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市雙流區華陽拍攝的黑翅長腳鷸。 田明章 攝
在成都市雙流區永興拍攝的叉尾太陽鳥。 田明章 攝
這個夏天有多少種鳥類在成都“安家”?數量最多的是哪種?珍稀瀕危鳥類又有哪些?
記者近日從成都市自然保護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中心獲悉,2023年成都市繁殖鳥類調查已結束,經過對調查結果的統計分析,共記錄到鳥類165種。根據工作人員進一步推測,在成都境內實際繁殖的鳥種數有可能達245種。這也是成都首次對繁殖期鳥類的種類和數量進行系統性調查。
看結果
郊區種類多,中心城區數量多
並記錄到中國特有鳥類5種
此次調查時間從5月到7月,正是留鳥和夏候鳥的主要繁殖期。調查樣區面積共計8461平方公里,覆蓋了海拔381米到2060米間絕大部分平原地區及部分中山地區。
調查期間共記錄鳥類165種,隸屬於15目54科120屬,佔成都鳥類種數的29.20%。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統計分析,相關工作人員推測,在成都境內實際繁殖的鳥種數有可能達245種。
從種類看,107種為雀形目鳥類,佔所記錄鳥種數的64.85%;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9種,包括鶚、鷹雕、鳳頭蜂鷹、黑冠鵑隼、褐冠鵑隼、赤腹鷹、鳳頭鷹、紅隼、鴛鴦、棉鳧、楔尾綠鳩、紅角鸮等。其中,棉鳧被《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評估為瀕危(EN)物種。藍翡翠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被列為易危(VU)鳥類。此外,本次調查共記錄到中國特有鳥類5種,包括灰胸竹雞、黃腹山雀、四川短翅蝗鶯等。
從分佈看,成都郊區複雜多樣的棲息環境為更多不同生活習性的鳥類提供了適宜的繁殖條件,共記錄到154種鳥類;中心城區共記錄到88種鳥類,但相比郊區有更高的密度和更多的數量。
看方法
日出前半小時至日出後4小時
完成記錄後速撤離,避免干擾親鳥幼鳥
這些詳盡的數據是如何調查出來的?成都市自然保護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調查方法經過了詳細計劃。分區上,他們將成都市劃分為10公里×10公里的網格作為調查樣區,綜合考慮地貌特徵、植被類型、生境代表性、可到達性等因素,在每個調查樣區內設置10到15個調查樣點。調查團隊均經過專業的培訓,2人一組,其中一名為觀察員,負責監測、識別鳥類;另一名為記錄員,負責科學記錄結果。
調查在當天日出前半小時至日出後的4小時內完成。調查人員以樣點為圓心,在12分鐘內記錄半徑150米以內所有看到或聽到的野生鳥類,並記錄下其種類、數量等。
調查人員羅盛杭和同伴在彭州山區調查時,不僅看到白腹短翅鴝的身影,還發現了黑鳶、鳳頭鷹、黑冠鵑隼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當天調查臨近結束,我們被遠處灌叢中發出的某種特殊鳥鳴聲吸引,趕緊拿出錄音設備把聲音記錄下來。回去查詢相關資料得知,這種鳥是白腹短翅鴝,是一種在成都少有分佈的鳥類。”羅盛杭回憶。
調查過程中,相關人員還記錄到成功育雛的水雉和黑翅長腳鷸。當時,工作人員聽到黑翅長腳鷸的警戒鳴叫後,發現路邊草叢附近有幼鳥活動。遠遠對其進行記錄後,工作人員趕緊撤離,沒有對親鳥及幼鳥産生過多的干擾。在城市綠地,工作人員還記錄到烏鶇育雛的畫面。
看意義
為公園城市建設提供數據支撐
為其他同類型調查提供參考
“今年是成都市夏季繁殖鳥第一次有公眾參與的科學調查。”成都市自然保護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回憶,去年主要做種類和數量的調查,並且調查範圍小,而今年是在整個成都市區域內開展,調查對象為繁殖鳥類。
為何要調查繁殖鳥類?該負責人表示,通過調查數據分析,對成都市繁殖鳥類的種類、數量以及分佈狀況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能為公園城市建設取得的生態效益提供數據支撐,併為成都市保護鳥類多樣性、維護生態系統健康和穩定、評估生態環境品質提供詳實可靠的科學依據。目前國內相關的調查並不多,“此次積累的調查方法可為其他城市同類型調查提供參考和借鑒。”
近年來,成都不斷推進公園綠地的建設並修復濕地等,為鳥類提供了多樣性的棲息環境;連續舉辦愛鳥周、野生動植物日等活動,開展“反盜獵專項整治行動”等,持續加大鳥類保護方面的普法、執法力度,進一步提高市民愛鳥護鳥意識。明年,成都市自然保護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中心還將完成其餘區域的調查工作,以便更加全面地掌握成都鳥類的整體現狀,助力成都市的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牟峪興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