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夢之都 成都如何成為人才流動趨勢中的最熱選擇
編者按:今日,鳳凰網財經頻道刊發文章《築夢之都?成都如何成為人才流動趨勢中的最熱選擇》,對“什麼是成都”進行了解讀,文章提到成都的經濟競爭力位列全球第62名,在中國位列第11名,成都在省會城市的人口吸引力指數,排名僅次於廣州,位列第二。本網進行了全文轉載。
最近一篇以《什麼是成都》為標題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在這篇文章裏,除了呈現這個近處龍泉山萬木並立、遠處7000米級的貢嘎以及橫斷山脈的一眾山峰,展現在山脈之間,生活在這片土地之上的人們對於這座超級都市的熱愛之外,同時也發問對於深居中國西南內陸,在沒有沿海城市與世界接軌之便利,同時遠離長江水道的成都何以近年來吸引眾多商業精英及創業資本紛紛涌入,成為新的築夢之都。
在今年的兩會上,“什麼是成都”也頻繁地出現在代表、委員和記者的口中,作家阿來從文化層面解讀他視角中的成都——“我們對於城市輝煌的歷史記憶和蓬勃發展的現實,著筆還不夠,而‘什麼是成都’的適時出現,對成都地理結構、歷史傳承深入淺出的表達,無疑向公眾提供了更厚重、更具文化魅力的成都形象。”
在成都清晨遠遠望去,可以看到遠處一眾山脈(攝影:蔣坤鵬)
人們期待更多地了解成都。百度搜索上,關於國內省會城市的搜索排名,成都已經超過杭州、南京等熱門城市,位居排行榜首位,而在微博等社交平臺上,對於成都的討論也一直熱度不減,有人説成都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也有意見領袖分析得出成都因為有太多得天獨厚的資源而容易不求進取的結論,但越來越多的數據以及諸多不勝枚舉創業者們成功的案例,使這種“少不入川”的老調不攻自破。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與聯合國人居署共同發佈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7-2018》中,成都的經濟競爭力位列全球第62名,在中國位列第11名,而在百度地圖發佈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城市研究報告》中,成都在省會城市的人口吸引力指數,排名僅次於廣州,位列第二。
數據源於《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城市研究報告》
在安逸時光和熱辣美食中感受成都
如果分析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一座城市作為工作和定居地其中之原因,或許就業機會及發展前景是首位選擇,但因為近年來,北京、上海等超一線城市的人口管制政策以及生活成本不斷上漲、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同時,眾多新一線城市的崛起,就業環境的大幅改善,其優美的自然環境、便利的生活氛圍及深厚的人文積澱也越來越引發人們構建美好舒適的生活願望,所以部分省會城市的人口增長規模已經超過一線城市。
美麗、宜居的自然環境、以及具有各種美食和文化休閒去處的成都生活已經成為很多樂於闖事業同時也期望享受生活的年輕人的最佳選擇。美國《紐約時報》曾經刊登記者盧卡斯•彼得松的文章,題為《在安逸時光和熱辣美食中感受成都》。在文章中,作者描寫自己在成都總計十天的兩次行程,“這是一個非常激動人心的、進步的城市,有許多博物館和市區寺廟可供探索,有很棒的購物中心,還有以辣著稱的美食。”作者説,“公園生活在中國必不可少,因為它是為數不多的逃離城市喧囂的方式之一。人民公園是另一個散步、放鬆以及觀察和聆聽當地生活的好地方。你會看到鍛鍊和唱歌的人群,電子儀錶顯示著當前的噪音分貝。還有喝茶和掏耳朵的。沒錯,帶著頭燈的人四處徘徊,拿著一頭有棉簽的細長金屬棒,提出清理你的耳朵。”而成都乾淨高效的地鐵系統也令人愉悅,作者陳述道——“于2010年投入使用的地鐵正在以令人目眩的高速度擴建著。現在共有6條地鐵線路在運營,意味著這個有著1400多萬人口的城市每16個月左右就會新增一條地鐵線路。單程票根據距離定價,預計在2元至5元之間。你還會發現,在成都,沒人會衝下樓梯趕地鐵,因為差不多每過3分鐘都會有下一班地鐵到來。”
文章最後提到成都的交通,讓眾多生活在中國大陸一線城市的人們十分羨慕,“從機場去市中心相當順暢。另外,在成都打車也很方便,騎摩托車的人也會有償地讓你跳上后座,把你送至目的地。但我發現,步行是遊覽成都的最佳方式。成都不像北京和上海那麼忙亂,適合散步。”
成都軌道交通未來46條線跑遍大半個成都
是綠色成都,也是詩意成都
談及成都的城市美學,或許來自成都的作家阿來有著自己深刻的觀察。成都是富於創造力的千年文化古都,關於成都優美的詩歌傳統和城市形象,阿來以一首首膾炙人口的古詩來表達生活之成都,花卉之成都、文化之成都。阿來説,石質建築讓歷史可觸可碰,木質建築卻較難保留下來。他讀杜詩的時候,感到那個時候杜甫草堂不是今天的樣子。但後來想到,我們生活的城市裏,大自然的植物在人類旁邊生生不息,這時候,我們看到過的海棠花,是唐代人就看到的。
阿來曾以創作《成都物候記》勾連起成都千年來的歷史和文化記憶,桃花、梅花、芙蓉花、梔子花……成都文化的書寫肇始之初,這些植物就是反復出現的題材。阿來舉例説,春來,成都人要去看桃花,當年沒有公園,成都人也要看。杜甫剛把草堂建好,第一件事就是要植苗栽花,“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為送浣花村。河陽縣裏雖無數,濯錦江邊未滿園。”在小院子裏一栽一百棵,是成都這座城市的詩意。
從無處不在的豐富小吃到乾淨整潔快速便利的城市交通,從草木之成都到詩意之成都,在生活舒適度最高的城市排名中,成都以68.63%的排名,排在杭州、廈門、蘇州、青島、珠海、重慶、南京等諸多熱門城市之前。而在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時,成都明確提出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通過優化城鄉空間格局、重塑産業經濟地理,努力塑造“開窗見田、推門見綠”的田園風光和大美公園城市形態,也使得人們對於成都的未來圖景更加嚮往。
“公園城市是農耕文明、工業文明和生態文明交相輝映,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大美城市形態。”成都市委書記范銳平曾説。在當前,成都正加快建設世界最長的天府綠道,構建大尺度生態綠色空間;建設世界最大的龍泉山城市中央公園等綠色生態工程,提升市民綠色福利;推進鄉村振興,開展川西林盤整理、大地景觀再造,塑造林湖交匯、藍綠交織生態本底。
傳統文化遺産的創新式傳承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獨特印記,更是一座城市的根與魂。對傳統文化遺産的創新式傳承,是成都創新創造的一個生動切面。這種創新因子,自古以來就鐫刻在成都人的基因之中,成為發展天府文化的內生動力,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力量。
“古往今來,從都江堰水利工程、文翁辦學、《華陽國志》、雕版印刷等,成都歷史上有數不清的推陳出新、偉大創舉。雖地處四川盆地,但成都自古以來並不封閉。從漢代的列備五都到唐代的揚一益二,一直以來成都的工商業都十分繁榮,並不是單純依靠土地的農耕文明。李白雖有詩云‘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但蜀人從來沒有固守盆地,早在古蜀時代,就有了隴蜀金牛道的開鑿;到秦漢,蜀棧道達到極盛階段,衝破盆地的桎梏,建立四通八達的交通體系。敢為人先、敢於創新的精神,早已經內化在成都人的骨子裏。”
近年來,文化創意産業正在成為成都的重要發展動力。成都明堂青年文化創意中心這幾年已入駐孵化了數十支成都本土文化創意團隊。在創始人于侃看來,成都的文創産業迎來了黃金髮展期,“以前都是我到處去找項目,而現在是項目不斷來找我。”創意中心坐落在成都奎星樓街55號,這座德國風格的老房子閒置多年後,如今變身成為成都有名的創意社區。
成都明堂青年文化創意中心
在成都,將文化創意中心與文創産業孵化基地整合開辦的平臺越來越多,文創園區遍佈這座城市的各處。根據官方提供的數據,2016年中國的文化産業增加值比2015年增長了13%,遠高於同期GDP增速,成為目前中國經濟中最活躍的細胞。從區域數據來看,成都的發展速度無疑值得關注。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初成都計劃開工建設的文化項目就有20個,預計總投資1600億元。文創産業的發展同樣也改變著這裡每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據《2017—2018中國實體書店業報告》顯示,2017年成都書店數量已達到3463家,居全國第二,僅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的就超過20家。
《人民日報》曾經評論成都在文化創新上的能力體現,“創新的文化形式有很多,比如對傳統文化在繼承上的創新,加強古蜀文化遺址、工業文明遺址、歷史文化街區、名人故里、古鎮、古村落、古建築等自然遺産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利用,傳承成都故事和民風民俗精準實施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和城市形象推廣,高水準建設天府中心等城市文化地標,持續辦好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産節、成都創意設計周等文化活動,打造非遺之都、音樂之都、設計之都和會展之都,彰顯天府文化的時代風采。”
正在展現魅力的成都模式
人文底蘊、生活便利程度、自然環境等諸多因素是一座城市生活的肌理,而開放程度、商業發達程度以及城市競爭力、人才引進等則是城市的成長動能。
關於人才引進和城市競爭力提升,以成都市高新區為例,成都高新區梳理出有相對優勢的産業項目,針對性地尋才。軟體人才回家工程、高新人才計劃行動……無不針對特定領域尋訪海外人才。今年成都高新區將高新人才計劃更名為“金熊貓”計劃,直指國際化的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經濟頂尖人才。而精準找到人才,只是第一步。有吸引力的政策和環境,才是讓他們留下來創業的關鍵。近3年來,成都高新區累計給予人才扶持資金10.76億元。去年,成都高新區提出將設立50億元協同創新專項資金、50億元大企業創新專項資金、50億元領軍人才專項資金,在5年內累計投入150億元驅動雙創,吸引全球創新創業資源,著力打造國際創新創造中心。
對於成都的努力,在諸多數據上也一直體現的淋漓盡致。過去五年,與全國全省一樣,成都發展也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具體表現為經濟實力持續提升,發展後勁持續增強,城市能級持續躍升。目前,成都城市綜合競爭力居全球第62位,躍居世界城市體系Beta級。
治蜀興川,大美成都的最好注解
如文章在前半部分所列舉的《紐約時報》將對於城市生活的視角放在成都一樣,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和國際機構因為成都的“國際范兒”而走入成都。而在新的城市總體規劃中,成都將目標之一瞄準為國際門戶樞紐城市,邁向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城市。在未來,成都將從打造天府國際機場從而成為全國第三個雙機場城市,以及降低過路費等進行深化收費公路體制改革、無人車駕駛試點等,不斷強化成都的綜合交通通信樞紐功能。
成都最具代表商圈之春熙路-IFS-太古裏商圈
發展的關鍵是“人才”,而隨著眾多城市人才吸引政策的集中出臺,城市間“搶人集團”的排位雛形已經顯現。2018年前兩個月,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人才繼續流出至二三線城市,凈流出率達到0.6%,較2017年同期增加0.05個百分點。BOSS直聘發佈的《2018 旺季人才趨勢報告》顯示,二線城市人才吸引力繼續增強,其中成都、杭州、武漢、鄭州、西安五個城市人才吸引力最高。
在諸多城市的相關指數比較中,論經濟總量,成都也顯露出了特別的優勢。2017年成都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3889.4億元,增長8.1%,而常被拿來做比較的杭州是12556億元,增長8.0%。作為城市氛圍較為接近的兩個城市,成都和杭州也都在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産業。論高新技術産業的貢獻,2017年杭州第二産業增加值4387億元,而成都第二産業增加值5998.2億元。
在《什麼是成都》裏,文章抒發了對於成都的熱愛:成都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為什麼會擁有如此大的魅力?這也許要歸因于它對三教九流、各個階層的容納,3000年以來,上至王侯將相,下至升斗小民,他們逐一登臨這個眾生的舞臺,共同營建出了中國最具人間煙火氣的城市。這或許是人們在生活當中感受之中的成都。
是宜居之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國際化新城?成都在中國城市發展過程中也擁有著上越來越多的光環。或許成都新的總規中的一句也可以成為對這座都市最好的注解——成都,期望成長成為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大美城市。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