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巴蜀非遺品牌大會在廣安開幕
來源:華西都市報  |  2024-06-18 09:51:31

  原標題:巴蜀兩地 正努力讓非遺生生不息 2024巴蜀非遺品牌大會在廣安開幕

(轉載)2024巴蜀非遺品牌大會在廣安開幕

6月17日,2024巴蜀非遺品牌大會在廣安開幕。圖為武勝剪紙展臺。廣安市文廣旅局供圖

(轉載)2024巴蜀非遺品牌大會在廣安開幕

黃敏(左一)在向顧客介紹蜀繡耳釘。劉彥君 攝

(轉載)2024巴蜀非遺品牌大會在廣安開幕

展出的南充大木偶。廣安市文廣旅局供圖

  “今天的人流量特別大,非遺産品非常受歡迎,尤其受年輕人青睞。”在2024巴蜀非遺品牌大會展出攤位上,廣安市級非遺項目——川東烙畫傳承人盧文利説。作為川渝兩地100余個非遺品牌項目、60余個合作企業參會參展代表之一,為了這場盛會,她已準備了許久。“我們也需要機會,需要平臺把非遺産品宣傳出去。”

  6月17日,為期兩天的2024巴蜀非遺品牌大會在廣安開幕。此次盛會吸引了來自各地的200余位專家學者、非遺企業代表以及專業買家團隊共聚一堂,共同見證並參與這場非遺盛宴。

  一場大會,傳遞了哪些信息?又講述了哪些有關非遺的動人細節?行遠自邇,篤行不怠。數千年來,巴蜀先人們憑藉智慧與創造力,創造了古蜀文明高峰。如今,巴蜀兒女繼續攜手傳承發揚,讓非遺生生不息。

  歷久彌新

  講不完的非遺故事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薪火相傳,歷久彌新,是中華文明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生動見證,展現著中華民族的價值理念、精神氣質和生活願景。”會上,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戴允康這樣介紹非遺。

  目光聚焦四川,數據可觀。四川非遺資源富集,現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8項、國家級代表性項目153項、省級代表性項目1132項,認定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05人、省級1062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1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6個。

  不僅如此,四川還擁有數量名列全國前列的世界自然遺産、灌溉工程遺産、檔案記憶遺産等多個領域的代表性項目。這些資源,構建了四川龐大的非遺品牌“基因庫”。

  近年來,四川非遺品牌建設持續升溫,成效顯著。從“川菜”的大品牌到“回鍋肉”的小品牌;從蒙頂山茶品牌估值51.75億元,到西路邊茶登上郵輪“盛世公主”號首航“一帶一路-海上絲路-中國文化”宣介的講臺;從涼山火把節、閬中春節習俗、羌年,到北川、汶川大禹祭祀,都江堰放水節,苗族花山節,元通清明春臺會……

  在中國非遺保護協會副會長、四川省非遺保護協會會長鄭曉幸看來,“四川非遺品牌的故事講不完,四川非遺品牌發展的大路越走越寬廣。”

  幾千年來,巴蜀前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創造力,創造出蜀錦蜀繡、竹藤編刻、蒙頂山茶、白酒“六朵金花”等造福人民、惠澤古今的四川非遺品牌,鑄就出古蜀文明發展史上一座座高峰,為中華文明的誕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非遺經過歷史的探險機制仍然能存活到今天,或者通過人們的保護還能繼續延續下去,實際上是一種歷史記憶和人類記憶的價值。”四川大學文化産業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蔡尚偉曾提到,人們可以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産去感受古聖先賢鮮明的智慧美。

  對當下的人和對未來的人來説,這是一種生命形態的擴張和生命厚度的擴張,能夠更深刻地理解自我。

  同一個“蜀繡”

  川渝自古文化不分家

  在大會旁邊的非遺品牌展區,重慶旅遊職業學院教師黃敏正熱情地向顧客推銷自己手工製作的蜀繡耳環,引發了顧客的好奇:為何來自重慶的黃敏會推介蜀繡?

  “重慶蜀繡和四川一樣,川渝自古文化不分家。”黃敏生於重慶,求學于成都,曾就職于成都蜀繡廠,師從成都資深工匠。2005年,她選擇回到重慶創業,2018年榮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巴山連蜀水,川渝一家親。恰在此時,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黨委委員、副主任幸軍正在臺上講話,“繼川渝兩地聯合舉辦‘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後,我們再次相聚廣安,在此召開巴蜀非遺品牌大會。”

  近年來,川渝兩地如雙翼齊飛,深化合作,共同致力於非遺的保護與傳承,積極助力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的蓬勃發展。

  兩地非遺項目同根同源,相互交織,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紐帶。通過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聯盟,並聯合推進巴蜀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兩地攜手並肩,共同守護並傳承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産。

  不僅如此,川渝兩地還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如川渝曲藝展演大會,首屆巴蜀非遺釀造技藝旅遊創新發展大會,成渝雙城蜀繡、漆器、金細工藝專題展,非遺競技賽,非遺美食周等,線上線下活動累計上百場。這些活動不僅促進了非遺項目的交流與合作,更讓非遺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光彩。

  “本次川渝兩地聯合舉辦的巴蜀非遺品牌大會是推進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積極探索,將推出川渝精選的100余個非遺品牌項目,種類豐富、極具巴蜀文化特色。”幸軍希望能夠借助大會這個平臺,探索跨界融合,進一步打通巴蜀非遺品牌與消費市場的連結,推動非遺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以來,我們攜手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文化旅遊系統交流頻繁、合作深入。”戴允康表示,作為大會舉辦地的廣安,更是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不僅成功創建了一批國家級和省級非遺項目,還打造了獨具特色的非遺品牌和優秀非遺工坊。

  部分非遺美食和精品劇目更是走出國門,在國際舞臺上展現了巴蜀文化的獨特魅力。

  在大會舉辦地廣安

  “非遺”已成為風景線

  事實上,走進廣安市部分小學,可以看見這裡的“非遺風”已刮了許久,他們將雲童舞、宕渠雙竹連響等傳統非遺舞蹈融入課間操,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也是廣安傳承非遺的路徑之一。

  千年賨城,偉人故里,華鎣山巍峨俊秀,渠江奔流不息,“三山兩江”孕育了廣安賨韻巴風,形成了代代傳承的非物質文化,內容豐富、種類繁多、特色鮮明、蜚聲中外。

  以華鎣山滑竿抬幺妹、雲童舞、手掌木偶戲、武勝剪紙、宕渠雙竹連響、渠江船工號子等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見證歷史變遷,印證文明傳承。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四川省非遺宣傳展示主會場,“岳池米粉製作技藝”“岳池曲酒釀造技藝”便作為鄉村振興典型案例宣傳,“鄧家鹽皮蛋”“顧縣牛皮豆腐幹”也在天府旅遊美食薈展銷中供不應求。鄰水川劇、岳池燈戲更是受邀參加深圳交流演出,武勝剪紙赴俄羅斯等交流展示,手掌木偶等10件作品參加四川文化遺産推介活動並亮相法國巴黎。

  “自然文化遺産不僅生動述説著過去,也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其保護傳承最終要走進群眾,並將在與時代的互動、重構中必實現傳承與創新。”廣安市相關負責人介紹。

  此次,廣安將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川渝非遺宣傳展示主會場活動暨巴蜀非遺品牌大會活動為契機,深度融入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探索川渝文旅區域協同發展新模式。

  通過創新文旅産品供給和品牌聯合行銷,不斷提升非遺系統性保護水準,推動非遺傳承傳播和轉化利用,讓非遺綻放新的時代光彩。

  如何傳承保護?

  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非遺系統性保護水準究竟該如何提升,才能綻放時代光彩?“我們堅持非遺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持續推進四川非遺品牌建設與現代生活、現代創意設計、現代科技相結合。”會上,鄭曉幸説。

  “四川省非遺保護協會堅持守正創新,引領專家團隊在非遺保護領域深入工作。”鄭曉幸介紹,協會設立六個專業委員會,共同推動非遺保護高品質發展。同時,協會運用文創研發、數字賦能等手段,廣泛傳播非遺內容,實現IP轉化,拓展市場渠道,支持會員和單位的跨界發展與相互賦能。通過這些努力,協會為非遺保護事業注入新活力,讓非遺在新時代煥發光彩。

  不僅如此,四川匯聚各方資源,助力非遺品牌建設,拓展非遺産品的影響力和市場面,注重民俗活動的內涵挖掘和品牌影響,加強非遺傳承人品牌形象建設、非遺流通平臺建設等工作。

  2024年,四川省非遺協會正在推進“草堂非遺周”和“巴蜀非遺草堂論壇”等系列活動的組織實施,打造推動新時代新征程四川非遺高品質發展的活動品牌。協會還將探索非遺經紀人、非遺IP轉化、行業標準體系建設等方面的工作。

  再以廣安為例,“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我們精心制定並實施了《鄧小平故里歷史文化遺存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嚴格規範市級非遺傳承人的認定與管理流程。”廣安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廣安全面開展非遺資源普查,對傳承人進行搶救性調查記錄,並編撰非物質文化遺産選編,確保非遺保護根基堅如磐石。

  而精心搭建的“百姓大舞臺”、非遺“三進”、非遺美食展等平臺,更是推動23項省級以上非遺項目走進百姓日常。

  武勝剪紙、竹絲畫簾觸手可摸,岳池米粉、桂興羊肉隨口可嘗,四川清音、手掌木偶戲融入民眾日常生活。另一邊,不斷爭創名品精品,推陳出新,擴大傳承空間。

  巴蜀兩地,正努力讓非遺生生不息。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劉彥君

編輯:鄧超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