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小村莊 新場景帶來新變化
來源:成都日報  |  2023-03-09 09:00:50

  原標題:培育鄉村新産業新業態,實施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 藝術小村莊 新場景帶來新變化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未標題-1

進入張河村,“稻夢空間”格外顯眼

  鄉村新業態

  ■引入共享農莊,帶動了當地群眾發展特色餐飲、非標民宿、茶館等20多家

  ■通過建立村集體和眾多村民參與的利益連結機制,張河村搭建起通向共同富裕的橋梁

  村民新生活

  ■建成一批旅遊消費場景、鄉村生活場景帶來新變化,促進當地群眾就業400余人

  ■村集體經濟年收益近60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4萬元

  眼下正值油菜花開的時節,新津天府農博園以獨具特色的彩色油菜花,為位於農博園核心區域的張河村引來新一輪遊客。據統計,上個週末,天府農博園區域日均遊客達15000人左右。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培育鄉村新産業新業態,實施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實施鄉村休閒旅遊精品工程……貫徹落實一號文件精神,引來藝術家落戶,把藝術融入村民日常生産生活,培育新業態新場景,張河村正在發生更大的變化。

  福建藝術家落戶張河村

  要把這裡打造成藝術小村莊

  在進入張河村的第一個十字路口,就能看見顯眼的招牌“稻夢空間”。整幢小樓黃色的外觀,象徵水稻豐收的色彩,墻上一隻巨大的小熊向遊人招手。這裡就是當代墻繪藝術家蔡照瓏的工作室。“歡迎來我的工作室!”福建小夥兒蔡照瓏迎上前來,帶記者參觀這幢小樓。

  走進工作室,只見陳列架上有各種手作的藝術品,動物、花草、景物,還有三星堆、金沙等古蜀元素的作品。蔡照瓏説,墻繪講究的是畫面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拿四川話來説就是“接地氣”。他的團隊曾在天府農博園內創作過很多墻繪作品,比如主展館地板上的巨幅向日葵,就連園區內的配電箱、井蓋、橋洞也被繪上了各種豐收圖景。

  在工作室後面的院子裏,工人們正在“大興土木”,鋪設木板,建造樹屋。蔡照瓏告訴記者,他的工作室是在去年9月中國農民豐收節期間開設在張河村的,這幾個月,到農博園遊玩的人很多都來參觀他的工作室,對他的創作也很感興趣。

  “我還為這兒不同業態的商家提供了不同的墻繪設計,希望下一步把張河村打造成一個藝術小村莊。”蔡照瓏説。

  建立利益連結機制

  新業態引領共同富裕新生活

  新村民的到來、鄉村新業態的産生,使張河村的場景變得更豐富了。記者從張河村黨總支副書記李媛媛的口中得知,自從2018年引入共享農莊,帶動了當地群眾發展特色餐飲、非標民宿、茶館等20多家,建成一批旅遊消費場景、鄉村生活場景,促進當地群眾就業400余人,返鄉創業12人,村集體經濟年收益近60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4萬元。在如今的張河村,不二鄉村餐吧、稻夢空間、農博美墅、共享超市、一見如故民宿、高家小院餐館,呈現出多元化場景。

  “農博美墅,是村上引進社會資本溪上客棧,與村集體合作打造的項目。”李媛媛介紹,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負責統一收儲閒置民房,並每年支付房屋資源租金,佔股30%,溪上客棧投資200萬元,負責民宿裝修、運營,佔股70%。項目依託攜程、趣悠悠等平臺線上導流,已經于去年國慶節正式投運,村集體和溪上客棧按照民宿運營凈收益進行分成。

  通過建立村集體和眾多村民參與的利益連結機制,張河村搭建起通向共同富裕的橋梁。

  憧憬

  天府農博園管委會主任謝留生:

  大力發展以鄉村為場景的新經濟産業

  在農博園規劃建設的探索中,我們由政府主導推動,把“鄉村組織起來,搭建平臺,連結城市要素”,為企業回到鄉村發展,以鄉村為場景創新、創業、創造,營造良好的産業生態體系。我們一直堅持“互聯網+”思維,大力發展以鄉村為場景的新經濟産業,通過國有平臺公司、村集體經濟組織參股運營、合作運營、主導運營等模式,構建了未來鄉村創業服務平臺,吸引了50余個新鄉村創業團隊投身鄉村。下一步,我們還將通過“一二三産業融合+互聯網”,促進農商文旅體科融合發展與鄉村振興、聯農帶農、村集體經濟增收有效銜接,促進鄉村資源價值轉化,加快鄉村振興。

  對話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原二級巡視員董進智:

  藝術融入規劃 實現鄉村藝術化

  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去年就已經啟動,今年繼續實施。早在去年4月,文化和旅遊部等六部門就出臺了《關於推動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這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必然要求。其切入點,在於把藝術融入鄉村規劃建設、融入村民日常的生産生活,實現鄉村藝術化,這就是人們常説的藝術點亮鄉村。當藝術與鄉村相遇,就能激活鄉村沉睡的資源,村民也會煥發出新的精神面貌。應當總結實踐經驗,支持各地探索創新,逐步形成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成都模式。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李娟 文/圖

編輯:鄧超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