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十二時辰 美味小吃不停歇

2019-08-15 09:55:24 | 來源:成都日報 | 編輯:馮巧鳳 | 責編:陳夢楠

(轉載)成都十二時辰 美味小吃不停歇

  煎蛋糍粑

  貫穿了大街小巷的美味小吃,形成了成都美食的DNA,也用超高的顏值、飽滿的內在和誘人的香味,不斷俘獲著來自世界各地“好吃嘴”們的味蕾。而就在今年夏天,“尋味成都小吃”活動啟動,成千上萬名網友在全城範圍內熱尋成都小吃的N種味道,獻上自己走心收藏的“美食藏寶圖”。

(轉載)成都十二時辰 美味小吃不停歇

  成都小吃鍋魁

  昨日,一張匯集了數千人心頭好的“尋味成都小吃圖鑒”和三條個性化小吃路線發佈,為市民和遊客們呈現出了一張“成都十二時辰”不停歇的成都小吃美食地圖。

(轉載)成都十二時辰 美味小吃不停歇

  製圖 江蕊松

  百萬點讚

  從3000份推薦作品中優選

  “尋味成都小吃圖鑒”出爐

  記者了解到,自7月29日“尋味成都小吃”活動啟動以來,無數美食愛好者用圖文形式向全世界發出成都美食“安利”,分享自己pick的成都小吃。值得一提的是,截至8月6日活動頁面關閉,共計收到3000多份推薦作品,篩選之後308份進入最後角逐。不到10天,排行榜第一的成都小吃就收穫近兩萬點讚,前10位推薦小吃點讚數也超16萬,活動共計點讚人數超100萬。

  “粉皮勁道,晶瑩剔透的片粉淋上豆豉醬汁、辣椒香油,入口涼爽”“外表酥脆,每一口都可以感受到脆嘣嘣的土豆皮碎化的口感”“浸泡多時的兔頭深深入味,直吸溜,回味無窮,過癮!”來自世界各地的好吃嘴兒們,用一段段優美的文字和一張張讓人垂涎三尺的美圖,推薦自己在成都街頭巷尾尋覓到的最美小吃。

  消暑解乏的冰粉、外焦裏嫩的鍋巴土豆、紅油飄香的缽缽雞……無論是起源於成都的地道美食,還是從四面八方融入成都的小吃,都在傳承和融合的過程中,在成都擁有了一席之地。截至8月10日,經大眾票選及專家評審的綜合評審,一張融合新老成都味道的小吃推薦榜——“成都小吃品鑒官TOP50”新鮮出爐,而匯聚全城美味的“尋味成都小吃圖鑒”在微信小程式和YOU成都APP上線,這“走心”推薦的背後,則是無數食客們對成都小吃的熱愛。

  美味在“線”

  慢食成都、悠遊成都、潮玩成都

  打造三條個性化小吃路線

  特色小吃是成都美食文化脈絡中的重要部分。記者獲悉,即日起,將同步推出清晨“慢食成都”、午後“悠遊成都”、入夜“潮玩成都”三條個性化小吃路線,並以“線路+人氣推薦”的形式,為全球吃貨們推出“2019 成都小吃全新指南”。

  三條個性化小吃路線涵蓋小吃、地標景點。清晨的“慢食成都”,從武侯祠的紅墻綠瓦中出發,到科院街吃一碗羅目蹺腳牛肉豆腐腦,順道來一個陳記蛋烘糕,還有錦裏的“餃子·酒館”,也是清晨的美味打開方式。

  午時“悠遊成都”,伴著蟬鳴和陽光在上池麵店吃一碗回鍋肉乾拌面,去成都博物館感受藍天之下的萬物熙攘,騎行20分鐘,還可以去泡桐樹街來一碗“私人桂享”,再溜達到人民公園感受老成都的閒暇。

  而入夜“潮玩成都”路線,則匯集了天府熊貓塔下的成都新夜場339,以及春熙路、太古裏、東門碼頭等成都新老網紅夜時尚名場所,讓吃、遊、玩、購無縫對接。除此之外,世界各地的網友們還能在喜馬拉雅FM等網絡平臺,通過聲音和圖文充分感受成都小吃的魅力。

  跨界聯動

  彰顯美食之都飲食文化魅力

  將開展實際探店及尋味小吃達人賽

  “民以食為天”,小吃文化是一個城市重要的文化個性和標誌之一。“尋味成都小吃”活動迎來高潮,成都小吃的美味將繼續延續,並將陸續推出“尋味成都小吃圖鑒”實物地圖以及尋味成都手冊。

  值得注意的是,品質創新與跨界融合是成都成為國際美食標杆城市的重要一環。據悉,“尋味成都小吃”系列活動密切聯合口碑&餓了麼推出尋味成都福利專題及紅包,網友們進入專題即可優惠品鑒成都小吃,同時實際探店體驗,還有機會獲得福利券。今日,“尋味成都小吃圖鑒”還將聯合哈啰單車開展探店專場活動,邀請知名主播和市民一起騎單車、尋小吃。同時,還將聯合開展全民尋味小吃達人賽,尋找最會吃會玩兒的成都小吃達人。

  清晨,一勺賴湯圓下肚,直入心尖的甜蜜軟糯;正午,一碗手搓冰粉加西瓜,夏日的疲乏和燥熱煙消雲散;傍晚,一個老媽兔頭,熱情和活力被香辣再次打開;深夜,一罐啤酒配燒烤,畫上一整天的美食句點……可以預見,在全民參與、多方聯動的“尋味成都”之下,“成都味兒”將更加“國際范兒”。(記者 孟浩 圖據活動組委會)

  原標題:成都十二時辰 美味小吃不停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