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到暢達全球 成都加速國際航空樞紐建設

2019-08-20 09:23:01 | 來源:成都全搜索 | 編輯:鄧超 | 責編:陳夢楠

(轉載)從“零”到暢達全球 成都加速國際航空樞紐建設

成都開通直飛洛杉磯航線採用“功夫熊貓”主題涂裝的飛機執飛

(轉載)從“零”到暢達全球 成都加速國際航空樞紐建設

夜幕降臨,雙流國際機場航站樓兩側停滿起降飛機

  在熙熙攘攘的雙流機場出發層大廳安檢口,黎清儀放緩腳步停下來與一線安檢工作人員交談,了解當天的安檢工作情況。現在正值暑運期,每天有8萬多名旅客從這裡出發飛往全球各地。要是回到30多年前,黎清儀不會想像到一天的出港人數能超過8萬人次。

  黎清儀,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安全檢查站黨委書記,自1983年到雙流機場一直從事安檢工作,至今已36年。他用“日新月異”概括了這些年來雙流機場的發展變化。

  在機場工作30多年裏,他見證了雙流機場的國際(地區)航線從“零”發展到今天的118條,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從百萬人次發展到今天的5000多萬人次,還有全球民航界盛會在成都舉辦,以及天府機場開工建設。

  成都不沿邊、不靠海,取得如此發展成就靠什麼?“靠的是通天之門!”黎清儀説,近年來成都加快建設國際航空樞紐,打造國際門戶樞紐,這座城市的開放之門越敞越開,帶動了成都飛躍發展。

  空中橋梁的飛躍

  從“零”到118條

  國際(地區)航線通達全球五大洲

  回憶起剛到雙流機場工作的情景,黎清儀伸出了四根手指,這並不是指今天的“航空第四城”,而是指當時停放在機場的飛機只有四架:兩架波音“707”、兩架“伊爾”小型飛機。這説明當時成都機場的航班量非常少。

  “雖然航班量少,但是當時雙流機場的區位優勢還是比較突出。”黎清儀説,上世紀80年代,雙流機場是全國唯一開通直飛拉薩高原航線的機場,北京、上海等地旅客飛拉薩都需要到成都中轉,那時購買成都飛拉薩的機票還需要排隊。

  1983年,黎清儀從武警部隊分派到成都機場工作,一直在安檢崗位從事工作,從飛機監護到旅檢崗位,他從飛機數量、旅客人數變化,切實感受到了機場發展變化。

  “那時,機場航班量特別少,早上放完第一班飛拉薩的航班後,還可以休息幾個小時,機場跑道不是全封閉的。”黎清儀回憶説,當時機場跑道跟鐵路匝道一樣,飛機起飛和降落之前,跑道兩側的繩子就拉起來,禁止行人和車輛通過,待飛機滑行通過後,又放下繩子讓行人和車輛借道通行。

  而現在,機場早已是全封閉式管理區域,雙流機場建有兩條跑道,在跑道上滑行的飛機每天24小時不間斷,空港也變成了“不夜城”。“以前,一天起降航班量只有幾十架次,現在一天的航班起降量就達千余架次,其繁忙程度可想而知。”

  雙流機場的前身是成都雙桂寺機場。1956年12月12日,雙桂寺機場正式劃歸民航使用,更名為“成都雙流機場”。這一年的5月1日,《成都日報》正式創刊,躍然于紙上的油墨芬香記錄著雙流機場發展史。

  1987年,中國民航管理體制改革率先在民航成都管理局試點,按照“政企分開,簡政放權”的原則,原民航成都管理局“一分為三”:中國民用航空西南地區管理局、中國西南航空、成都雙流機場。成都雙流機場為中國民航第一家實施體制改革的機場。

  “這一年9月12日,雙流機場開通了飛往加德滿都的航線,這是雙流機場的第一條國際航線。”黎清儀對當時情景記憶猶新,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激動表情:國際航線實現了“零”的突破,成都的空中橋梁延伸到了國外,當時整個機場都為之興奮,為之自豪。

  到了上世紀90年代,雙流機場開通的國際航線逐漸增多,但是還沒有一條洲際航線。1993年12月,雙流機場被國家批准為國際口岸機場,這意味著成都航空口岸開始對外籍飛機開放。緊接著,1995年11月民航局批准“成都雙流機場”更名為“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名稱上多了“國際”兩字,其意義大不同,標誌著雙流機場發展全面步入了國際化,洲際航線成為市場拓展的重點方向。

  2006年5月,成都首條洲際航線,也是我國西部首條直達歐洲定期客運航線——直飛阿姆斯特丹航線開通;2013年2月,成都首條直飛大洋洲的墨爾本航線開通;2014年6月,首條直飛美國的舊金山航線開通;2015年7月,首條直飛非洲的毛里求斯航線開通。至此,成都的國際航線網絡覆蓋全球五大洲。

  “特別是最近幾年,成都頻繁地新開國際航線,最多的一年新開了上10條國際航線,成都加快了對外開放的步伐。”黎清儀稱,截至目前,雙流機場的國際(地區)航線數量已達118條,在中西部地區居首位。

  空港客流的突破

  從百萬到5000多萬

  年旅客吞吐量三年一個新臺階

  一條條航線,拉近了成都與世界的距離,讓大千世界近在咫尺,帶動了成都與世界的交流往來變得越來越密切。

  黎清儀到雙流機場工作,一直從事著安檢工作。機場的客流變化,他是最有深刻體會的。“我剛到機場工作時,那時雙流機場只有2條安檢通道,而現在已增加到了72條,其中僅國際(地區)旅客安檢通道就達9條。”黎清儀説,從這個數據可以想像到雙流機場這30多年的變化有多大,整個機場有多麼繁忙。

  安檢是機場安全管控的第一道防線,自1987年改製成立以來,雙流機場已實現連續安全運營32年。目前,安檢站是雙流機場人數最多的部門,共有2800多人。

  在黎清儀看來,與雙流機場成立之初的百餘名安檢工作人員相比,的確增加了不少,但是1987年時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只有109萬人次,如今年旅客吞吐量已突破了5000萬人次,“安檢崗位實行三班倒,相當於每天幾百人要承擔著大約8萬出港旅客的安全出行重任,壓力還是蠻大的。”

  在雙流機場T1與T2航站樓之間,有一棟兩層高的白色前蘇聯風格小洋樓。現在已改為機場客運站,其二樓的“貴賓候機室”“母嬰哺乳室”藍色標識仍清晰可見。

  “這是雙流機場最老的候機樓,上世紀60年代前蘇聯援建的,為雙流機場珍貴的‘文物’。”黎清儀説,從一條跑道到兩條跑道,從一個航站樓到雙航站樓,從一個機場到建新機場,這棟古老的候機樓全程見證了雙流機場的飛躍發展。

  不論是新建還是擴建,都是為了滿足更大的需求。2011年,雙流機場旅客吞吐量實現歷史性跨越,首次超過深圳機場,成都成為中國內地“航空第四城”。

  “特別是最近幾年裏,雙流機場年旅客吞吐量每三年就要上一個新臺階。”黎清儀説,空港客流接連實現新突破,既是市場需求使然,也反映了這座城市的發展速度。

  雙流機場年旅客吞吐量2004年突破千萬人次, 2009年突破兩千萬人次,緊接著于2012年、2015年、2018年分別突破3000萬、4000萬、5000萬人次。

  伴隨年旅客吞吐量不斷實現場新突破,雙流機場在全球排名也不斷上升,目前已躋身全球最繁忙機場的前30強。

  “從目前客流增長情況看,旅客吞吐量有望在2020年突破6000萬人次。”黎清儀説,如果時間回到30多年前,這是根本無法想像的。

  世界矚目的跨越

  從區域影響到全球矚目

  因為“看好” 民航“世博會”落戶成都

  伴隨成都經濟的快速發展,機場的航線和客流量增多,雙流機場的地位和影響與日俱增。

  2010年,雙流機場專門成立航空市場部,主動出擊積極對接市場,加強與國際知名航空公司聯繫溝通,向世界傳遞成都名片,收效十分明顯。有一個情景至今讓黎清儀印象十分深刻。在直飛舊金山航線開通之前,黎清儀與機場同事一起來到芝加哥的美聯航總部,就邀請開通成都航線進行了推介和溝通。“當我們介紹完成都的發展情況後,我看到在場的美聯航高層代表無不感到驚訝。”黎清儀説,他們以前的目光只盯“北上廣”,完全沒有想到成都的發展這麼快,還有這麼大的市場值得去開拓。

  早在1985年美國就在成都設立了總領事館。在作航線推介時,成都總領事館簽證量增長變化的一組數據,深深地打動了美聯航高層代表。很快,美聯航就派出代表來到成都考察。2014年6月,美聯航在成都開通了我國中西部首條直飛美國的航線,開航僅半年時間就宣佈加大成都航線的航班密度。

  “其實,剛開始他們對成都缺乏足夠的認識和了解,提及‘熊貓’他們就十分興奮,但是他們卻不知道成都是熊貓的故鄉。”經歷此事後,黎清儀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市場推廣的重要性。

  黎清儀認為,近年來成都加快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成都民航業快速發展深深地吸引了國際目光,民航界的盛會也相繼在成都舉辦。2012年亞洲航線發展大會在成都舉辦,推動了美聯航、卡塔爾航空等國際航空巨頭在成都開通航線。緊接著,成都的影響力由亞洲地區區域性迅速擴展到全球性:2015年世界機場城市大會(亞太)、2016年世界航線發展大會相繼在成都舉辦。

  世界航線發展大會,為全球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民航界年度盛會,是全球唯一的航空公司、機場、政府機構、旅遊局及相關行業的決策者共同參與的盛會,被譽為全球民航界的“世博會”和“奧運會”。正因如此,全球各大城市都競相申辦。經歷連續三輪激烈競爭,憑藉綜合實力和發展活力,成都在眾多國際知名城市中脫穎而出,成功獲得承辦權,成為繼北京之後中國內地第二個舉辦該盛會的城市。

  “這些全球性行業盛會為何選擇成都?是因為看好這座城市的發展潛力和活力。”黎清儀説,這也充分展現了這些年來的發展成就,如今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將於2020年基本建成並儘快投入使用,建成後,成都將成為繼北京、上海後中國內地第三個擁有兩座國際機場的城市。這還將進一步激發成都民航業發展潛力,為民航業發展注入活力,未來可期。

  本報記者 楊富 攝影 張青青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