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成都味 天府美食飄香英倫

2020-01-17 08:55:46 | 來源:成都商報 | 編輯:鄧超 | 責編:陳夢楠

  隨著中國農曆新年的日益臨近,濃濃的“年味兒”也飄到了倫敦。當地時間1月15日,由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成都市政府、駐倫敦旅遊辦事處和倫敦文華東方海德公園酒店聯合主辦的“歡樂春節·行走的年夜飯——品味成都”活動在久負盛名的文華東方酒店舉行。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成都美食,讓大家感受到了濃濃的“中國年、成都味”,也領略了成都作為“國際美食之都”的多面魅力。

  “行走的年夜飯”是文化和旅遊部“歡樂春節”活動的重要子品牌,自2016年以來,先後在美國、法國、西班牙、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舉辦,深受各國主流人士好評,成為推廣和弘揚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平臺。借力國家公共外交平臺“歡樂春節”活動,成都積極與駐外使館合作,加大對成都美食、旅遊和天府文化的推廣。此次活動也是繼2017年走進西班牙、2019年走進德國希臘後第三次走進歐洲,傳播成都聲音,講述成都故事。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和英國政、商界人士共同分享了“歡樂春節”的三個主題詞:希望、家庭、和諧。

  從中西合璧的年夜飯裏 品味成都

  和羹之美,在於合異,川菜就是最好的例子。川菜最常用的三種調料是花椒、胡椒和辣椒。花椒原産于中國;胡椒原産于南印度,約1500年前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辣椒則原産于墨西哥,約400年前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這三種來源地不同的調料,通過交流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川菜獨有的味道,象徵著世界文化的融合交流。這桌主題為品味成都的年夜飯由遠道而來的成都廚師團隊與文華東方酒店西廚共同烹飪,燈影牛肉刀工精湛、薄可透光;松露雞豆花“吃雞不見雞”,入口即化;宮保銀鱈魚入口酸甜,回味悠長……東西文化通過食材和烹飪方式的交融碰撞,呈現出了“和而不同,交相輝映”的獨特吸引力,開啟一場別開生面的味覺盛宴。

  大使招待晚宴上,現場定制的充滿成都元素的春節伴手禮,為嘉賓們帶來了驚喜。原汁原味的“成都造”伴手禮和香味四溢的美食一道,構成一張靚麗而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名片。

  近距離感受

  成都生活美學

  酥嫩香甜的蛋烘糕,紅油濃香的鐘水餃,麻辣鮮香的麻婆豆腐,再來一碗外形可愛的熊貓湯圓……在美食品鑒環節,一道道成都名小吃一登場,就讓現場的新聞記者、美食博主們應接不暇。四川老字號傳承人現場講解麻婆豆腐的歷史、烹飪鐘水餃,更是讓嘉賓們通過品味川菜、了解川菜的文化背景和製作過程,近距離地感受到了天府美食文化和成都生活美學的獨特魅力。

  美好的體驗不僅讓賓客感受到味蕾的釋放、味覺的滿足,也深深地觸動內心。《歐洲時報》的記者田皓雪子饒有興致地向廚師詢問鐘水餃和北方餃子的異同,還親自上手學著和面,在吃到了人生中第一個蛋烘糕和第一碗熊貓湯圓之後,直言自己已經成為“精神上的成都人”。

  近年來不斷增強的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讓大家對成都這座城市並不陌生。來自馬來西亞的Howkinmin已經在倫敦生活了20幾年,目前是一家餐廳的廚師,聽説這次活動,他專門過來品嘗成都美食不一樣的味道,成功被成都美食“圈粉”後,他希望有機會到成都來看看。高麗荔,自媒體非非馬負責人,現場逐一品嘗了每一道美食,還跟著成都大廚體驗了包湯圓,作為從事中英文化交流的媒體人,在她看來,成都的影響力日漸提升,而美食和熊貓一樣,都是成都向世界介紹自己的重要名片。

  以美食文化為媒

  讓更多人走進成都

  以美食文化為媒,助推雙方交流深化合作也是此次活動的重要目的之一。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借力“歡樂春節”國家公共外交平臺舉辦城市行銷活動,講述成都故事,傳播天府文化,將進一步提升成都在歐洲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更多英國民眾走進成都、愛上成都,促使更多歐洲企業落戶成都、投資成都。

  事實上,成都與倫敦交往合作源遠流長。截至目前,100多家英國企業落戶成都,其中包括怡和、匯豐、英國石油、英傑華集團、英國標準人壽公司、金巴斯集團、樂購、保誠等世界500強企業。成都與謝菲爾德市締結友城關係以來,雙方在經貿、教育、文化、體育領域展開了系列交流。

  在文化旅遊方面,2017-2019年,雙方在成都歐洲文化季框架下,合作舉辦了音樂、野生動物保護、兒童戲劇、兒童插畫展等活動。在航空物流方面, 2017年3月,成都國際鐵路班列有限公司在倫敦設立辦事處,成為首個在倫敦設立代表處的中歐班列公司。2018年7月,國航開通成都至倫敦直航,進一步推動成都與英國的經貿往來、産業合作、旅遊互動和人文交流。成都日報記者 李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