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 新時代高品質發展的成都答卷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新路子。”
從用“綠水青山”換“金山銀山”,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正是高品質發展的核心。
在成都,這個“核心”被分解得更明確——産業結構優、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少、環境影響小、品質效益好、發展可持續。
從聚焦高端綠色智慧,到公園建設融入産業功能區;從淘汰落後産能,到構建現代化開放型産業體系;從電子信息打造萬億級産業,到建立66個産業生態圈;從GDP邁上1.5萬億新臺階,到鼓勵民營企業升級……成都,正在探索新方向,邁向經濟高品質發展。
聚焦高端綠色智慧
構建現代化開放型産業體系
春日的成都,處處涌動著重大項目簽約和開工的熱潮。
3月13日,總投資3206億元的171個新經濟項目集中開工,28個園區項目集中開園;
3月23日,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四期3.8GW高效晶硅電池生産項目開工,意味著通威太陽能成都基地在今年內將成為全球首個10GW電池基地;
4月4日,紫光旗下新華三集團與成都高新區簽訂協議,在成都高新區成立新華三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並投資運營晶片設計開發基地……
項目落地的背後,是一座經濟體量突破1.5萬億元的城市,在新時代的重新選擇:經濟快速崛起,人口迅速集聚,超大城市的下一步要向何而去?
在經濟數據裏能找到答案。2018年,成都GDP超過1.5萬億,在高品質領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5.3%,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31.2%;現代服務業支撐增強,增加值增長9.0%……
更深層次的答案,在頂層設計裏。成都提出,加快構建先進製造業、新興服務業和新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開放型産業體系,並進一步謀劃了“5+5+1”的産業細分領域。
尤其是,聚焦高端綠色智慧,進一步提升先進製造業能級。按照規劃,到2020年,成都將建成電子信息萬億級産業,培育裝備製造、醫藥健康萬億級産業,壯大新型材料和綠色食品千億級産業。
“經過長期積累,成都先進製造業整體能力持續提升,新型顯示、信息安全一些重要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一些前沿方向開始進入並行、領跑階段,正處於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説。
新經濟,是成都産業體系的另一個關鍵詞。成都瞄準“人工智能+”“大數據+”“5G+”“清潔能源+”“供應鏈+”等領域。今年春天,人工智能、5G等産業專項政策相繼出臺,繼而,大批項目相繼落地、開工。
公園建設融入産業功能區
“人城境業”融合集聚生態圈
今年,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成立3週年。3年時間裏,這座産業新城從一張藍圖開始變為現實:園區迎來首個入駐的企業,湖畔餐廳開業,交通車通勤服務開通,永安湖中央森林公園和條條河濕地公園建設日趨完善,逐漸向市民展示“美顏”……
傳統認識裏,這應該是一座産業園區。但眼前的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已經超越園區概念,這裡不僅僅引進了113個項目、超1000億元的總投資、4個諾獎團隊、2個“兩院”院士團隊,這裡還有星級酒店、人才公寓、幼兒園、派出所及交警中隊辦公點、健身中心等,部分已經初具規模,部分正在緊張建設,將逐步交付使用。
這裡是“公園城市”和“人城境業”的融合,通過創新鏈賦能、供應鏈通路、産業鏈築基、金融鏈助力,建設生活宜居國際社區,建立專業化、精準化基礎配套服務體系,推進産業生態圈建設。
這樣的産業生態圈,成都有66個。突出“人城境業”融合發展理念,成都統籌産業發展規劃和城市空間規劃,推動全市66個産業功能區錯位發展,新城新區集聚效應充分釋放。目前,各産業功能區項目招引成效顯著,新引進了一批與主導産業關聯度高,具有國際競爭力、産業帶動力、品牌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和重點項目。
這是産業空間的高品質——發展不再“攤大餅”,實現多中心、組團式佈局;66個産業園區為核心的産業生態圈,不再同質化競爭,而是融合式發展;學校、公園綠道、運動場、鄰裡中心、養老設施等在“15分鐘”半徑內,人人都能享受到優質公共配套……
産業功能區通過構建産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吸引集聚人才、技術、資金、信息、物流等要素高效配置和聚集協作,形成集生産、研發、居住、消費、服務、生態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新型城市社區。
與省內兄弟建群
資源共享提升品質效益
四川正構建“一幹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對成都而言,這是責任擔當,也意味著更多開放機遇——資源共享,減少能源損耗,提升品質效益。
去年,一場以“共享門戶樞紐·助力全域開放”為主題的專題對接會上,成都與瀘州簽下了戰略協議,雙方共建出海物流大通道,實現空港、陸港和水港聯動。
成都發揮“主幹”平臺、樞紐作用,與眾多四川“兄弟夥”建群。
通道建設帶動生産力佈局,成都與“兄弟夥”共享陸空港口資源,比如,資陽臨空經濟區與國際空港新城聯動打造臨空産業帶;歐洲産業城和德陽國際物流港共建臨港産業帶。
借此,成都拓展南向通道,今年一季度,成宜國際物流港完成註冊,川桂國際産能合作産業園啟動建設。
2018年,成都開展落實“一幹多支、五區協同”企業市(州)行活動,累計參加企業480家,簽署企業投資協議183個,協議總投資超過930億元。這些項目,正在以“清單化+項目化”模式推進。成都市發改委透露,成都正在起草形成做強“主幹”輻射帶動區域協同發展實施方案和年度重點任務清單,建立區域協同發展項目庫,首批入庫項目294個,總投資超3000億元。
4月8日,“懸天凈土·壤巴拉”區域公共品牌成都發佈會舉行,阿壩州壤塘縣推出首個區域公共品牌,一批産業互助項目落地。
研發設計在成都、轉化生産在市州,互助模式做強更多“川”字品牌。去年,成綿攜手打造西部地區最大規模光電顯示産業集群,遂寧市1/3的電子企業直接為成都配套,50余種“遂寧鮮”産品進入成都超市銷售。
今年一季度,成都市發改委規劃“總部成都”,形成總部功能區佈局,以天府中央商務區為核心,聚集“六類500強”總部企業,在高新區、錦江區、東客站樞紐等分別佈局建設新金融、創新設計、都市工業、商務服務等功能性總部。成都將強化政策匹配加快總部企業培引,啟動實施“川字號”總部企業培育行動,五糧液新經濟中心、瀘州老窖大邑項目等順利推進。
一場又一場推進會
鼓勵民營經濟轉型升級
長條桌四方圍坐,裏外三層,核心層裏,“企業”是主角……成都市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大會召開後,對成都的民營企業來説,這樣的場景並不陌生,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機會與市領導和相關部門圍坐而談。
談問題、提建議、謀發展,這樣一場又一場座談會,為民營經濟搭臺賦能紓困,鼓勵民營企業轉型升級。
在成都,有一個共識:民營經濟強則成都強。數據顯示,民營經濟是成都經濟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成都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力量。民營企業是對外開放的重要力量,成都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企業中,民營企業佔比超過80%。民企也是“雙創”中最具活力的力量,成都98%的新增市場主體、70%的科技創新來自民營經濟。
去年底,一份專為民營企業量身定制、“真金白銀”的政策——“成都民營經濟25條”發佈,從降低經營成本、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加強合法權益保護等8個方面提出了25條政策“幹貨”,讓眾多民營企業對發展更有信心。
今年2月14日,成都市2019年民營企業新春座談會舉行,現場的會議資料,除了議程,還有大摞大摞的“政策彙編”,內容就是“成都民營經濟25條”和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7個實施細則,涵蓋降低經營成本、緩解融資難融資貴、支持創新創造、鼓勵拓寬發展空間等方方面面細則,厚達101頁。
企業的壯大,創新創業的活躍,需要良好的營商環境。 近年來,成都參照世界銀行國際營商環境評估標準體系,針對市場準入、政務效率、監管執法、産權保護等重點領域,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適宜的行政管理體制,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提供豐沃土壤。
2019年,成都確定工作的主題為“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在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中,成都還將加快提升制度環境軟實力和國際競爭新優勢,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和市場化營商環境。(記者 葉燕)
原標題: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 新時代高品質發展的成都答卷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