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東西方藝術大師“不期而遇”!莫蘭迪、黃賓虹大展同期亮相成都市美術館
“光的詩——喬治·莫蘭迪藝術展”展覽現場(成都市美術館 供圖)
四川在線記者 余如波
兩位東西方藝術大師在成都“不期而遇”。4月26日下午,“光的詩——喬治·莫蘭迪藝術展”和“與天地精神往來——黃賓虹藝術研究展”在成都市美術館同期開幕。前者共展出喬治·莫蘭迪的46幅真跡,是這位偉大的意大利藝術家首次在成都舉辦大型個人藝術展;後者共展出70件文物級別的大幅真跡,由成都市美術館主辦,安徽博物院、四川博物院、四川省圖書館、成都圖書館多家文化單位協辦,是首次在川舉辦的黃賓虹大型個展。
“光的詩——喬治·莫蘭迪藝術展”展覽現場(成都市美術館 供圖)
“光的詩——喬治·莫蘭迪藝術展”展覽現場(成都市美術館 供圖)
喬治·莫蘭迪1890年生於意大利博洛尼亞,一生深居簡出,在故鄉9平方米的小小臥室裏,創造出一個由瓶瓶罐罐組成的微觀宇宙。本次展覽中,成都市美術館用超過2100平方米的展廳全方面地解讀莫蘭迪:展覽以“光的詩”為主題,靈動夢幻的光影裝置與作品中的“光”相映成趣,法國詩人菲利普·雅各泰的解讀讓展覽空間充滿了詩意的美感。
在畫家、詩人、館方的三方“跨時空對話”中,莫蘭迪作品中的詩性及東方屬性得到了完美的闡釋。此次展覽還以多幅罕見的紙本作品、蝕刻版畫,帶領觀眾走進除“莫蘭迪色系”以外更深度全面的莫蘭迪美學,感受大師的詩意色彩給內心帶來的靜謐與安然。
另一場展覽的主角是國畫大師黃賓虹,其作品墨法蒼潤、渾厚華滋,集前人之大成,啟迪後學俊彥。他同時是金石書畫鑒定家、美術教育者、美術史學家,更因其在中國美術史中承上啟下的作用,被學界稱為“千年中國畫史上的最後一位宗師”。本次展覽徵集和借展了大量珍貴的筆記、圖書、報刊和文獻資料,旨在讓一代宗師被看見、被讀懂、被銘記。
“與天地精神往來——黃賓虹藝術研究展”展覽現場(余如波 攝)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黃賓虹藝術研究展專門考據了20世紀30年代其入蜀期間的活動情況,以及蜀地對其藝術思想走向成熟時期所産生的重要推動作用。據悉,1932年秋,黃賓虹應邀赴川講學,由上海乘船沿長江而上,特別是入三峽後兩岸景色奇絕深秀,他常站于甲板上寫生,不僅留下寫生稿無數,還寫下了不少詩歌。後又于蜀中居住長達一年,其間前往青城等地參遊,于天地間悟出渾厚華滋之墨氣淋漓和水疊雲積,拉開了其“衰年變法”的前奏。此次展覽現場通過打造“天地精神”“雨淋墻”“月移壁”“青城坐雨”等多個體驗式場景,帶觀眾遊觀體悟大師的藝術境界。
“與天地精神往來——黃賓虹藝術研究展”展覽現場(余如波 攝)
兩位藝術大師,莫蘭迪藝術風格簡樸靜謐而富有詩性,被譽為“具有東方精神的西方畫家”;而黃賓虹秉承中國畫“外師造化”的創作心得,大江南北的壯闊山水在其墨筆之下淋漓盡現。西與東、光與墨,格物與遊觀、沖淡與渾厚,就在這裡展開碰撞和對話。
“與天地精神往來——黃賓虹藝術研究展”展覽現場(余如波 攝)
兩大重磅展覽的配套公教活動也推出了“新玩法”。成都市美術館把莫蘭迪公教空間搬進展廳,觀眾可在畫展的光影氛圍中沉浸式地體驗,此外還精心設計了莫蘭迪色的常駐互動空間。黃賓虹展則別出心裁推出了“兒童與大師的對望”共繪畫卷活動,致敬黃賓虹的同時,形成世代之間的隔空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