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超大規模市場體量更大(權威發佈·高品質完成“十四五”規劃)
2025-07-19 08:00:19來源:人民日報編輯:楊磊

超大規模市場體量更大(權威發佈·高品質完成“十四五”規劃)

數據來源:商務部

  國務院新聞辦7月18日舉行“高品質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介紹“十四五”期間商務高品質發展有關情況。

  消費市場規模穩步擴大

  2020年至202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5.5%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20年的39.1萬億元提升到2024年的48.3萬億元,年均增長5.5%,今年全年有望超過50萬億元;網上零售額連續12年全球第一;汽車銷量全球第一,空調、洗衣機等家電細分領域銷量全球第一……“超大規模市場體量更大,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的地位更加穩固。”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介紹,多措並舉促消費,推動消費市場規模穩步擴大,結構持續優化,潛能不斷釋放。

  商品消費方面,2024年新能源車保有量較2020年增長5.4倍,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車滲透率超過50%。截至上半年,消費品“以舊換新”帶動銷售額2.9萬億元,約4億人次享受補貼優惠。服務消費方面,2020年至2024年,居民服務性消費支出年均增長9.6%,快於商品消費。

  “‘十四五’以來,商務部以現代供應鏈為牽引、批發零售業高品質發展為主線,推動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介紹,2024年我國批發零售業增加值13.8萬億元,規模僅次於製造業,較“十三五”末增長40%,吸納就業1.35億人。今年上半年,批發零售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依然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在農村,深化縣域商業體系建設,開展“千集萬店”改造提升,累計改造縣鄉村各類商業網點15.5萬個,超過95%的行政村能享受快遞直達;在城市,建設35個全國示範步行街和商圈、5510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服務超過1.25億居民;流通網絡更加健全完備,在40個城市開展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冷鏈物流快速發展,目前全國冷庫總量2.53億立方米、冷藏車保有量49.5萬輛,較“十三五”末分別增長42.9%、80%。

  國內外市場聯動互促。一方面,更多優質商品服務進入中國,通過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特別是連續舉辦進博會和消博會,2021年至2024年我國累計進口消費品7.4萬億元,中國大市場為全球發展貢獻巨大力量。另一方面,擴大單方面免簽國家範圍,各方賓客到中國旅遊購物,2024年入境遊客總花費942億美元,同比增長77.8%,“中國遊”的流量轉化為“中國購”的增量。

  王文濤表示,展望“十五五”,商務部將在總結“十四五”期間經驗的基礎上,把對中國市場有效的、深受老百姓歡迎的政策,轉化為常態長效政策。同時,因時因勢出臺有針對性的措施,進一步激發商品消費發展動能,釋放服務消費潛力,放大新型消費帶動效應,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做強國內大循環。

  實際使用外資預期目標提前完成

  “十四五”期間,累計新設外資企業22.9萬家,比“十三五”期間增加2.5萬家

  “‘十四五’期間,實際使用外資的預期目標已提前完成。截至今年6月底,‘十四五’期間我國實際使用外資累計達7087.3億美元,提前6個月完成商務發展規劃提出的7000億美元引資目標。”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淩激介紹,累計新設外資企業22.9萬家,比“十三五”期間增加2.5萬家,外資企業貢獻了全國1/3的進出口、1/4的工業增加值和1/7的稅收,創造了超過3000萬個就業崗位。同時利用外資品質大幅提升。2024年,高技術産業引資佔比達34.6%,較2020年提升6個百分點,許多跨國公司在華設立地區總部和全球研發中心。

  為外資營造良好環境,商務部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在全國範圍內已經取消了製造業外資準入限制,同時在部分地區開展雲計算、生物技術、獨資醫院等開放試點。出臺實施“外資24條”和穩外資行動方案,各項措施的落實情況符合預期。累計制定、修訂、廢止法規文件500多部。各地建立各級外資專班,持續深化與外資企業和在華外國商協會的常態化溝通交流。

  “投資中國”成為亮麗名片。商務部累計在境內外舉辦“投資中國”重點活動超過60場,每年9月8日的“投洽會”已經成為“投資中國”的標誌性展會。“許多跨國公司表示,中國是跨國投資‘理想、安全、有為’的目的地,是‘確定性的綠洲和投資熱土’。”淩激説。

  貨物貿易規模連續8年穩居全球第一

  上半年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貨物貿易佔比達51.8%

  貿易大國地位鞏固,貨物貿易規模連續跨過5萬億美元、6萬億美元兩個臺階,2024年較2020年增長32.4%,連續8年穩居全球第一。外貿主體多元壯大,2024年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數量已近70萬家,民營企業出口占比從“十三五”末的56%提升至去年的64.8%。外貿新業態潛力持續釋放,2024年跨境電商進出口2.7萬億元,比2020年增長67%。服務貿易規模突破1萬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二,首次對跨境服務貿易實施負面清單管理,2024年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額比2020年增長38%。

  外貿韌性和抗衝擊能力顯著提升。貨物貿易優化升級,“含金量”“含新量”持續攀升,2024年,貨物貿易中高技術産品出口占比達到18.2%。我國積極優化國際市場佈局,貿易夥伴更加多元,是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是近80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出口目的地。東盟已連續5年保持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今年上半年貿易額同比增長9.6%。

  共建“一帶一路”方面,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介紹,我國與共建國家的貨物貿易從2021年的2.7萬億美元增長到2024年的3.1萬億美元,年均增長4.7%,佔整體貿易的比重由45.3%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51.8%。項目建設紮實推進,統籌推進一些標誌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在共建國家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累計近6000億美元。新興領域穩步拓展,與50多個共建國家簽署數字、綠色、藍色等領域投資合作備忘錄,“絲路電商”夥伴國增加到36個。

  “‘十四五’期間,外貿在‘風高浪急’的情況下逆勢增長,貿易強國建設取得積極成效。”王文濤説,“十五五”期間,將更大力度推進貿易高品質發展,壯大創新動能,加強國際合作,增強貿易韌性,努力構建開放合作、共同發展、互利共贏的國際貿易格局。

  記者手記

  品質消費旺  供給新意足

  動動手指,享受線上購物的便利;走進商場,休閒購物于一體;出門旅遊,沉浸式文旅等帶來新體驗……近年來,新型消費蓬勃發展,新業態新場景新模式豐富多樣,拓寬了消費選擇,激發了消費活力。

  品質消費旺。“十四五”期間,消費結構加快轉變。人們對品質消費的需求更旺,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趨勢明顯。增加有效和優質供給,成為消費市場擴圍挖潛的關鍵。

  供給新意足。“十四五”期間,傳統業態“舊中出新”,有些地方將博物館、海洋館“搬”進商場;不少老字號創新發展,新中式服裝頻頻“出圈”,文創優品、各地特色名品等國貨“潮品”暢銷海內外。品質電商、首發經濟、“人工智能+消費”等新潮流新風尚,吸引大量年輕消費群體,成為市場新增長點。

  展望“十五五”,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消費市場潛力大、韌性強、活力足的特點沒有變。隨著各項政策持續推進,優質供給更加豐富,消費潛能將得到更好釋放。在更好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時,消費,這一經濟增長主引擎的作用將不斷增強。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