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再相逢 摩訶池公園即將向公眾開放
來源:成都日報  |  2023-07-12 09:08:21

(轉載)穿越千年的再相逢 摩訶池公園即將向公眾開放_fororder_未標題-1

摩訶池遺址 本報資料圖片

(轉載)穿越千年的再相逢 摩訶池公園即將向公眾開放_fororder_未標題-2

在畫中重現的摩訶池勝景 圖據周波

(轉載)穿越千年的再相逢 摩訶池公園即將向公眾開放_fororder_未標題-3

如今,跨越千年時光,摩訶池再現成都 青羊融媒供圖

  “莫須驚白鷺,為伴宿清溪。”“摩訶池上春光早,愛水看花日日來。”……杭州有西湖,武漢有東湖,南京有玄武湖,濟南有大明湖,成都曾經也有自己的城市湖泊——摩訶池。唐代詩人杜甫、武元衡曾泛舟摩訶池,留下如斯詩句,引發世人對摩訶池的無限遐想。

  從本週五開始,天府文化公園核心區重要項目之一——摩訶池公園即將面向公眾開放了!拂去千年的面紗,讓我們一起走進摩訶池的前世今生。

  憶往昔 摩訶池上浪漫泛舟

  西元589年,隋統一全國,隋文帝楊堅將他的第四子楊秀封為蜀王,鎮守成都。雄心勃勃的楊秀將成都城的面積擴張了將近一倍,並把自己的宮殿建在了原來的郡守府舊址之上。

  建城自然需要取土,楊秀的取土地漸漸形成了一片湖泊,覆蓋了東華門遺址的大片區域。無心插柳柳成蔭,這片湖泊也漸成成都一景,被命名為“摩訶池”。

  摩訶池建成之初,依靠貯蓄天然雨水。唐代,節度使韋皋開解玉溪,並與摩訶池連通;唐宣宗大中七年(853年),節度使白敏中開金水河(禁河),自城西引流江水入城,匯入摩訶池,連接解玉溪,至城東匯入油子河(府河)——從而構築了成都城市水利設施完整的河湖水系,為摩訶池注入了充足水源與盎然生機。

  地處成都城市最中心的摩訶池,從隋代起逐漸成了成都最繁華浪漫的所在,楊秀在湖畔修建了散花樓,用以遊宴取樂。到了唐代,李白在成都寫下了《登錦城散花樓》,記錄下了摩訶池畔的勝景。此後文人墨客、士族百姓都將此處當成了外出遊玩的首選。

  五代十國後,前蜀皇帝王建修建新皇宮時,將摩訶池納入宮苑,改名龍躍池。王衍繼位後擴建皇宮,為龍躍池注入活水,改名為宣華池,環池修築宮殿、亭臺樓閣,其範圍廣達十里。

  後蜀孟昶更將湖面由500畝擴成1000畝,作為前蜀和後蜀的皇家池苑。摩訶池迎來了它的極盛時期:春水碧藍映天、秋水澄澈似鏡、夏日荷風搖曳、冬日霜雪飄飛……無怪花蕊夫人在《宮詞》中讚道:“長似江南好風景”“水心樓殿盛蓬萊”。

  摩訶池一共存在了1000多年的時間。西元1371年,朱元璋之子朱椿封蜀王,蜀王府就建在前後蜀的王宮舊址之上,摩訶池被填平大半,成為蜀王宮的一部分;而剩下部分,則在修繕後,收納進了蜀王府的後花園。

  看今朝 歷史公園承載千年文化

  即將在本週五開放的摩訶池一期項目公園位於人民中路以西,西華門街以東,西禦河沿街以南,佔地面積約63畝,其中水域面積約11畝。走在公園裏,公園的路燈、凳子處處都是細節,就連井蓋都“暗藏玄機”。

  “我們腳下的遊步道採用定制青磚及古法工藝,對唐代的步道進行了復原,走在上面仿佛有穿越千年之感。”項目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公園裏的井蓋表面也複製了唐代磚雕蓮花紋,坐凳融入唐代考古的瓦當紋和美人靠等元素,就連庭院燈和路燈的樣式都提取唐代古畫裏宮燈的意象。”

  據悉,陸游在成都宦遊居住期間,就曾寫下了《摩訶池》一詩:“摩訶古池苑,一過一銷魂。春水生新漲,煙蕪沒舊痕。”遊覽摩訶池公園,會依次看到柳橈臺、摩訶挹翠、信步花道、摩訶池演變、宮墻遺址展示、白果苑等景點。在植被的選擇上,項目也提取了唐宋詩歌對摩訶池的描寫,以紅綠色為基調,種植了海棠等植被,待到2024年春天,市民朋友就能親臨現場,體驗詩句中“摩訶池上追遊路,紅綠參差春晚。韶光妍媚,海棠如醉,桃花欲暖。”的古風意境。

  圍繞摩訶池湖區及周邊景觀的建設,項目盡可能將水面擴至最大,並通過造景的手法、形成彎曲有致的水岸線,以期帶給遊客以層次豐富、步移景異之感。如今,剛形成的湖面睡蓮已經開花了,幾隻蜻蜓在睡蓮邊打轉。“為確保水質清澈,充滿生機,池內還構建了水生態系統,後續會投入魚蝦貝殼之類,讓局部的生態環境得到提升。”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陳泳

編輯:鄧超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