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印象內蒙古     |       一帶一路     |       老外在內蒙古     |       103旗縣
內蒙古:智慧礦山建設穩步推進
2022-11-04 10:18:05來源:經濟參考報編輯:楊亞東責編:胡曉萌

  隨著5G技術日漸成熟,近年來內蒙古智慧礦山建設穩步推進。截至2022年10月底,內蒙古自治區77處煤礦已建成智慧化採掘工作面133個。未來,內蒙古將推動煤炭行業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階段演進。

  智慧礦山建設顯效

  在國能準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準能集團”),黑岱溝露天煤礦、哈爾烏素露天煤礦均已成立智慧化領導組織機構。其中,黑岱溝露天煤礦2021年12月通過了內蒙古自治區煤礦智慧化建設示範項目驗收。按照總體規劃,目前各環節正在大力推進,採場5G網絡等基礎設施已全面覆蓋。利用三維採礦設計軟體、三維鐳射掃描器和無人機航測等技術,採礦設計智慧化已經實現;穿爆環節推進鑽機遠程控制、孔深自動測量;採裝環節運用電鏟-卡車智慧採剝工作面;供電環節實現大型設備能耗計量、遠程停送電;生産輔助設備(裝載機、推土機、平路機等)進行智慧化改造,與主採設備實現智慧聯動;企業整合完善各類安全監測預警系統。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礦區4G網絡目前建設了14個基站,採用雙基帶處理單元、雙核心網、雙鏈路實現網絡保障,做到礦區信號無死角覆蓋。目前,4G網絡承載對講用戶500余個、CPE終端700余個、攝像頭50余個,實現礦山監控、卡車智慧調度、燃油監測、胎壓監測、4G語音對講等業務的數據傳輸。

  5G網絡目前已開通基站23套。在黑岱溝露天煤礦南500米及1060採場、1120排土場、觀禮臺、維修中心、辦公區,哈爾烏素露天煤礦維修中心、炸藥廠、矸電廠區,已經實現5G網絡全覆蓋。兩礦聯絡、哈爾烏素露天煤礦選煤廠、下坑路部分區域,5G網絡已經覆蓋。

  黑岱溝露天煤礦智慧化建設管理中心經理郭培介紹,企業建立例會制度,積極推進智慧化項目落地,建立持續改進的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機制,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全面推進智慧化建設,促進煤礦安全、品質、效率與效益穩步提升,打造以“單機裝備智慧控制、多機裝備智慧協同”為核心的國家智慧礦山建設示範標杆。

  智慧化工作面續增

  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于2021年8月印發《內蒙古自治區煤礦智慧化建設驗收辦法(試行)》和《內蒙古自治區煤礦智慧化建設基本要求及評分方法(試行)》,明確智慧化煤礦建設標準和驗收程式、評分辦法、分數要求,為煤礦智慧化建設提供行動綱領。

  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0月底,內蒙古自治區77處煤礦已建成智慧化採掘工作面133個。其中,智慧化採煤工作面87個,智慧化掘進工作面46個,25處露天煤礦開展無人駕駛試驗。

  通過智慧化建設,一些煤礦生産環節實現遠程控制,系統設備操控由井下轉移至地面,日常生産由依靠人工高強度作業,轉變為依靠智慧操控中心、智慧技術支持中心和智慧運維隊伍協作完成。智慧化採掘工作面井下作業人數由大概20人減至10人以下,最低達到3至5人。

  數據顯示,智慧化設備人工干預率由超過50%降至20%以下,人均工效大幅提升。利用先進技術,內蒙古建設智慧化災害預警預控系統,可以有效、及時應對各種突發事故和自然災害,切實做到“治病于未病,防患于未然”。

  技術創新不斷推進

  據悉,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將嚴格按照國家關於煤礦智慧化建設各項部署要求,進一步完善煤礦智慧化建設技術標準,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合作,為煤礦智慧化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內蒙古將督促指導煤礦企業建設基於5G的信息傳輸系統,有效提高網絡數據傳輸速率;建設煤礦智慧化採煤工作面、掘進工作面,應用主運輸系統在線監控、輔助運輸系統精準定位、車輛輔助駕駛、井下固定崗位無人值守與遠程操控等新技術,井工煤礦同步建設井上下無線可視定位通訊終端,為井下作業場所疑難問題的“遠程會診”和事故應急救援提供精準支持。

  此外,未來內蒙古將嚴格控制採煤工作面、掘進工作面人數,實現“少人則安、無人則安”目標。內蒙古鼓勵採用無人駕駛、無人機、機器人智慧巡檢等新技術、新裝備,最終實現煤礦由“高危生産”向“本質安全”轉變,由“規模産量”向“品質效益”轉變,由“勞動密集”向“技術創新”轉變,由“傳統開採”向“智慧開採”轉變,走出一條品質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推動煤炭行業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階段演進。(記者 蔡博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