明顯的正向激勵作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長劉向東表示,電動汽車、船舶、工業機器人等産品的崛起重塑了我國出口競爭力,即便面對關稅壓力仍能有效穩住市場份額。此外,國貨潮品走俏海外市場,也讓各國市場充分感受到中國的生産力、創新力。

  政策賦能,以“軟”環境培育新優勢

  “上半年,我們完成了多家境外航空公司委託的飛機維修及改裝業務,涉及14個國家和地區,基地機庫一直處於飽和狀態。”廈門太古飛機工程有限公司關務經理孫立告訴記者。

  得益於廈門海關首創的全流程通關保障模式,監管手續得到最大限度簡化,如今每架維修飛機可以減少停場時間1至2天、通關時間壓縮了25%以上,航空維修企業核心競爭力明顯提升。

  外貿在複雜環境中保持穩定增長,離不開政策的支持。

  為了有效幫助出口受阻企業,京東、美團、永輝、盒馬等主要電商平臺和批發零售企業紛紛為外貿企業建立“內銷直通車”;針對夏季清涼家電出口激增,海關持續深化“鐵路快速通關”模式應用,密切與鐵路、班列公司、報關行等單位的協調配合,整體通關時間可縮短1至2天……

  不論是線下商超、線上平臺設立外貿優品專區專櫃,還是優化監管模式、簡化通關流程,做強對外貿易的條件正不斷改善。

  正在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上,廣東卓志供應鏈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首發跨境供應鏈管理平臺“數貿通”,貫通物流報關、外匯結算等20多個環節信息,降低供應鏈成本15%至20%。

  “我們從外貿綜合服務起步,在支持跨境電商、服務貿易發展等政策幫助下,不斷更新供應鏈管理服務體系。2024年服務貨值已超800億元,客戶超1萬家。”卓志集團副總裁李岩説。

  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優化口岸開放佈局、深化國家級經開區改革創新……今年以來,我國從推進綜合改革、重大平臺建設、經貿産業合作等多個方面優化發展環境,賦能外貿企業破局拓新。最新一期中國海關貿易景氣調查結果顯示,出口企業和進口企業信心都連續兩個月回升。

  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莊芮看來,隨著政策效應逐步顯現和高水準開放穩步推進,我國貿易發展新優勢將加快培育,外貿外資基本盤將持續鞏固,進出口穩增長、提品質、增效益的基礎將進一步夯實。

  加速佈局,以多元化拓展新空間

  “以前屬於‘候補可選’,現在升級為‘生存剛需’。”記者聯繫廈門佳佰利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惟佳時,她剛從迪拜參展歸來。這家主打相框、家居裝飾品、禮品設計製造的企業,産品廣銷歐美20多個國家。

  為應對外部衝擊,今年以來,這家公司將參加展會作為獲取海外訂單的重要渠道。“境外參展對於企業而言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為開拓發展空間,必須‘走出去’。下半年,我們還將參加俄羅斯禮品博覽會等,進一步擴大‘朋友圈’,增加接單機會。”郭惟佳説。

  面對地緣政治風險和貿易壁壘,廣大外貿企業通過多元化市場戰略、區域經貿合作及數字貿易創新等,構建起更具韌性的全球産供鏈網絡,為外貿高品質發展帶來更多源頭活水。

  這幾天,義烏國際商貿城二區經營戶林小明的手機裏收到一條來自納米比亞客戶的到款通知。就在不久前,對方下了一筆9000美元的訂單,付款通過義烏小商品城打造的“義支付”平臺完成。

  林小明告訴記者,自己主要從事出口非洲、中東和南美市場的生意,過去由於匯款週期長、匯率波動大,資金週轉時常面臨不確定性。如今,隨著國家加大對外貿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義支付”的快速到賬功能,成了他開發客戶、提升信任的“加速器”。

  促改革、拓市場、穩訂單。近段時間,國務院發文複製推廣上海自貿試驗區77條試點措施,明確加快服務貿易擴大開放、提升貨物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準;國家外匯局優化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外匯資金結算;海關總署等三部門進一步規範和降低航空口岸綜合物流成本……更多務實舉措陸續推出,護航外貿多元化佈局。

  中國與世界的經貿連結日益緊密。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表示,我國外貿企業有非常強大的韌性,積極應變、主動求變。展望未來,將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增強貿易韌性,努力構建開放合作、共同發展、互利共贏的國際貿易格局。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