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四川天府新區與成都市雙流區共創天府旅遊名縣 傳承與創新 擦亮“千年古廣都 天府新封面”名片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 肖建 攝
黃龍溪古鎮。 劉婷 攝
成都海濱城。 劉婷 攝
成都市雙流區,古稱廣都,是古蜀國“三都”之一,擁有4000多年的發展史、2300年建縣史,不僅是我國古代農業水利文明的發源地,也是中國古老醫學和音樂的重要發源地。雙流,擁有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雙流體育中心等一個個展現成都對外開放風采的地標。
如今的雙流,正立足地域特色文化資源,用文化賦能城市發展,打造文博、文旅、文創的新場景、新業態、新空間。2022年,四川天府新區與雙流區簽訂共創天府旅遊名縣戰略合作協議。在傳承與創新之間,“千年古廣都 天府新封面”的名片正在擦亮。
□雨田
“最新”的古城 傳承城市文脈的“千年古廣都”
“暮雨向三峽,春江繞雙流。今來一登望,如上九天遊。”唐宋時期,詩人李白、杜甫、陸游皆曾在此遊歷,並留下不朽詩篇。位於白河公園片區的雙流文物修復展示中心,展陳了從先秦到近現代時期的各類文物200余件。先秦流光、漢晉風韻、唐宋華彩、明清遺寶在這裡一一呈現,讓遊客流連忘返。
黃龍溪古鎮,青石板鋪就的街面,木柱青瓦的樓閣房舍,小橋流水的景象,給人以古樸寧靜的感受。黃龍溪古稱“赤水”,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這裡融合了古蜀、三國、龍獅、農耕等眾多文化,火龍、府河船工號子、漂河燈、打更等民俗文化獨具特色。
每到節假日,黃龍溪景區就會上演夜幕之下打火龍,璀璨的煙火把整個古鎮映照成火樹銀花的模樣,將整個景區的氛圍推向高潮。
這裡亦古亦新。雙流,還有許多歷史文化地標:因劉備屯兵牧馬於此而出名的牧馬山,杏花山十八口鹽井,多處古窯遺址……
不僅有“穿越時空”的機會,更有觸碰時代脈搏的機遇。興隆湖畔,成都科學城正在“生長”,形成了集科研、創新、孵化等於一體的高新技術産業聚集地,是目前成都乃至川渝地區最具活力的科創區域之一。
秦皇湖畔,天府國際會議中心拔地而起。藍天、青草、綠水,勾勒出公園城市的生態本底,望山廊、灰瓦檐、木結構檐廊,呈現出蜀山蜀水的獨特之處。
這裡亦商亦旅。每當有展會舉辦時,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便雲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賓客。
每到週末和節假日,秦皇湖商業街區通過小眾化與大眾化結合、定制化與標準化兼顧的形式,舉辦企業品牌發佈會、國潮展、科技秀、劇本殺等豐富的活動。公園、文創、藝術和商業“一拍即合”,讓流量經濟在這裡生根,讓公園城市的商業消費煥發全新活力。
不僅是有著千年曆史的“廣都”,更有著一個個嶄新的地標。雙流體育中心、川投國際網球中心舉辦了上千場精彩賽事,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天府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了眾多大型展會。
一個細節可以佐證:這裡是蜀錦發源地。4月19日,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以下簡稱“成都大運會”)進入倒計時100天。成都大運會獎牌綬帶就在位於雙流的成都古蜀蜀錦研究所“織造”。
古與今,不僅是時間的刻度,更是城市記憶與未來願景的交匯。
“最近”的遠方 連接世界的“天府新封面”
雙流文化底蘊豐富,有著多姿多彩的文旅資源。多元是雙流的特質。
在這裡,你可以感受城市的魅力,也能感受鄉村的靜謐。
位於成都蛟龍工業港雙流園區的成都海濱城,融合了浩海立方海洋館、具有國際賽事標準的海濱歐悅真冰場、波音737飛行體驗、海濱歡樂劇場、海濱城4DMX影院等特色業態,是集旅遊、親子、教育、美食、休閒、購物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
浩海立方海洋館有全世界最大的海洋觀景窗,海洋生物數量超33000條,不僅有珍稀海洋生物,還有極地動物,除了巨型鯊魚、巨型鰩魚、帝企鵝、海馬,還有成群結隊的淡水魚、五彩斑斕的熱帶魚等,種類繁多,令人目不暇接。
每到節假日,位於雙流區雙楠大道的時代奧特萊斯,就迎來眾多市民前來購物。這個集休閒、餐飲和娛樂為一體的大型現代時尚購物城,聚集了近300個國際國內一線品牌,遠近聞名、賓客盈門。
這裡,還能感受到鄉野氣息。距離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不到10分鐘車程的正興街道官塘村,是一座精心打造的非遺主題特色國際會展小村。官塘小村以川西林盤為基底,展現川西傳統民居風貌,記錄林盤原鄉生活方式。以“宅裏林盤,竹在塘上”為建築特徵,一幢幢宅院變為一處處動人的風景。
在空港花田裏,抬頭看飛機,低頭賞花海,已成為遊客週末度假的選擇。
這裡亦動亦靜。有百年曆史的彭鎮老茶館,成為一處重溫鄉愁記憶的“打卡地”;擊球聲在川投國際網球中心裏迴響;興隆湖畔的“湖畔書店”裏,暖燈點亮,指尖在書頁上滑過,抬眼望向湖面,目之所及就是詩和遠方。雙流體育中心是市民健身的好去處,這裡還將誕生多枚成都大運會金牌。
這裡亦山亦水。舊時“雙流古八景”,分別為第一春波、卦臺鐘曉、金花夜月、簇錦涼風、塔橋響應、山寺聖燈、牧馬饗堂、涌泉山瀑,在營建過程中依山依水,有山則建寺造瀑,遇水則搭橋植樹,在平地則建塔造勢形成錯落之美。如今的雙流,還保留著牧馬山和錦江兩大文旅資源。
這裡亦遠亦近。近,雙流毗鄰成都三環路,交通便利,高鐵、地鐵、高速公路、快速通道等縱橫全境。遠,全國第四大航空港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坐落於此。雙流得以從這裡出發,“飛”向世界。
創天府旅遊名縣 全力打造城市的詩和遠方
雙流擁有黃龍溪古鎮、成都海濱城、麓湖水城景區、成都海昌極地海洋公園4個國家4A級景區,南湖夢幻島等3個國家3A級景區,天府微博村等兩個國家2A級景區,如何擦亮“千年古廣都天府新封面”這張名片?
近年來,雙流區將詩意棲居、創意創造、休閒樂活和國際時尚等元素融合,向市民和遊客呈現出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空間、城旅一體的景觀體系、空港農商文旅體融合的發展態勢。
這裡亦城亦鄉,宜居宜業。雙流區提出,構建“兩翼三帶四集群”組團化發展格局。即以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為中軸,“兩翼”分為文脈傳承匯聚地和形象展示新窗口的西翼,打造“運動+旅遊”新旅遊、微度假模式的東翼;“三帶”分別為彭鎮文脈更新帶、空港文博藝創帶和雙楠—成雙大道時尚休閒帶;“四集群”分別為西開區創意創造集群、牧馬山詩意棲居集群、怡心湖—永安運動健康産業集群和黃龍溪休閒樂活集群。
“兩翼”是基礎,是推動文旅産業錯位發展的根基,從轄區産業佈局形成地理上的分割,但分而不散,多點發力;“三帶”是核心,是推動以文塑旅的關鍵,從文脈傳承中發力用勁,發揮文化在旅遊業發展中的靈魂引領作用;“四集群”是支撐,是以旅彰文的載體,充分融入多種新旅遊、微度假、近郊遊等元素,打造創新發展空間。
雙流區通過打造彭鎮文旅品牌、推動公園生態價值轉換等方式,築牢文化本底,讓“三帶”引活“古廣都”,以鏈式思維不斷優化文旅品質,提升場景吸附力,吸引機場客流和成都市民,讓“古廣都”煥發新活力。
近兩年來,雙流持續發力,通過生態保護和文化挖掘,讓“詩”和“遠方”融為一體:
天府微博村、官塘小村分別創建為國家3A級、2A級景區;麓湖水城景區已成為四川省體育旅遊示範基地;歡樂田園成為成都親子遊熱門景點。
爭創天府旅遊名縣,雙流投入6000多萬元,新建全域全境圖30處、3A級標準廁所5個,提升改造了黃龍溪古鎮遊客中心、雙流客運中心候車廳、天府微博村、永安湖遊客中心等旅遊景點的硬體設施。旅遊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全面強化以遊客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以天府旅遊名縣創建為引領,雙流正夯實文旅發展基礎、加快重點文旅項目提質升級、打造特色文博聚落,強化城市品牌,賦能全域旅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