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印象內蒙古     |       一帶一路     |       老外在內蒙古     |       103旗縣
開放口岸從1個到20個——數看內蒙古75年“雙循環”動能澎湃
2024-09-27 13:11:29來源:內蒙古日報編輯:高菲責編:魏寒冰

  今日,內蒙古已擁有20個對外開放口岸,形成了鐵路、公路、航空多方位、立體化的口岸開放格局。

  回望新中國成立以來內蒙古對外開放歷史,1949年,內蒙古只有1個對外開放口岸——即1902年開通的滿洲裏鐵路口岸。此後,在內蒙古漫長的邊境線上,陸續開放了二連浩特口岸、策克口岸、甘其毛都口岸……20個口岸猶如珍珠鑲嵌在4200多公里邊境線上,串珠成線,成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大通道,與世界相交,與時代相通。

  8月31日,隨著清脆的汽笛聲,一列滿載板材的進境中歐班列從滿洲裏國門駛過,標誌著今年經滿洲裏鐵路口岸進出境中歐班列突破3000列。

  中歐班列通達天下,助推絲路互聯互通。滿洲裏、二連浩特口岸是中歐班列東、中通道重要節點,兩個口岸中歐班列通行數量由2013年的3列增加到2023年的8324列。11年間,1000余種進口商品、50000多種出口商品經兩地通關。

  口岸作為對外開放的門戶,承載著新時期內蒙古構建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的重要使命。

  近5年來,內蒙古本級財政累計投入口岸建設資金約5.2億元,累計實施151個項目,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強。“口岸+通道+産業+物流”聯動發展,全區口岸貨運能力達到2億噸,為國家向北開放提供堅實的服務保障。

  滿洲裏、鄂爾多斯、呼和浩特3個綜合保稅區先後封關運營。包頭、赤峰、烏蘭察布、巴彥淖爾保稅物流中心(B型)封關運營,通遼保稅物流中心(B型)通過驗收。鄂爾多斯機場在全區率先獲批進境水果、食用水生動物和冰鮮水産品指定監管場地,滿都拉口岸、策克口岸肉類進口貿易啟動……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大潮中,內蒙古口岸從低水準向高水準且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口岸發展轉變,從低水準同質化向口岸佈局優化發展轉變,一個個茁壯成長的口岸展現著內蒙古擴大對外開放的勃勃生機。

  數據見證開放活力:全區口岸2023年貨運量超過1億噸、刷新全國陸路沿邊口岸紀錄;全區14個陸路口岸承擔了約90%以上的中蒙陸路運輸和65%以上的中俄陸路運輸任務;全國近一半的中歐班列從內蒙古進出境……

  新中國成立75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不斷提高對外開放層次,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外貿是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樞紐。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積極利用自身優勢和區位特點,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斷推進對外開放步伐。

  1979年,內蒙古原伊克昭盟東勝羊絨衫廠與日本三井株式會社簽訂合同,以補償貿易方式引進日本的先進技術和設備生産開司米羊絨衫,這是我國西部12個省區市第一個引進外資與技術的項目。

  此後,內蒙古與外商合作的領域由最初的一個羊絨製品行業,逐步擴展到糧油食品、紡織、服裝、礦産、化工、醫藥、機電、能源等,主要貿易國家包括俄羅斯、蒙古國、日本、意大利、法國等。

  時間標注著開拓前行的刻度。1985年,內蒙古外貿規模為1.6億美元;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進一步激發了經營主體活力,2004年至2008年間,內蒙古外貿以每年上一台階的氣勢取得突破性進展,到2008年外貿規模接近90億美元。隨著口岸對外開放範圍擴大、外貿結構持續優化、一系列保穩提質政策措施出臺,到2023年,內蒙古外貿規模達278.4億美元。

  據呼和浩特海關統計,1985年至2023年間,內蒙古外貿規模年均增長14.5%,外貿競爭力由弱到強,不斷夯實的外貿基礎為內蒙古開放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今日之內蒙古,“朋友圈”不斷擴容,對外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關係,對內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東三省等區域加強聯動。

  “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內蒙古成功舉辦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招商引資推介等一系列活動,促進區域互通、互聯、互動、互補;成功舉辦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會、世界蒙商大會、中國綠色算力大會等活動,圍繞內蒙古重點産業鏈攜手促進國際合作與投資。

  同時,內蒙古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2023年,內蒙古實際使用外資55.8億元,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67家,同比增長320%。

  擴大開放之門,走穩改革之路。內蒙古立足打造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戰略定位,不斷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和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積極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動能澎湃,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內蒙古新篇章。(記者 阿妮爾 高慧)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