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到成都街頭走“花路”
來源:華西都市報  |  2024-09-04 09:11:06

(轉載)一起到成都街頭走“花路”

每到春天,成都紅星橋府河畔泡桐花綻放,這裡已經成為市區賞花打卡的“網紅”之地。本報資料圖

(轉載)一起到成都街頭走“花路”

桂花巷栽種的桂花樹。

(轉載)一起到成都街頭走“花路”

泡桐樹街一景。

(轉載)一起到成都街頭走“花路”

凍青樹街。

  成都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眾所週知,成都被稱為“蓉城”已有上千年時間。這個“蓉”,就是芙蓉花的“蓉”。五代十國時期,因為成都遍地栽滿芙蓉花,成都因而得其美名。後來,成都市的市花也定為芙蓉。在成都,有很多以花木命名的街道,它們的前世與今生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呢?跟著我一起走一趟別樣的“花路”吧。

  竹林巷:曾經有片寧靜的竹林

  夏日午後,竹林巷人不多。如今的竹林巷沒有了竹林的影子,但仍有鬧市一隅少有的寧靜。

  竹林巷在錦江區,位於紅星路二段以西,北接桂王橋西街,南接和平街,附近有錦江區的和平街小學。據記載,因為位於過去子龍塘的西側,那裏曾經有片竹林,故稱之為竹林巷。

  幹槐樹街也在錦江區,位於布後街的東邊,原名叫布後街東段,清末因為原來的三號院中有一棵乾枯的老槐樹,所以改名為“幹槐樹街”,成都三幼和川師附中書院分校都在這條街。

  桂花巷:李劼人在此寫下名作

  桂花巷在青羊區,原本它是清代滿城中的一條衚同,因為栽種有丹桂而命名為丹桂衚同,民國初年改為桂花街。由於與南城的桂花街同名,所以又改名為桂花巷,沿用至今。1935年,著名作家李劼(jié)人從斌升街遷居桂花巷,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在這裡著成不朽名著《暴風雨前》和《大波》。

  如今的桂花巷仍然栽種著桂花,巷內兩邊樹木鬱鬱蔥蔥,陽光明媚的日子裏,來往車輛正密,做生意的老闆就在幾棵桂花樹前忙碌著。每年秋天桂花盛開時節,走到巷子口,撲鼻的桂花香就撲面而來。

  拐棗樹街:老成都人愛用拐棗泡酒

  青羊區太升南路以東、玉沙路以南,有一條小街叫拐棗樹街,因清代街北頭的曹進士公館內有一株百年拐棗樹而得名。拐棗樹是一種果樹,果實很小,人們並不吃果實,而是吃它形狀扭曲顏色紅褐肉質肥厚的果柄。四川所稱的“拐棗”就是它的果柄。拐棗是一種中藥材,老成都人喜愛用拐棗泡酒。

  《詩經·小雅·南山有臺》中的“南山有枸”的枸,很多學者認為就是拐棗。《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了一種只有蜀地才出的“枸醬”,遠銷先秦百越諸部之一的“南越”。對於這種古代蜀地的特産,有的學者認為就是用拐棗製成的。

  拐棗樹街以南是凍青樹街,這條街南端是岳府街。清代著名將領岳鐘琪故宅就在這裡,岳府故宅後墻過去有一棵很大的冬青樹,樹木枝幹伸過墻頭直接蔭蓋著街面,所以這條街就叫凍青樹街。如今的凍青樹街成為了市場一條街,賣雜貨、賣蔬果魚蝦的比比皆是,好生熱鬧。

  泡桐樹街:淡紫色泡桐花盛開在春天

  泡桐樹街位於實業街與支磯石街之間,原來是清代滿城之中的仁裏衚同,民國初年取消衚同的名稱,因街內有一棵大泡桐樹而得名泡桐樹街。

  成都以泡桐樹為地名的還有一處,就是今天的錦裏西路。新中國成立以前,因為這裡的南河邊上有一棵很大的泡桐樹,又地處南城墻之外,所以人們就把這一帶叫外南泡桐樹街。新中國成立後這裡修成了道路,命名為外南人民路。近年間南河沿岸的街道進行擴建,更名為錦裏西路。

  其實成都市區有很多街道都栽有泡桐樹,每年春天3-4月,就會開滿淡紫色的花朵,如夢似煙。成華區紅星橋附近錦江邊盛開的泡桐花,每年都會吸引大批打卡者。而泡桐樹街已成為一條網紅街道。午後,咖啡店正營業,小酒館還沒開門,來往行人頗多,市井的煙火氣確實令人感到舒適和愜意。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趙紫萱 攝影報道

  (資料來源:袁庭棟著《成都街巷志》)

編輯:鄧超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