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雯婷是廣州市急救醫療指揮中心的一名調度員,一天早上,她接到了一通不同尋常的無聲電話,通話中她多次耐心詢問,對方一直沒有任何回應。是誤播電話?還是對方真的遇到了緊急情況?梁雯婷是怎麼做的?一起來看她的故事。
2025年4月18日,對於廣州市急救醫療指揮中心的調度員梁雯婷來説,是一個普通的工作日。早上8點,她像往常一樣坐到工位上,開啟一天8小時的工作。然而,9點39分,她接到了一個不同尋常的來電。
通話持續了13秒,她多次詢問,對方一直沒有回應。是誤撥還是遇到了特殊情況?梁雯婷還沒來得及做出判斷,電話就突然斷了線。
聽到電話斷了線,梁雯婷立即回撥過去。電話接通,梁雯婷聽到類似智慧語音的播報,然而兩秒鐘通話就再次斷了線。
梁雯婷:聽到了一聲“聾啞人”,然後電話就挂斷了,當時心裏就會更著急一點了,因為他是一個特殊的人群,我比較害怕他是發生了什麼事情,比較危急這,所以繼續撥通了第三通電話。
通話再次斷線,梁雯婷立刻將情況上報,同時繼續進行回撥。
梁雯婷:我電話是一直在線,然後我們的實時調控組員在旁邊拿著手機在協助我,看一下哪個方法能更快獲取他的信息,都是在同步進行。
通常情況下,根據手機定位,在對方撥打120的時候,調度員會收到來自電話基站的大致定位,緊急情況下可以先派出救護車前往救援。然而,梁雯婷接到的這通無聲電話,沒有顯示任何來電定位。這時,她想到,可以用調度系統發送定位短信,來快速獲取對方的準確地址。
定位短信發出了30秒,電話裏依然沒有聲音,調度平臺也沒有收到對方的定位信息。梁雯婷又重復操作了一遍,還是沒有收到回應。正當她想要請求警方協助的時候,電話裏再次響起了語音播報:“龍歸街南”。
電話裏的語音播報傳來了位置信息,同時,梁雯婷的同事梁啟柏也添加上了對方的微信,這才得知,對方因為交通事故造成骨折,需要緊急就醫。梁雯婷立即調派就近醫院的救護車。在接到無聲電話的24分鐘後,10點03分,救護車順利抵達對方所在位置,將患者送醫救治。
聽障外賣員突發傷情 專業救護跨越障礙
向120打電話求助的是一位聽障外賣騎手,名叫海藍。
外賣騎手海藍介紹,他那天好痛,起來走不了,全身都很痛,就沒辦法了。由於疼痛難忍,海藍用手機撥打電話比以往多花了不少時間,越緊張越難操作,電話幾次斷了線。
在接到梁雯婷的第三次回撥電話之後,海藍努力在對話方塊中輸入了自己的位置。在9時46分,梁啟柏添加上海藍的微信之後,也收到了他的傷情信息。
廣州市急救醫療指揮中心調度實時質控員 梁啟柏:他發了幾個圖片過來,我初步判斷應該是外傷引起的不舒服,我們就儘快跟醫院溝通,安撫了他的情緒,避免波動,告訴他,我們的救護車已經在尋找他的路上了。
經檢查,海藍因為交通事故導致身體多處骨折,由於救治及時,無須進行手術,目前正在恢復中。
海藍表示,要謝謝他們,特別是那個女孩子。
守護“生命熱線” 平凡崗位不平凡的夢想
梁雯婷出生在廣州,救死扶傷是她從小到大的夢想。2013年,她考入廣州醫科大學護理學專業,畢業後,在醫院當了七年護士。2024年初,她來到廣州市急救醫療指揮中心,成為一名調度員。
梁雯婷:以往在醫院裏面的工作經歷,對於我現在來説也是有挺大幫助,知識儲備比較充足的情況下,心裏也有底氣,所以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心裏也有能救助他的方法。
對梁雯婷來説,從第一次在急救中心戴上耳機的那一刻起,她就深知,電話線就是“生命熱線”,承載著特殊的分量。
主播點評:用有溫度的技術 做最溫熱的守護
平常總説“要有平常心”,可在120調度員這個崗位上,還真就不能太有“平常心”,每一通電話都必須認真對待。小梁入職一年多,要説還是半個新人,但她面對突發情況不慌不忙,處理穩健規範,體現出足夠的細心、耐心,還有那份無論沉默還是斷線都擋不住的,對來電者的關心。
小梁的出色表現,其實也是當地急救醫療系統專業化能力的一部分。今年六月份,廣州的“無障礙急救平臺”小程式正式上線,可以自動進行語音文字的雙向互轉,定位也更精準。有不斷提升的技術,有急他人之所急的人,我們就可以讓任何有需要的人群感受到“生命熱線”的這份溫熱。
(總臺記者 孔英璘 陳恒傑 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