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燈影演出之際,武侯祠的遊客們駐足觀看。
演出結束後的大合影。(前排左二為羅蘭秋,前排右五為梁開通)
綵排時,羅蘭秋(左一)目不轉睛地盯著現場。
演出中的梁開通(左)。
《截江奪鬥》演出中。
“成都燈影這麼美,不能夠只放在博物館。”羅蘭秋是成都體育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2006年,當她在一場畫展上偶然間看到民間收藏家展出的成都燈影影偶時,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羅蘭秋毫不掩飾她對成都燈影的欣賞與讚譽,作為土生土長的成都人,她被成都燈影折服,卻又覺得很遺憾,“竟不知道家鄉還有這樣的寶貝。”此後長達17年的時間裏,她用力所能及的方式保護、傳承與研究成都燈影,寫書和申請課題以及演出,“要真正地活化它。”
6月中旬,不少成都人在武侯祠感受了一場成都燈影的魅力。諸葛亮、孫權、張飛、趙雲,各路三國英雄人物悉數登場,他們或轉身踢腿,或掩面抽泣,影窗前,栩栩如生的表演吸引了雨夜中的遊客駐足欣賞;影窗後,國家二級演員、成都燈影省級傳承人梁開通和來自成都體育學院皮影工作坊的年輕面孔們共同講述了一段《截江奪鬥》的故事。
演出結束之際,羅蘭秋深深地向觀眾鞠了一躬。過去17年的時光裏,她曾無數次想像過這一幕,將成都燈影帶到觀眾的面前——如今,她實現了自己當初的諾言。
初識 藝術不能只放在博物館裏
如今,在成都博物館的5樓,可以縱覽全國各地的皮影藝術。皮影藝術歷經千百年的發展,地域廣闊、流派眾多、浩如煙海。
成都皮影産生於清咸豐 年 間 (1850 年 -1861年) ,受外來皮影陜西燈影、北京燈影和川北燈影的影響,又融合了諸多成都的本土文化而形成,是完全不同於其他燈影的全新的影戲表演系統。
成都皮影,被老成都人親切地稱為燈影,是皮影藝術在成都地區獨特的表現形式,也是中國皮影藝術形式衰落之前最高藝術境界的代表,是最為精美的皮影之一。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成都燈影于上世紀30年代在蓉城街巷中絕跡,湮沒在歷史的記憶中,成為博物館中的紀念品。
生活在今天的我們,很難想像我們的先輩在沒有電影、電視的時代如何娛樂。羅蘭秋紮根成都燈影研究17年,一點點還原了它的誕生、繁榮以及衰亡。
早年間,茶館就是成都燈影的演出地,長條凳一擺,茶杯一落,畫家、銀行家等來自各行各業的川劇玩友們就用燈影小戲來演川劇大戲。“然而,比起陜西皮影、湖北皮影,成都燈影興起最晚,卻衰落得最快。”羅蘭秋心有不甘,決定將成都燈影帶到觀眾面前。
再現 “活”了的大燈影講述三國故事
或許,一切偶然都已在命中註定。
在開始成都燈影的研究之後,羅蘭秋就結識了成都燈影的傳承人,其中就包括成都燈影的省級傳承人梁開通。在他的手下,羅蘭秋真正感受到了何謂成都燈影的“靜之如畫,動之為敘。”
雖然梁開通已經79歲高齡,但拿起燈影時,他的手指依然十分靈活,這更加堅定了羅蘭秋要做一幕真正的成都燈影的信心。
成都燈影是大燈影,身高通常是其他種類燈影的一倍。羅蘭秋介紹,成都燈影通常是60-80釐米高,其他皮影身高僅33釐米左右。由於成都燈影身材碩大,需要牛皮構件具有更高的挺括度和足夠的硬度,所以成都燈影的製作方式與其他皮影也有區別。
為了再現成都燈影,羅蘭秋曾聯繫陜西的皮影雕刻藝人,請他們照圖冊和照片復刻成都燈影影偶。但因為成都燈影的特殊性,剛開始,羅蘭秋聯繫製作的燈影影偶,大則大矣,卻太薄了,只能展覽,無法用於表演。
今年,機緣巧合之下,羅蘭秋認識了來自廣州的一名手工藝人,多番磨合之下總算做出了符合要求的燈影影偶和更大的影窗。
記不得耗費了多少時間、心血和精力,從製作影偶到最終呈現,這出由羅蘭秋完全自費完成的《截江奪鬥》燈影戲終於呈現在了觀眾的面前。看到那些曾經只是陳列在博物館裏的藝術品“活了過來”,在光影下惟妙惟肖地演繹著耳熟能詳的三國故事,羅蘭秋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傳承 創新讓古老藝術煥發新生
事實上,這並不是羅蘭秋第一次讓成都燈影“活”了起來。
在學校,成都體育學院皮影工作坊裏匯聚了一批對成都燈影感興趣的年輕人。為了讓自己手裏的影偶活動起來,羅蘭秋還曾自己“牽戲”,按照手頭現成影偶,選擇合適的劇目進行編排,交由學生演繹。
這次演出中,牽動張飛、張昭、孫權等燈影影偶的袁承欣剛接觸成都燈影兩個月左右。這並不是袁承欣第一次認識皮影,但成都燈影在影窗中的栩栩如生帶給他極大的震撼,“皮影做得這麼大的同時,還能這麼精緻。”演出中,當他看到梁開通靈活的表演時,他有那麼一瞬間意識到,成都燈影是真的“活過來了”。
除了袁承欣,還有更多學生在羅蘭秋的指導下,體會到了成都燈影的魅力。他們使用燈影影偶,在成都街頭表演起傳統戲選段“釵頭鳳”“梁祝”等。皮影社團還專門定制新的現代皮影造型,創作新段子——“姚明大戰流川楓”。
一頭鑽進成都燈影的世界裏,17年的堅守讓羅蘭秋意識到,在成都燈影這門傳統藝術中,需要做好傳承,也需要創新,“只有注入年輕人的想法、創意,這門古老的民間藝術才能煥發出新的光彩。”
她也嘗試著用一些新的視角去體現成都燈影的美。2020年9月28日,羅蘭秋以傳統成都燈影戲為主題設計了運動會開幕式火炬點火儀式方案,在這個方案裏,關公、諸葛亮、孫悟空和蓉寶一起亮相,最後點燃了大運會火炬。該方案獲得了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開閉幕式創意比賽金獎,而羅蘭秋是10個金獎方案中最年長的投稿人。未來,她還計劃將燈影與剪紙、蜀繡、版畫等多種藝術形式相融合,打造高端的文創産品。
就在《截江奪鬥》正式錶演之前,關於綵排的實時畫面已經通過網絡開始直播。綵排結束後,一名網友誤以為錯過了正式演出,發言道:“好遺憾,剛來就結束了,我錯過了什麼?”學生們隨即將這條評論念給羅蘭秋聽。原本忙碌的羅蘭秋特意停下來,交代學生如何回復。
是這樣的一個瞬間,讓羅蘭秋覺得,17年堅守並非孤軍奮戰,只要多一個人看到成都燈影舉世無雙的美,她的堅守就有意義。
楊丹梨鷺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秦怡 攝影 亢常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