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樹路社區處處透著煙火氣
玉林街頭的小酒館已成為這裡的文化新名片
三色路夜市助推夜間經濟發展
鐵像寺水街實景
一個月前,成都大運會用傳統之美、競技之美、人文之美向世界展現了誠意與魅力。賽事早已圓滿落幕,但“海納百川、相容並蓄”的成都依然散發著無窮魅力,吸引著來自全世界的遊客前來“打卡”——
到成都的街頭走一走,在一個個近距離感受城市煙火氣與人情味的交互空間裏,誕生於街巷中的社區商業也因其兼具地道老成都生活和新成都時尚觸角的獨特魅力,為人們津津樂道。
著力“基本需求”
提升生活服務便利度
成都市常住人口已突破2000萬大關,其背後是萬億級的消費市場。
社區空間作為深度黏合社會價值、生活價值與美學價值的空間場景如何從文化承載轉向服務承載,再到商業承載發揮空間動力,成為了城市發展的新課題。社區經濟作為一種優化的資源配置方式,建立了一種新的經濟生産方式,從而帶動著社區乃至更廣區域的經濟發展。
5月8日,CCTV2《經濟半小時》欄目以《一刻鐘“圈”出便民生活》為題,將鏡頭聚焦到了成都市錦江區三聖街道的喜樹路社區。
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在步行15分鐘左右的半徑範圍內打造多業態集聚性社區服務圈,切實滿足居民各種日常生活需求,喜樹路社區火出了圈。
喜樹路社區是成都人口密度最大的社區之一,周邊覆蓋34個小區,有近10萬居民。早在2019年,喜樹路社區就以15分鐘公共服務圈為半徑,對周邊居民開展了3輪調查,收集了1.4萬份問卷,從中梳理出周邊居民的10大類需求。“你看嘛,在這張導視圖上標記得清清楚楚,5分鐘、10分鐘、15分鐘分別可以去哪兒。在這裡,買菜、健身、政務、醫療、文化等各類生活需要,都可以在步行15分鐘內一站式搞定。”在喜樹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門前,社區居民張阿姨説道。
如今喜樹路社區已有約356家商家加入便民服務圈,包括健康養生、教育培訓、餐飲快遞、小百貨、護膚美發、藥房診所、休閒娛樂、照相通訊、銀行網點、五金維修等數十種業態,撬動了5000萬元社會資本參與社區綜合體建設,推動社區綜合體運營從政府“輸血”到自我“造血”的轉變。
7月15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週刊》欄目刊播了《大運會與美好生活》專題報道,將鏡頭再次聚焦到成龍路街道的R29社區生活空間。
R29社區生活空間位於成龍路街道的創意山商業中心,周邊1公里有將近20萬常住人口。作為成都首個3.0版社區生活空間,這裡創新性地採用“社區商業+”和24小時全天候服務理念,集納綜合政務服務中心、便民生活服務中心、共享健身房、共享自習室、共享會議室、日間照料、兒童小鎮、東城茶鋪、社區咖啡、社區食堂、共享廚房等多個服務場景,全方位覆蓋居民社區生活,提供民政、計生、殘聯、勞動保障、住房保障、教育統計等11大類69項便民服務。
出門買杯咖啡的工夫順便把衣物送到自助洗衣區清洗;帶小孩的老年人,可以放心地把小朋友託管到遊樂室,然後享受按摩、義診等服務……R29社區生活空間在有效推動商圈自身優化發展的同時,也成為了區域綜合服務中心、共建共治共享中心,為加快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做出了有意義的探索。
為居民“圈”出便利生活,更“圈”出獲得感和幸福感,這些在家門口就可以擁有高效便捷的服務新體驗以及多元服務消費場景的寶藏社區,成為了大家真正的共同家園!
聚焦“消費升級”
實現居民生活品質躍升
日前,四川省委省政府印發的《關於支持成都加快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意見》,也提到要加快建設蘊含天府文化特色、彰顯公園城市特質、引領國際時尚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成都也印發實施《成都市推動消費提振升級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行動方案》,作為指引全市擴內需促消費、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工作框架指南的重要內容,政策的“大禮包”加速釋放機遇。
豐富的商業集合是滿足多元化需求的基礎。商業種類足夠豐富,才能構成商業體系,展現更強勁的吸引力。這一點,在玉林社區得到了最佳體現。
“市井長巷,聚攏來是煙火,攤開來是人間。”玉林收藏著老成都的味道,如今,“巴適、安逸、和美”成為玉林獨有的公園城市社區場景,讓所有人感同身受。沿著玉林東路而行,可以看到新老交融的場景。以玉林東路為例,近兩年,先後舉辦了新能源汽車展、文創後備箱集市等活動,帶來消費破題,提升玉林商氣與活力。同時,街區的網紅咖啡車、主理人咖啡店以及新酒飲、零售餐酒吧等業態的進入,不僅貼合消費者需求提升、加速品類更新迭代,更打造了玉林獨特的“早C晚A”文化名片。
現如今,玉林已成為綜合年輕化、時尚化、文藝化等多維度的全新消費場所,搖身一變成為引領成都生活消費升級的全新商業街區。老街老樓、街頭藝術和紀念物,數不盡的文藝小店……一個個“小而美”“小而精”的沉浸式社區商業消費新場景,正講述著又一段新玉林故事,為城市創造更多的商業價值。
而作為大運會官方指定消費場景之一的鐵像寺水街,憑藉著獨特的公園式特色文化商業街區,在7月15日播出的CCTV1《晚間新聞》大運會專欄節目《大運來了》中迎來精彩亮相;也在8月6日成為全國優選8個消費新地標之一,並作為全國首個消費新地標獲得CCTV-2《打卡中國消費新地標》欄目專題報道。
“古橋古建、川西文化建築、川劇、蓋碗茶……在這裡可以感受到‘開放式公園+傳統古建’的完美結合。”小張一邊欣賞著鐵像寺水街中集合了成都和四川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元素,一邊給外國友人介紹,“這裡可以體會到全新的蜀地文化,以及蓉城風貌與成都人獨有的生活方式。”
兼具傳統文化藝術與時尚潮流的鐵像寺水街,引進了生活美學、文化體驗、時尚餐飲、潮玩科技等各類知名品牌,首店比例達60%。如全國首家三星堆文化體驗館“知行樓”、代表著成都慢生活的“陳錦茶鋪”、以草木植物扎染為特色製作服飾的“遠家”等品牌的落地,在實現街區消費升級的同時,還使得傳統博物館文化、古蜀文明和現代時尚文化實現優質融合,不僅讓文化煥新、創新,還讓“成都式”幸福生活在線演繹。
不難看出,社區商業依託社區,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維持穩定的客流,這為社區商業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而經過消費升級後煥發新活力的社區商業,不僅可以滿足居民全齡全時全新生活需求,還從精神需求、物質需求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居民生活品質,讓幸福更有質感。
圍繞“場景營城”
厚植公園城市“煙火”底色
作為一個充滿煙火氣的城市,成都在城市規劃中非常重視生活與商業的融合。2022年4月,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發佈《成都市社區商業策劃方案和規劃導則》,為小型社區商業的發展作出了方向上的指引。
在都市新消費客群身上,正體現著現代購物方式與社交生活的傳統回歸,人們更樂意在人與人近距離的接觸中産生溫度、連結情感、表達認同,社區市集不僅提供了創新消費體驗及經營場景集群,也成為了都市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態度”。
“走,去‘芭堤雅成都分雅’吃吃逛逛!”何小姐作為成都潮流圈中的一員,經常給朋友們推薦她最喜歡的新興社區——三色路特色街區。三色路夜市的興起,也是成都夜經濟發展的縮影之一。
從2022年5月的突然興起,到隨後的火爆出圈,再到緊急叫停、清場關閉,現如今,三色路特色街區經運營公司介入,已于2023年2月再度開街。重啟之後的三色路,成為集運動、藝術和集市于一體的新型開放式街區,同時也被納入了錦江市集IP“十二月市”。
作為眼下成都最火爆的消費場景之一,三色路夜市憑藉其潮流時尚的獨特氣質集聚了大量人氣。為推動三色路夜市成為市民領略生活美學、享受美好生活的新空間、新場景,2023年,錦江區從規劃上著手,以三色路夜市為核心,對整個區域進行綜合升級,在整合夜市、廣場、綠道和公園等公共資源後,依託區域內商業元素、運動屬性、藝術氛圍和潮流屬性,推動天府文化融入街巷裏坊,將其打造成為集運動、藝術和集市三個板塊于一體的新型開放式街區,帶給消費者煥然一新的體驗,助推夜間經濟發展。
“提檔升級後的街區變得更加乾淨整潔,這裡現已成為成都最熱門的打卡地之一。我們在這裡擺攤設點,也可以感受公園城市下新場景所帶來的新活力與幸福感,也讓我們結交到了不少對生活充滿想法、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位常駐三色路夜市的攤主語氣裏難掩激動與欣喜。
把關注目光聚集到老城區,成都成華區的猛追灣城市更新項目,經過兩年的開街運營,已經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大眾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城市更新IP。萬科入駐猛追灣後,對望平街建築進行整體升級,將其從老舊的街區打造為兼具潮流和煙火氣的商業街區。精緻的咖啡店、小酒館、特色餐廳等,都助推此地成為網紅打卡地。
猛追灣城市更新項目帶動了片區煥新升級,探索出了一條城市老街區轉型之路。這裡已然變身為時尚潮流之地,年輕的消費者在這裡聚集、打卡,區域熱度及商業活力絲毫不輸緊鄰的太古裏、成都IFS。
除此之外,以智慧化推動生活服務便民化也成為了當下的熱點。在新零售賦能下的社區商業正逐漸形成構建線上線下深度融合、虛擬實體互相補充的社區商業服務體系,“互聯網+社區”“O2O+社區”等新業態新模式正快速發展,智慧化特色消費新場景已逐漸顯現。現如今,依託別樣景致、文化活動打造的特色消費場景日益增多,這些優質的社區商業區也能自帶熱搜屬性,吸引更多遊客及市民前來消費打卡。奮進中的成都處處涌動著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充滿活力的社區商業,未來發展值得期待。(文/曹樂 周小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