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非遺裏的兔子形象
來源:華西都市報  |  2023-01-29 09:14:00

(轉載)四川非遺裏的兔子形象

銀花絲兔。道安大師銀花絲工作室供圖

(轉載)四川非遺裏的兔子形象

銀花絲兔。道安大師銀花絲工作室供圖

(轉載)四川非遺裏的兔子形象

十二生肖——兔。楊華珍藏羌織繡大師工作室供圖

(轉載)四川非遺裏的兔子形象

雕花填彩十二生肖圓盤——兔。成都宋西平漆藝工作室供圖

(轉載)四川非遺裏的兔子形象

新年福兔系列。新津紙藝傳承人江學春供圖

(轉載)四川非遺裏的兔子形象

成都面人。省級非遺傳承人熊家全供圖

(轉載)四川非遺裏的兔子形象

前途(錢兔)似錦。孟德芝蜀繡大師工作室供圖

(轉載)四川非遺裏的兔子形象

新年福兔系列。新津紙藝傳承人江學春供圖

(轉載)四川非遺裏的兔子形象

剪紙兔。剪紙技藝傳承人邵雷供圖

  萌寵可愛的兔子,千百年來以不同的樣子伴隨著人類的歷史,曾經作為祥瑞之兆的白兔、考古遺址中發掘出來的“玉兔”、《嫦娥奔月》中在月宮搗藥的玉兔、“煢煢白兔,東走西顧”的傳唱,以及現在作為寵物出現在人們生活中的兔兔……這些都説明兔子早已不只是一種動物,它的形象融合在中國的民俗中、神話中、文學作品中,擁有了特別的含義和象徵。在包含了人類歷史與記憶的非遺文化作品中,自然也少不了萌兔的身影。

  成都漆藝

  成都漆藝是我國最早的漆藝之一,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它發軔于商周時期,興盛于秦漢。揚雄在《蜀都賦》中以“雕鏤器,百伎千工”盛贊成都漆藝的精細。成都漆藝具有明顯的特色,以“三雕一刻”為代表性裝飾工藝,即雕嵌填彩、雕填影花、雕錫絲光、拉刀針刻。成都漆器以天然大漆為主要原料,珠寶、螺鈿、蛋殼等都可以用作裝飾材料。成都漆器以精美華麗、光澤細潤著稱,既可以是華貴的重器,也可以是簡約的日常用品。金沙遺址出土的漆器殘片、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漆器至今仍舊保持著光亮。

  成都銀花絲

  銀花絲製作技藝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成都銀花絲製作技藝以白銀為材料,以花絲平填著稱,綜合運用花絲和鏨刻、填絲、壘絲、穿絲、搓絲、焊接等技藝。銀花絲産品主要有瓶、盤、薰、鼎、盒等傳統擺件以及釵、環、鐲等飾品。在國家級傳承人道安的手裏,又新開發出了“銀絲畫”,讓更多人了解了銀花絲製作技藝。

  蜀繡

  蜀繡又稱川繡,起源於川西民間,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據《史記》記載,春秋時蜀地把絲織品、麻織品運往秦國都城雍進行貿易,至兩晉時,刺繡品已成為蜀地特産。隋唐後,隨著絲綢之路的貿易往來,蜀繡的發展達到歷史上的高峰。蜀繡技藝以針法見長,用線工整,設色典雅,多用以表現芙蓉、熊貓、鯉魚等圖樣。

  藏族編織、挑花刺繡工藝

  藏族編織、挑花刺繡工藝(以下簡稱“挑花刺繡工藝”),是千百年來嘉絨藏族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在不斷創新和吸納漢族挑花刺繡工藝的基礎上,形成的具有濃郁民族特色和鮮明地域特色的傳統工藝。2011年,該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一學剪,二學裁,三學挑花秀布鞋。”藏族編織、挑花刺繡工藝不僅是一項技藝,也是記錄民俗風情的載體。

  成都面人

  中國的面塑藝術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南宋《東京夢華錄》記載:“以油麵糖蜜造如笑靨兒。”2011年,成都面人入選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成都面人是以麵糰捏出各種造型的人物、花鳥和動物的傳統技藝,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也是成都地區獨特的民俗文化景觀。

  東峰剪紙

  東峰剪紙,資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産,邵雷是該技藝的第五代傳承人。除了傳統剪紙藝術中的平面化表達,“東峰剪紙”還將立體剪紙燈和賀卡納入技藝範疇,在傳統之上進行了創新。

  新津紙藝

  新津紙藝是以不同粗細的紙條為材料,通過卷、捏、折、搓、捻等手法製作的紙藝畫,有平面畫與立體畫兩種不同的形式。新津紙藝的工藝分為三個階段:草圖繪製、部件製作和零部件固定。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劉可欣

編輯:鄧超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