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選擇成都?大數據看成都雙創成績單

2018-10-09 10:06:30 | 來源:成都商報 | 編輯:馮巧鳳 | 責編:陳夢楠

(今日熱點2,序號1,導航成都,移動端)為何選擇成都?大數據看成都雙創成績單

四川傲世科技的無人機矩陣亮相雙創活動周 攝影記者 劉海韻

(今日熱點2,序號1,導航成都,移動端)為何選擇成都?大數據看成都雙創成績單

製圖 李開紅

  今日,2018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以下簡稱“雙創周”)將正式啟幕。繼北京、深圳、上海後,本次雙創周的主會場設在成都,這也是組委會首次將主會場設在西部。

  為何選在成都?成都雙創有哪些成績和亮點?在業界人士看來,“這是對四川和成都創新創業的充分肯定、激勵和鞭策。”

  成都,作為最適宜新經濟發展的城市,人才日益聚集、眾創空間體系不斷健全、投融資服務逐步優化,成都創新創業平臺要素正日益聚合完善,為打造雙創升級版營造更好環境。

  數據更能説明——2017年中國城市“雙創”指數顯示,成都“雙創”指數為85.26,僅次於北京、上海、廣州,位居全國第四。在城市“雙創”能力分指數排名中,成都高居全國第二。成都還被《財富》雜誌評為“中國十大創業城市”。成都商報記者梳理出更多數據,來解讀成都雙創的吸引力。

  數據一

  人才新政為成都“聚才”

  30余萬大學畢業生及高層次人才落戶

  一個城市的吸引力,人才聚集是“風向標”。

  成都創造更好環境,吸引青年人才紮根成都,在這裡施展才華、實現價值。去年7月,成都發佈《成都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行動計劃》,針對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不同人才群體構建體系、分類施策。

  在給予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扶持方面,成都將緊扣産業鏈短板,5年內引進和培育100個頂尖創新創業團隊和1000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

  數據顯示,2018年春季求職期城市競爭指數排行榜上,成都已超上海躍居全國第二,而在新一線城市中,成都最受求職者追捧。“蓉漂人才日”青年人才特大型招聘會向“蓉漂”青年提供了9224個崗位。其中,近四成企業來自成都重點産業領域和新經濟領域,包括8家潛在獨角獸企業。

  2017年7月“人才新政12條”出臺以來,吸引30余萬名大學畢業生及高層次人才落戶。

  數據二

  完善空間佈局

  市級以上孵化器及眾創空間200家

  今年7月24日,《成都市推進雙創平臺提能增效實施方案》(後稱《實施方案》)正式出臺。根據《實施方案》,今後成都將構建校院企地合作平臺、雙創産業孵化平臺、雙創公共服務平臺、雙創金融支撐平臺、雙創活動組織平臺、雙創成果服務平臺六大領域,從而推進創新鏈、産業鏈、資本鏈深度融合,構建全要素、全鏈條、全週期的創新創業生態。

  目前,成都“3+M+N”眾創空間體系已初步形成,共建成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及眾創空間200家,面積594萬平方米。其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6家,國家大學科技園4家,國家級眾創空間45家。

  根據《實施方案》,成都計劃到2022年建成市級以上眾創空間和孵化器數量達到360個,科技企業孵化器面積達到1500萬平方米,形成全域覆蓋、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示範帶動、全國領先的創業支撐體系。

  具體來看,優化完善空間佈局,成都將突破“引領區+集聚區+特色區”的佈局,聚焦我市66個産業功能區及園區,著力打造“眾創聚集區+國際合作平臺”新格局,以集聚區為核心,聚集産業、資本、人才、服務等各類創新要素,引導和鼓勵眾創孵化集聚區搭建國際合作平臺。推進優化完善“中心城區+郊區新城”大佈局。

  數據三

  科技金融融合創新

  組建14隻總規模12.35億天使基金

  創新創業,金融是“水源”。成都圍繞國家科技金融試點城市建設,創新打造金融服務平臺,積極引導銀行資金、創投資本、保險資金等多元化的社會資本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發展。

  成都引導組建14隻總規模12.35億元的天使投資基金,聯合建立信貸規模達50億元的科技企業債權融資風險資金池。截至2017年底,累計通過“科創貸”“創業貸”支持1032家企業獲得債權融資22.5億元,“科創投”幫助創業項目獲得股權投資10.3億元,“科創保”支持524家科技企業投保科技與專利保險735.8億元。

  此外,成都還引導設立20億元規模的知識産權運營基金,為全國城市中規模最大。成都探索知識産權質押融資貸款模式,獲批國家知識産權質押融資和專利保險雙示範城市,盈創動力融資模式、知識産權質押融資模式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在全國複製推廣的13條改革經驗。

  數據四

  “小崗村試驗”

  超400項職務科技成果分割確權

  2010年7月,西南交大一位教授和科技園簽署協議,將其主研的某項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在教授、高校之間“分了”,用所有權來激勵發明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改革迅速見效,西南交大的“小崗村試驗”一子激活全盤棋,迎來高校大刀闊斧的改革。

  高校以改革激活創新主體,成都的“聲援”也從未止步,制定出臺了系列政策和配套措施,在全國率先探索“早確權、早分割、共享制”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截至今年7月,試點已拓展到全省20所高校院所,超過400項職務科技成果成功分割確權,作價入股創辦高新技術企業60余家,帶動社會投資近百億元。

  做強科技創新基礎支撐,提升創新創業品質效益,成都正全面打通基礎研究、應用開發、成果轉化及産業化鏈條,整體構建以高校院所為基礎、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産學研用協同、軍民深度融合的城市創新體系。

  數據五

  激發新活力

  全市去年新登記市場主體46.4萬個

  “成都有潛力也完全有能力構築醫療大健康産業的制高地。”在創業者王仕銳看來,一個好的平臺,加上成都的政策環境、市場潛力以及人才儲備,為新經濟發展培育了沃土。

  為適應新經濟發展需要,成都優化政府服務方式,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進電子政務和信息公開,切實降低企業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遵循從開放包容到系統集成的審慎監管路徑和彈性治理機制,變事前設限為事中劃線、事後監管,更加突出政策的引導作用,包容處於發展初期的新型業態。

  數據顯示,2017年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佔工業總産值74%,培育形成電子信息、汽車等6個千億産業集群,産業支撐能力和發展後勁不斷增強;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增至2473家、同比增長17.9%,高新技術産業産值9374.8億元、同比增長11.8%,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與産業規模保持中西部城市前列;市場主體活力競相迸發,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46.4萬個、同比增長42%,新增科技型企業數量2萬家、同比增長55%,位居副省級城市第2位;全社會研發投入(R&D)達320億元、同比增長10.7%,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持續領跑西部,技術交易額再創新高,達到523.89億元、增長12.9%。

  數據六

  升級“創業天府·菁蓉匯”

  2萬餘人參與

  在成都,如果你是創業新手,有許多“課”可以手把手教你。比如,“創業天府·菁蓉訓練營”,通過線上與線下的整體互動,聚集投資人、企業家、政府管理者等不同領域的創業導師,針對不同創業階段的創業者、創業團隊、創業企業,對創新創業項目在商業模式、投融資、運營管理、行銷推廣等方面進行輔導和培訓,解決創業中出現的問題。

  成都深化“菁蓉匯”的“知本”和“資本”對接功能,圍繞産業需求深入産業功能區開展特定主題活動,走進“一帶一路”國家和國內重點城市舉辦活動,提升招才引智效能。2018年1~8月,成都舉辦“創業天府·菁蓉年匯”蓉漂嘉年華活動、“創業天府菁蓉匯·溫江”新時代新經濟:三醫+大數據/AI專場、“創業天府菁蓉匯·西華大學”專場、“創業天府 菁蓉匯·北京”專場等各類主題系列活動57場,近250家(次)創投機構、2500家創業企業及團隊的2萬餘人參與。(記者 葉燕)

  原標題:為何選擇成都?大數據看成都雙創成績單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