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浙江         共同富裕      |      數字浙江     |      直觀中國      |      長三角      |       看浙裏        
浙江故事 | 杜鍾文:我的人生因文化而滋潤豐盈
2022-08-10 14:10:3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賈曉茹責編:趙銀平

  國際在線浙江報道(呂金楚):鄞州區是寧波市最大的市轄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在鄞州,從事地方史志研究,致力於賡續文化基因、推動文化振興的人物眾多,其中有一位以治學嚴謹而樂於創新著稱的“掃地僧”。他就是寧波地方史志、家譜文化和公眾歷史專家——杜鍾文。

(暫不審核)浙江故事 | 杜鍾文:努力為人生事業抹上“立功、立言”雙色調

杜鍾文  受訪者供圖

  杜鍾文,寧波市鄞州區塘溪鎮人,字建海,曾任鄞州區地方史志研究會會長,浙江省方志學會會員、理事。自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杜鍾文一直對地方史志文化研究樂此不疲。他在追求本職崗位“立功”的同時,還將寫作研究“立言”作為目標,並且將兩者互為補益、促進,把愛好發展為專長。他主編並出版《鄞州慈善志》《橫溪文化大觀》《菫山塘溪》等文史類書籍10多部,出版家譜總目1本,撰寫文史論文、序跋和人物回憶散文等百餘篇。一直以來,他致力於寧波地方文化事業的振興,影響和促進了一些地方的文明文化建設,並且為專業志書編纂和家譜文化發展進行了有益探索。

  挖掘古鎮文化資源 助力“千年橫溪”振興

  2001年到2006年期間,杜鍾文任鄞州區橫溪鎮黨委書記。在不斷了解和認識橫溪後,他為橫溪悠久璀璨的歷史文化所折腰,認為挖掘弘揚橫溪文化,創造豐富橫溪文化,是鎮黨政組織和自己的責任與義務,由此入手可以讓橫溪這個千年古鎮再獲生機。

浙江故事 | 杜鍾文:努力為人生事業抹上“立功、立言”雙色調

《橫溪文化大觀》叢書 受訪者供圖

  從次年起,他開始主編《橫溪文化大觀》。在此過程中,杜鍾文踏遍橫溪山山水水和史跡遺址,不停查文獻、寫文章、統稿校對。在與原正始中學教師張全民、橫溪中學教師姚定達、寧波民間文藝家應長裕等人的通力合作下,幾年之後,這部寧波市第一部鄉鎮系列文化叢書正式出版,並經浙江省文化廳推薦,在北京舉辦的中國第一屆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展進行展出。《橫溪文化大觀》的出版帶動了橫溪鎮歷史文化全面挖掘整理工作,促進了一批校誌、村志、家譜的問世。

  同時,杜鍾文還查閱佛教電子典籍,撰寫論文《鄞縣大梅山考》,讓橫溪境內的浙江六大禪宗名山之一大梅山重新名聞甬城。他在合作主編的歷史人文讀本《靈秀福地 橫溪》中,概括提煉的“靈秀橫溪、鄞南福地”成為了橫溪鎮的名片標語。這些文化工作,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橫溪鎮開展全域旅遊,助力其成為寧波古道之鄉、浙江省4A級景區鎮。

  杜鍾文説“重視挖掘、建設當地文化,這是主政者的責任和幸福。”對此,他在為《橫溪文化大觀》所寫總序中有深刻體會:“為橫溪文化的豐富燦爛而驚訝,為橫溪文化的厚重深遠而嘆服,為能夠蒐集整理橫溪文化而慶倖。這是一種與文化結緣的機遇,一種生活閱歷的文化蓄積,一種文化對生命的錘鍊”。

  開創慈善專志先河 推動“義鄉鄞州”建設

  2015年,由杜鍾文主編,寧波大學教授張如安、研究員孫善根合作編著的國內第一部慈善專業志——《鄞州慈善志》,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鄞州慈善志》全書91萬字,400多張圖片,記述鄞州現境和歷代鄞縣政區所轄境域內慈善事業的歷史和現狀,時間跨越2400多年,由大事記、地理、史略、機構、人物、義商、項目、風俗、規章、文獻等10個部分組成,記錄鄞地380多位慈善人士。該志不僅記述內容豐富全面,而且在編纂體例和編寫思路方面大膽創新:首次提出“慈善地理”概念,以梳理寧波慈善事業高峰迭起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條件;不局限于記述捐贈(獻)和救助等的傳統慈善,還大量記述了廣義的慈善即部分現代公益事業;以慈善“風俗”專章記錄鄞地悠久而普遍的民眾慈善;以“義商”專章凸顯近代至當代在國內外影響巨大的寧波幫工商人士的慈善事業;記述人物慈行善舉時,盡可能記錄細節,藉以強化慈善專志的“教化”功能。

  《鄞州慈善志》得到了國內慈善史、地方誌和慈善公益領域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認為該志“內容翔實、體裁首創,填補了國內專業慈善志領域的空白,開拓了專業志的新領域”。2017年4月,《鄞州慈善志》還被評為寧波市部門(行業)志優秀成果一等獎。2019年11月,湖南師範大學慈善公益研究院、中國社會史學會慈善史專業委員會把《鄞州慈善志》列入《近四十年來中國慈善史研究書目文獻匯錄》。

浙江故事 | 杜鍾文:努力為人生事業抹上“立功、立言”雙色調

杜鍾文主編著作 受訪者供圖

  “我們感奮于鄞地慈心善助的洋溢,沉浸于大愛至善的歲月,得益於慈善人物愛心的熏陶,沐浴著璀璨的人性光輝,從而也提升了自己的人生境界。”這是杜鍾文在《鄞州慈善志》“前言”結尾處發出的感嘆。一直以來,他對鄞地厚重的歷史文化特色進行了深入思考,覺得可以從慈善文化著手,唱響鄞州的文明文化品牌。

  經過一番籌謀,杜鍾文偕同事李鋒共同起草區委黨校決策資政建議——鄞州區建設“義之鄉”,在聯合區委宣傳部向鄞州區委提出後,該建議得到採納,“義鄉鄞州”建設很快啟動。在區委宣傳部的領導和支持下,杜鍾文組織省市專家學者進行“義鄉鄞州”建設學術研討,策劃布展“甬上慈善史跡展”,提議利用“嚴氏建築群”建設全國第一家功能齊全的公益慈善綜合體——“善園”;支持幫助寧波大學研究員孫善根編寫出版《聚財與散財——近代寧波幫義商嚴康懋傳》;與童均國、陳芳合作編寫《熱血無價——寧波紅色力量獻血隊採訪錄》,全面深入地記錄這個長三角地區著名的無償獻血組織12年的發展歷史。

  這些工作及成果,拓展深化了“義鄉鄞州”“義郡”寧波歷史文化的研究和宣傳,推動了相關工作。因此,他也被鄞州區委、區政府表彰為鄞州區慈善工作先進個人。

  立足公眾史學理論 賡續“人文譜係”傳承

  隨著公眾史學興起,“書寫公眾、公眾參與”成為史學領域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公眾史學提倡以口述史、影像史、歷史檔案、文化遺産等方式記錄個人史、家族史、社區史、組織機構史等。

  多年以來,杜鍾文在地方史志工作實踐中,一直踐行著公眾史學理論。2011年,他主編塘溪鎮史志著作《菫山塘溪》時,發動公眾廣泛參與。該書以公眾視角,一改傳統鎮志特點,抓住該鎮“名”和“特”,突出了塘溪鎮三大特色:人文山鎮、革命老區、名人之鄉;在主編下應街道《天宮莊園灣底村志》時,他提出“專家寫,公眾襄;寫精英,記民眾;記大事,寫細節”的村志編纂理念,突破了傳統官修史志的一些局限,增強了村志的公眾性、可讀性和感染力;在主編《熱血無價——寧波紅色力量獻血隊採訪錄》時,他牽頭完成了該團隊近10%無償獻血者及其家庭的集中採訪,對寧波當代公眾組織史領域的口述採訪和寫作進行了探索。

  家譜是研究地域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彌足珍貴的原始文獻,鄞地現存舊家譜的總量足稱寧波各區縣(市)第一。2014年,杜鍾文編著的《鄞邑現存家譜總目提要》成為了鄞地家族研究和鄞人尋根問祖的工具書,經充實整理後編入了《鄞州區志》文獻編。他還研讀大量舊譜,為各地家族創編或合作編纂家譜。

浙江故事 | 杜鍾文:努力為人生事業抹上“立功、立言”雙色調

杜鍾文修編的部分家譜 受訪者供圖

  在修譜實踐中,杜鍾文不斷思考探索,提出了現代家譜修編的諸多理念。他提出現代修譜要兼顧兩個“基因”、兩種“譜係”,既客觀梳理載錄家族生物基因、血緣譜係,又要從各個層面記錄個人“嘉言懿行、片長小善”和有功家族事項,引史入譜,融社會史于個人史、家族史之中,竭力賡續宗族、房支、家庭的人文基因、精神譜係。

  多年來,杜鍾文一直恪守著一顆獨立而堅定的“平常心”,努力讓自己的人生,因為文化而滋潤豐盈起來。

浙江故事 | 沈小寶:鍾情文史 筆耕不輟 用心講述寧波地方故事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