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巴蜀大地 歡天喜地鬧元宵
來源:四川日報  |  2023-02-06 09:01:08

(轉載)春來巴蜀大地 歡天喜地鬧元宵_fororder_未標題-2

二月五日,元宵佳節,瀘州市江陽區在分水嶺鎮舉行賀新春鬧元宵民俗活動,非遺技藝展演、拔河、扭扁擔等活動吸引眾多市民、遊客前來觀賞。劉學懿攝(視覺四川)

  2月5日,正月十五,元宵佳節。從川北嘉陵江畔到大涼山腹地,從沱江之濱到川南長江岸邊,在城市,在鄉村,在街道,在廣場……巴蜀大地處處洋溢著歡天喜地鬧元宵的熱烈氛圍。

  在喝彩聲中氣勢磅薄的舞龍;老幼齊上陣,活靈活現的舞獅;公園裏、廣場上漢服秀、猜燈謎、賞字畫、吃湯圓;傳承千年的非遺表演技藝高超,人氣爆棚……人們在表演中感受傳統佳節的濃厚氛圍,摁下快門定格精彩瞬間,在熱鬧歡喜的同時,滿懷對新春的美好期待,祈願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自貢 千年五寶草把龍人氣爆棚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秦勇

  2月5日,正月十五元宵佳節,自貢市貢井區卓逸新天地廣場人山人海,“龍騰獅躍鬧元宵 萬象更新暖西城”的傳統文化集中展演活動在此舉行,讓市民真切地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氛圍。

  “龍騰獅躍鬧元宵”是春節、元宵節期間自貢普遍開展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動,今年最具特色的展演是草把龍等民俗及非遺表演節目。

  貢井歷來都有舞龍舞獅鬧元宵的習俗,特別是當地的“非遺”五寶草把龍,距今已有上千年曆史。相傳,貢井區五寶鎮群眾在唐朝年間為祈求風調雨順、一方平安,利用幹稻草捆成草把祈雨,繼而演變成現在的草把龍,成為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是鬧元宵活動中不可或缺的民俗活動。據介紹,整條龍龍頭和龍尾不用其它材料做骨架,全用稻草捆紮,體現了貢井民間扎龍藝人高超獨特的手工技藝。

  活動一開始,人氣迅速爆棚,長長的街道兩旁站滿了人,歡騰的草把龍舞起來,歡快的秧歌扭起來,市民拍照留念,歡呼雀躍,點燃現場氣氛。

  當天的活動中,不僅有舞龍舞獅,還有秧歌隊、鑼鼓隊、旗袍秀、特色美食等一系列巡演展演。

  涼山 精彩活動共祝願國泰民安

  □顏雨秋 甘曉喻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雲 何勤華

  2月5日,正月十五,“2023年·春節走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會理‘鬧元宵、猜燈謎、龍獅燈巡遊表演’”活動在涼山州會理市舉行,精彩紛呈的活動共同祝願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正月十五鬧元宵是會理多年來的傳統慶祝活動,其中龍獅燈巡遊是當天規模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一項表演活動。約13時,表演隊伍在石榴文化廣場開始巡遊表演。舞著金色的祥龍,敲響喧天的鑼鼓,扭著歡快的秧歌,活潑可愛的大白兔蹦蹦跳跳,漢服秀、俏花旦引人注目……巡遊隊伍沿著街道走來,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學生,都精神飽滿。沿途人頭攢動,人們邊喝彩邊用手機記錄。

  巡遊隊伍在陣陣歡呼聲中依次進入座無虛席的會理市體育中心。來自9個鄉鎮(街道)的表演隊伍依次登臺展演,表演隊員們神采飛揚,舞動的長龍活靈活現。表演隊員海峰説,通過參加這些文化活動,不僅鍛鍊了身體,也豐富了文化生活,大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益門鎮舞獅小演員張延睿霖才6歲,原本他只是和叔叔阿姨一起玩兒,後來導演看到他的活潑勁兒後也邀請他一起參演。

  外地遊客王澤義説,活動辦得非常熱鬧,節日氛圍特別濃厚。

  南充 龍獅鬥舞滿懷美好期待

  □蘭靖雯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斌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佳節,儀隴縣處處張燈結綵,洋溢著一派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2023年南充“嘉陵春江鬧元宵”暨舞龍舞獅比賽在儀隴縣德園廣場舉行。

  下午兩點半,廣場上人山人海。隨著一陣喧鬧的鑼鼓聲,5支舞龍隊出場,首先亮相的是東道主儀隴隊。只見5名舉龍珠人員激情指揮,40多名少年手舉木軸,一會兒跑一會兒跳,一會兒站一會兒蹲,一會兒跪一會兒躺,一會兒翻跟鬥,5條長達十幾米的巨龍隨著龍珠時而騰雲駕霧,時而翻江倒海。

  在陣陣歡呼聲中,來自南充市三區六縣市的舞獅隊依次登場。演出隊伍中,既有精神矍鑠的老人,也有身手敏捷的孩子。來自高坪區鄢家鄉小學的鄉村舞獅隊,由一群少年組成,他們用最原生態的表演形式,把醒獅演繹得活靈活現。

  值得一提的是,參加舞龍比賽的有西充祥龍板凳龍、儀隴縣金龍舞,這兩地龍舞不久前剛入選2022年四川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舞龍舞獅象徵著祥瑞,熱鬧歡喜。”市民楊莉激動地説,告別了難忘的2022年,“我們滿懷美好期待,新的一年努力拼!”

  德陽 文化惠民有格調接地氣

  □周玉琴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曹凘源

  2月5日,元宵佳節,儘管雨霏霏,卻阻擋不了德陽人鬧元宵的熱情。當天下午,在市區石刻公園,“我們的節日·元宵”文化惠民系列活動熱鬧舉行。

  活動在《歡樂慶元宵》的歌舞聲中拉開帷幕。一群身穿漢服的女孩,將現代舞與古典詩詞結合,讓人耳目一新。分“慶元宵”“鬧元宵”“樂元宵”3個篇章,節目包括器樂重奏、魔術、川劇變臉、詩朗誦等,充分展現了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

  演出過程穿插著的猜燈謎互動遊戲,深受觀眾喜愛。“重點支援大西北,打一字。”主持人剛念完謎面,“頭。”台下一個小女孩搶答對了,得到一幅由德陽書畫家創作的字畫。

  在猜燈謎專區,主辦方特別邀請本土書畫家現場進行書畫創作,為市民“量身定制”獎品。“這個獎品有格調,我要裝裱一下挂在書房。”市民蔣先生獲得一幅字畫,高興地向同行的朋友展示。

  在石刻公園12生肖廣場,工作人員擺上泥娃娃、玻璃茶杯、書籍、玩偶等物品,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參與,一隻只圈圈從投擲者手中飛出時,現場時而唏噓,時而歡呼,好不熱鬧。文化志願者將準備好的一碗碗湯圓送到觀看演出的群眾中。“心裏又暖又甜,就像這碗湯圓。”市民韓先生邊吃邊笑呵呵地説。

編輯:鄧超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